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关系体系——世界历史笔记
这组笔记共包括4个笔记本,构成一个整体。马克思没有命名。恩格斯给它加的标题是《编年摘要》,或叫《编年大事记》,Chronlogiche Auszuge。前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1938—1946年间,把它编入《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V—VIII卷,题目为《历史学笔记》。中文译本目前也用了《马克思历史学笔记》这个题目(1992,2005)。MEGA2打算把它编入第4部分笔记的几乎最后一卷,第31卷。
整套笔记篇幅巨大,共545页,约合汉字180万字左右。
为了准确地再现其独特研究对象与思想主旨,这里称之为《国际关系体系——世界历史笔记》。马克思笔记主要利用的底本,是德国历史学家施洛塞尔的18卷本的《世界史》,也有助于证实这一点。
对于这组笔记的主题、主线、主旨,至今研究仍很不够,却又众说纷纭。实际上,我们按照马克思基本思路,可以初步理出基本头绪来:
第1册笔记的起点,是公元前93年,罗马公民权的扩大,以罗马帝国与地中海为中介,古代西方世界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4册笔记的终点,是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以神圣罗马帝国为核心的西方古代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体系走向瓦解,以德、法、英、俄等主权国家为主体的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形成雏形;
贯穿其中的一条思想主线,是怎样从神圣罗马帝国代表的古代世界历史的国际关系体系,走向神圣罗马帝国崩溃,近代世界历史的国际关系体系生成,真正意义上的近代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的形成;
这里的终点,正是《资本论》逻辑的历史起点、历史前提。
马克思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笔记呢?许多前人感到大惑不解,其实理解这一点的钥匙,就在《资本论》体系构想中。其最初构想,从“五篇构想”到“六册构想”,研究思路都是“资本——国家——国际贸易——世界市场”,从《资本论》过渡到《国家论》,再过渡到《国际贸易论——生产的国际关系》。
这组笔记正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进程,堪称是晚年马克思为写出《资本论》续篇而作的第二组准备材料,也可称做“前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形成史笔记”,“近代世界历史前史笔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