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要点分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中国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完成反帝反封的艰巨任务,就必须从国情出发,照顾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主要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同这些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此外,统一战线中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特定情况下的大资产阶级。
(二)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三)党的建设十分重要
中国共产党是掌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处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大多数,因而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要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案例呈现
外圆内方的统战艺术[1]
统战工作有很强的原则性,不坚持原则,共产党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告诫党的干部,共产党人要坚持原则,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因时而异,因地而宜,灵活机动,以便更好地坚持原则。这就如同中国古代的铜钱,它外层是圆形的,内层中心是四方的,外层可以滚动,但无论怎么滚动,滚到什么地方,一旦停下来后,它的内层总是方形的,变不了本性。毛泽东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深刻的统战艺术,他要求做统战工作的同志,要像铜钱那样,外圆内方,做工作时要圆,方法要圆,策略要圆,但是,内心要方正,原则不能丢。
在诸多问题上,毛泽东充分表现出这一特色,重庆谈判可以佐证。在整个谈判期问,他又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指挥若定,以谈对谈,以打对打,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蒋介石对和谈本无诚意,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准备内战,并栽赃中共,制造内战借口。他要共产党交出全部军队给国民党中央政府,要共产党撤出根据地,让出地盘,毛泽东等共产党领袖可以到中央政府里来做官。对军队和政权这两个问题,毛泽东坚持了共产党的原则,总结了大革命的教训,没有交一颗子弹、一支枪,不上当。但是,共产党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妥协和让步,灵活地向国民党提出了一些建议:国共双方军队整编的比例由5:1改为7:1,即共产党的军队仅占国军的1/7;共产党将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北、河南(豫北除外)等八个省区的人民军队撤出,迁往苏北、皖北以北地区。毛泽东这一策略的灵活性,立刻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得到了重庆各民主党派和舆论界的高度赞扬。
又如对西安事变的解决。事变爆发后,陕北的红军高兴极了。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打出潼关去!”中共中央正确全面地分析了当时极端复杂的形势,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当时,毛泽东给他周围的干部和战士做了多次解释,让大家懂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道理。当他听说红军大学里有不少学员心存疑虑时,还在保安红军大学里做了一次重要报告。毛泽东在这次报告中,做了一个赶毛驴上山的生动比喻。他说:同志们,你们看,陕北不同于南方,这里的毛驴很多,小毛驴有很多优点,有耐力、负重,是农民很好的交通工具。老百姓让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在抗日的问题上,就是像毛驴上山一样,他不愿上山,不愿拿枪打日本,我们怎么办呢?就得向老百姓学习,采用对付毛驴的一套办法,拉他和推他,再不干就打他一下。西安事变就是这样,打了他一下,他会上山抗日的。当前,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抗战,完成这一主要任务,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要抗战就要联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我们拉蒋和推蒋,就是团结和联合的办法。但是,陕北的小毛驴也有缺点,很倔强,有时不听话还会抬起腿子踢人的。我们要提防着这一面。蒋介石不愿抗日,我们打他一下,让他抗日。但他本性不会改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他还会有对日妥协投降的一面,到那时,我们要对他进行斗争,还要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打”他一下,“打”他是让他清醒,站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立场上。
这一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报告,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红军大学学员的心坎,也把共产党又团结(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原则阐述得新颖别致。
在统一战线中,对团结和斗争这两方面,视不同情况,有时以团结为主,有时以斗争为主,毛泽东能及时把握这个度。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也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打了一些大战役,对共产党也较友好。毛泽东根据这种情况,对国民党采取以团结为主的政策,肯定和宣传国民党军队抗日的事迹,对其不敢放手发动群众的一面进行适当的斗争——这种斗争,又不是“武斗”,而是“文斗”。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连续发起三次反共高潮。此时,毛泽东对国民党又采取以斗争为主的政策,不仅仅是政治上、宣传舆论上的斗争,还敢于在军事上进行猛烈的反击.毫不留情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斗争揭露和打击其反共阴谋,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坚持下来。
