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中央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方案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检验能否高质量地实施新方案的基本标志。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全面把握各门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新方案的实施能够得到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
1.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教学效果能否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任何教学活动都十分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而且,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这是因为:
第一,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教学方法来扭转。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一个基本前提,因而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由于种种的主客观原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的,这从一开始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大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明确的情况下,就教学本身来说,要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是缺乏良好基础的。客观地看到这一点,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办法解决好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问题。如何解决,实际上就有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通过什么方法扭转大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使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对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为整个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教学方法。
第二,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的特殊性是直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各种思潮是复杂的,它们既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成有利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对一些不利的大环境的影响,对于教学来说是客观的。但是,在学校、在课堂教学的小环境则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创造的。要努力创造一个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的小环境,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你的教学中来,使他们认识到,你的课是非常有意义的,是能够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够创造一个有利的教学环境。
第三,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引导来提高。学生对课程是否具有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为兴趣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努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应该是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的理念。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会把学生的需求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就会时刻关心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希望知道什么,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怎样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学习兴趣是要引导的,引导就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要听你的课,对你讲的内容感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特点,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认识问题,教学的环境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等,都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加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提高对教学方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化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
一般地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基本要素。学术水平是内在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但学术水平并不简单地就等于教学效果,因为它要通过方法来体现。有高的学术水平,但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同样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学术水平为基础,没有学术水平,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没有根基,没有扩展的空间。学术水平与教学方法是互动、互促的关系。有高的学术水平,又有好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学术水平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要把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认识,这一认识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摆位上。
在学术水平与教学方法这两个因素中,通常认为,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方法。这里是把教学方法与学术水平放在同等位置上的。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要把教学方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应该是: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方法。即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能够起乘数作用。更进一步说,要把教学方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即: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学术水平的指数,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会起到几何级数的作用。
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高质量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把握新方案各门课程内容和加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下工夫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效果的提高能够得到双重的支撑。
2.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
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针对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具有的特点出发,需要研究的是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课程性质和特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思路来研究教学方法。
第一,从分析现实问题出发来讲理论的研究思路。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以什么为出发点,也就是教学切入点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课,讲理论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讲理论并不是一定就是从理论出发。选择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引出相关的理论,并通过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内在联系,把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大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能够对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现实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问题引出理论,用理论分析问题,这应该是把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学只是从理论到理论,这也许适用于专门搞理论研究的教学,但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分析现实问题出发来讲理论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关注现实问题,要敏感地把握大学生中间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提炼为教学的切入点,使理论分析具有现实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
第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的研究思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教学方法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条件下,任何提高学习效果的办法都是很难见效的。因此,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与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你讲的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就会有兴趣。这就要研究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学生想听什么、希望知道什么,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和困惑,会有许多需要从思想上理论上搞清楚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方法的研究,就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像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有广阔的市场,才能有好的效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只有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抓住学生,才能有好的效果。毫无疑问,这里所说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需求,是指通过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解决学生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因此,明确了教学方法研究的目标,也就会有明确的研究思路。
第三,注重问题设计的研究思路。无论是从现实问题出发来讲理论,还是以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涉及如何来把握和设计好问题。要用问题来抓住学生,就一定要把问题设计好。所谓把问题设计好,就是要使你讲的问题有理论含量、有现实感、有一定的深度,并且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不是学生很容易回答的。当学生不能很好回答问题的时候,会引起他们讨论、争论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想知道的时候。也就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最好的时机。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否成功,往往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把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对问题的设计上,即设计怎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有理论深度和理论含量,能够和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把问题设计好是需要花很大工夫的。对一个具有一定教学基础和经验的教师来说,备课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而不是简单地放在教材已有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备课重点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教学方法研究的问题。当教师真正把主要精力转到了教学方法研究上,备课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而是把教材上的内容融会贯通到对问题的设计中,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意味着教学效果一定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