案例点评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由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党派组成,内部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关系到党的存亡和革命的成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具有正确的策略和高明的斗争艺术。
毛泽东用“外圆内方”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统战艺术。他要求做统战工作的同志,要像铜钱那样,做工作时要圆,方法要圆,策略要圆,但内心要方正,不能放弃原则。毛泽东主张采用陕北农民赶毛驴上山的“一拉二推三打”的办法来逼蒋介石抗日。把共产党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原则阐述得新颖而别致。由于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套成熟的关于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超的统战艺术,所以能成功地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发挥统一战线的巨大威力。
案例呈现
黄克功事件[2]
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毛主席亲自批准死刑的案件并不多,而一名与他患难与共,从井冈山就开始追随他的一位八路军军官,却因犯罪被毛主席亲自批准公开枪毙,这位八路军军官就是黄克功。
黄克功,河北邯郸人。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师时,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旅长。他在少年时代就参加红军,经历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段经历在当时的延安是很显赫的。26岁的红军将领,据见过他的人讲,他不仅年轻、英俊,身材高大,笑起来也很有感染力。黄克功是从江西南康入伍的,到达延安后调到抗大任队长。“七七事变”后,大批进步青年、爱国学生,投奔延安参加革命。1937年8月初,雨过天晴,延安又迎来了一批抗战的女学生。青春的勃发、对事业的追求,她们成了延安一道靓丽的风景。从山西太原友仁中学毕业的刘茜也是其中的一员。出生于官宦人家的刘茜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文化的熏陶。她被分配到了抗大15队学习。其良好的天赋和内秀很快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同时也深得其队长黄克功的喜欢。当时正是战争年代,提倡晚婚,条件叫做“二八五七团”,就是说28岁,5年党龄、7年军龄、团级干部,具备其中之一者才准结婚。黄克功27岁,还差1岁,但他的党龄、军龄、级别已具备条件。此时,刘茜也喜欢上了自己的队长黄克功,他们的恋爱关系也定了下来,同时公开化了。
9月间,陕北公学成立,15队全体人员拨归陕北公学,刘茜转入陕北公学继续学习。不久黄克功从陕北公学调任抗大6队队长。由于他们之间在生活、情调、年龄等方面差异点太多,二人关系开始疏远。黄克功向刘茜送钱赠物,要求结婚。刘茜对黄克功说:“假如你爱我,这钱就不应该给我,请你给前方战士用好了!我们还是讲广义的爱吧!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摆在眼前,四万万同胞正需要我们的爱呢!你说是吗?你爱我吗?而你更应该爱大众。我们都有恋爱的自由,谁都不能干涉对方的交友。”对于刘茜的拒绝,黄克功感到非常失望,认为失恋是人生莫大的耻辱,他更轻信谗言以刘茜在陕北公学另有所爱去信责备;同时迫切要求结婚。刘茜感觉黄克功过于纠缠,决意不给答复。黄克功十分恼怒,陷入恋爱泥坑不能自拔,于是萌发了杀害刘茜的念头。1937年10月5日晚,黄克功找刘茜到延河边散步,逼婚不成,随即掏出手枪枪杀了刘茜。
黄克功枪杀刘茜一案,在延安和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据说,当时有一个外国记者代表团正在延安访问。案件处理是否得当,在国内外都将产生影响,外国记者拭目以待。国统区将此称之为“桃色事件”,国民党特务煽动造谣说:共产党高级将领为找老婆要掉头,倒不如过来给你们弄个三房四妾的……这一事件在延安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人认为,为严肃军纪,应予以枪毙;但有少数人认为黄克功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资格红军干部,并立有战功,可让他戴罪立功,将功赎罪。黄克功本人也几次上书边区高等法院和毛主席,请求戴罪立功。
毛泽东主席在接到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转呈的黄克功的信后,于10月10日复信雷经天(时任庭长、代理院长)。雷经天同志:
你的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么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的自己行为决定的。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请你在公审会上,当着黄克功及到会群众,除宣布法庭判决外,并宣布我这封信。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以安慰与抚恤。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
10月11日,黄克功被枪决。这枪声向全中国、全世界显示了陕甘宁边区法律的公正性。我国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曾这样评价:“它为将来的新中国建立了一个好的法律榜样。”
案例点评
当时的延安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成为拯救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希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不少热血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不远千里参加革命。当时涌向延安的人群络绎不绝,成分也相当复杂。“黄克功案”的出现,正是抗日战争的初始阶段,形势严峻,国家危难、民族危亡都处于关键时刻,而其行为无疑是对延安这座红都——革命希望之城的打击,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和功勋卓著,在此案的问题上,共产党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延安军民的情绪。而毛泽东的坚决果断,“挥泪斩马谡”,平息了人们的疑惑,重申了共产党及军队更为严格的纪律要求。此后,延安风气始终井然有序。
党的建设也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黄克功案件的公正处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决心,并使广大党员干部认清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为教育和挽救更多的干部提供了反面教材。
【注释】
[1]摘自《党史天地》,1994年第12期。
[2]摘自《档案时空》,2003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