3.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经验
研究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凡是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目的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属于教学方法研究的范畴。教学方法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外的方法,而是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四点基本经验。
一是上课一定要与学生有交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相结合形成的一个过程,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作为对象的学生相互之间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与学的过程。有交流就是上课一定要有师生互动,有了师生的互动,教与学就能够融为一体。教师要能够主动与学生交流,教师不要把讲台当作主席台,而应该把讲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问、讨论、让学生发言都可以。有交流课堂就有气氛、就有生气。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一个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交流融洽的教学环境,就一定能够孕育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师生没有呼应,只有教师的独白,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要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很好地去研究如何与学生交流,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如何把握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什么题材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如何应对交流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等等。可以说,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没有对此做充分的准备,就不能做到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善于与学生交流,应该是一个称职的教师的基本功。
二是上课一定要有随机发挥。教师上课要有讲稿或大纲,这是基础,但上课一定不能唯讲稿。只是照着讲稿来上课,并不一定就能够把理论内容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要把理论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关键在于把握其实质,而不是把讲稿上的每一句话一字不漏地复述给学生。要把所讲的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教师首先要把握理论,然后通过各种现象来发挥理论。从这一意义上讲,理论是要靠教师来发挥的,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理论发挥的载体就是各种现象,通过什么问题、什么现象来发挥理论,需要事先有准备,但更多地要靠教师的随机发挥。教师必须要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能够充分发挥理论内容的机遇,因为机遇不是完全能够事先设计好的,而是随机的,也许会出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许会出现在学生的提问中。教师能够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机遇,随机发挥理论内容,就能够使教学活起来,使学生的思考始终集中于教师的思路,而不会游离于教学内容。教师要做到上课能够随机发挥,不仅需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能够对理论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把握。做不到这一点,随机发挥就没有基础。没有理论内容的发挥,没有明确的思路和主题,这样的发挥只能是开“无轨电车”。
三是上课一定要有针对性。上课要有针对性就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上。上课要有重点,这是教学的一般方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不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上,而在于教学的针对性上。把教学的针对性作为重点,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性与教学的针对性成正相关的关系。加强针对性,就要研究学生的思想情况,研究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头脑中始终要有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想法,并把这些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了解学生实质是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是简单地迎合学生,而是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用理论去分析、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切实得到收获。教学有针对性,实际上是为了更准确地寻找到“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立把针对性作为教学重点的观念,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关注点转到解决针对性问题上,而不是简单地放在理论体系上。也就是说,教师备课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只是对理论体系的把握,而是应该在把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关注点放在理论内容如何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上。上课有针对性,就沟通了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之间的联系,就真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或者说,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而要使联系实际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教学的针对性问题。
四是上课一定要有新的理念。观念的转变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思路。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切实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把提高教学有效性放在首位。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是开放的、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富有启发性的、有直接针对性的。而不应该是说教性的、拘泥于教材的、只是停留于概念的、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这就是观念的转变,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质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认识上的改变,不能把教学看作只是按教材讲课,教师只是被动式的、应付性的上课,而要把教学看作主动式的、创新性的过程。要使自己始终站在主导教学的位置上,从观念上树立我不是去应付教学,而是创新教学。新的理念既是搞好教学的信心之源,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之流。当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形式就会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而不断涌现,就会有内在的动力不断地去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教师,把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着力点,实际上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这么说,一个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会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涉及教师整体素质的问题。这里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这两方面素质的具体体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自信心和科研。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首先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事业心。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者,如果传授者本身不信马克思主义,不热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事业,那么,他对自己的教学是不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热爱,他的教学是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也不会是有效的,甚至会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起反作用。教学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凡是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都能够主动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兢兢业业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不可能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具备去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的主观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创新教学方法的思想素质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科研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业务素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科学的理论教育,因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师在业务素质上也必须与这一学科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这就必须要求教师确立科研的观念。有一种看法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属于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不一样,有没有科研不是大问题。这样的观念既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不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要搞科研,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观念的问题。要解决教师科研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观念的问题。只有在教师中确立了必须搞科研的观念,科研才会成为教师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才会对科研有巨大的需求和动力。教师不搞科研,就只能照搬教科书上的内容,就不具备主动地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的业务条件。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和深入研究基础上的,对教学内容和所要阐述的问题把握得越深刻、理解得越透彻,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也就越自如。教师没有科研,上课就没有自信心、没有底气;没有科研,就不敢和学生直接对话;没有科研,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师在科研上下的工夫,实际上是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否注重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反映的是一门课程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教师形象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名教师应该做到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有自信心、有科研,对自己的教学有问题意识。教师具备了这样的基本素质,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就自然成为上好每一堂课的内在要求。
(原载《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