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马克思黑格尔化:“以黑解马”解读模式
在青年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之前,“以黑解马”的最初源头,还不是梳理得非常清楚,大体看来有东西两个最初源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都出现了“以黑解马”的最初尝试:
在西方,主要是在意大利,最初出现了“以黑解马”的个别尝试。拉布里奥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大利最早传播者,他的理解方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科学的,但由于他是1890年前后,在他年近五十的时候,才从黑格尔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道路的,在此前后长期连续在罗马大学讲授黑格尔哲学,他的思维方式与智力结构难免或多或少带上黑格尔烙印,解读马克思过程中也在所难免。也许是由于这一点,在他影响下,一度较早在意大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克罗齐和金蒂雷,都在相当程度上采取了“以黑解马”的解读模式。其中金蒂雷1899年还发表了著作《马克思哲学》,这或许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学中“以黑解马”的最初尝试。
1901年,在瑞士伯尔尼出版的柯依根的著作《现代社会哲学的由来》,在很大程度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归根于左翼黑格尔主义的各个流派,青年黑格尔派运动。
稍后在德国,也出现了“以黑解马”的最初尝试,代表作约·普伦格博士1911年在图宾根出版的《马克思和黑格尔》一书,试图专门探讨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问题。他认为,是黑格尔的必然性思想把二人连在一起,这是马克思接近黑格尔的共同思想基础。恩斯特·布洛赫也有这种思想倾向。
稍后在东方,在俄罗斯,这种“以黑解马”的最初尝试也有所反响。1912年,H.H.阿列克谢也夫在莫斯科发表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在历史上的相互作用(略论社会科学的历史和方法论)》一书,其中一节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产生》,就试图把马克思哲学产生,说成是在黑格尔主义总体范畴之内的历史过程,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内部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之一。
列宁在写作《卡尔·马克思》传略和《哲学笔记》、《帝国主义笔记》时,注意到了金蒂雷(有时又译作卓·詹梯利)和普伦格的著作。(1)青年卢卡奇是否接触过上述思潮,尚待考究。他直接接触过有上述倾向的布洛赫,并有相互影响,倒是有迹可寻的。(2)
上述“以黑解马”的个别尝试,真正直接影响了后人的,是1922年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其中有不少发掘辩证法、反对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的闪光思想;而构成哲学核心内容的两个焦点范畴——总体性范畴与物化异化范畴,却打上了“以黑解马”的深刻烙印。
总体性范畴的地位与来源问题上,特别明显地留下了“以黑解马”的思想痕迹。卢卡奇干脆把总体性范畴称之为“黑格尔辩证法革命原则”,并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本质之点:“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决定性的区别。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3)还有一个地方,专门讲到总体性范畴的理论来源,更集中体现了“以黑解马”的解读模式:“《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按其本质来说是一部著作,它们的内部结构意味着对在《哲学的贫困》中极其出色地概括提出的问题在内容上的完成。拟定问题的这种内在形式又使我们回到辩证方法的中心问题上来,因此也回到黑格尔哲学上来。黑格尔的哲学方法——最引人入胜之处是在《精神现象学》里——始终既是哲学史,又是历史哲学,就这一基本点而言,它决没有被马克思丢掉。黑格尔使思维和存在——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它们的统一理解为过程的统一和总体。这也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的本质。”(4)
卢卡奇根据《资本论》,独立地重新推敲出马克思物化、异化理论,这是难能可贵的理论再创造;可惜的是他过多地依赖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理论框架,因而未能科学区分物化与异化范畴,在很大程度上把二者混同起来,正是这种“以黑解马”的解读方式,影响了一代乃至两三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影响了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者。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手稿中,物化与异化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序列:物化范畴主要属于人与自然关系范畴,表征的是劳动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各个时代劳动实践活动普遍规律、普遍趋势;异化范畴主要属于人与人关系范畴,讲的是阶级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对抗性,是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特殊趋势。而黑格尔《逻辑学》与《精神现象学》,讲的都是绝对观念、世界精神的物化与异化,二者之间确实并没有什么重大区别。在1967年《新版序言》中,卢卡奇就此有一段坦诚的自我批评:“在黑格尔那里,异化问题第一次被看作是生存于世界并面对着世界的人的地位的根本问题。然而,他在外化这一术语中却包括了任何一种形式的对象性。这样,在逻辑上,异化便最终与对象性合为一体”。“《历史和阶级意识》跟在黑格尔后面,也将异化等同于对象化。这个根本的和严重的错误对《历史和阶级意识》的成功肯定起了极大的作用。”(5)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之所以被奉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源头,甚至是圣经,主要就因为它开了“以西解马”、尤其是“以黑解马”解读模式的先河,并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供仿造的模本或范式。后来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不少就是照此办理的。从总体上看,卢卡奇并不属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范畴,而是有重大创新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在这一点上,尤其是在“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上,青年时代卢卡奇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确有相通之处。
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从二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到后者所著的《否定的辩证法》,多半是比较一般地继承发展了卢卡奇“以黑解马”解读模式。《启蒙的辩证法》强调的是老黑格尔式的理性主义原则,加上青年黑格尔派用人的自我意识批判一切、否定一切的精神。《否定的辩证法》则把这种黑格尔主义理性原则、批判精神发挥到极致之点,并借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黑格尔哲学精华概括为“否定的辨证法”这个提法。这种方法论的灵魂,也得自卢卡奇“以黑解马”的方法启示。据哈贝马斯回忆,他加入法兰克福学派后,霍克海默尔、阿多诺给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熟读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法兰克福中后期代表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则更具体、更集中地继承发展了卢卡奇“以黑解马”解读模式,即把异化作为中心问题,而物化、异化基本不分。马尔库塞早在1930年,就在《社会》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根本意义,不容忽视。1932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刚刚公开发表的当年,他当即发表了长篇论文《关于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材料——最新发表的马克思手稿的解释》,一开头就提出了借助手稿重新审视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问题:“这部手稿也可能使我们对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实际关系问题得出更富为成果、更富有希望的提法”。而他的基本答案却是“马克思回到黑格尔”:“现在涉及的问题是对国民经济学进行哲学批判,因为在这里,马克思理论的基本范畴(例如劳动、对象化、异化、扬弃、财产)已经在对黑格尔哲学的透彻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且不是通过变相地接受黑格尔的‘方法’,把它置于新的联系中使之复活的办法,而是通过在返回到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首先论证方法的根本问题)本身的过程中,独立地掌握其真正的内容并且进一步加以发展的办法产生出来”。“《经济学哲学手稿》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马克思的理论是植根于黑格尔哲学问题的核心部位。”(6)而弗洛姆后来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更借助于黑格尔,对马克思哲学提供了异化中心论的解释:“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中心论题是异化的、没有意义的劳动转变为生产的、自由的劳动”。(7)
“以黑解马”解读模式,在法兰克福学派中还有一段续曲,就是哈贝马斯试图回到青年黑格尔耶拿手稿,说明交往活动应与劳动活动并重,借以超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提法。
“以黑解马”解读模式,不仅存在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统之中,而且也存在于西方马克思学的学统之中。
右翼社会主义党人朗兹胡特和J.P.迈耶尔,在1932年整理发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同时,就企图用黑格尔异化观的框架,来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在这里不外是表现出人和他的世界的关系,而马克思总是以自我异化这个用语来把握这种关系。因而马克思指的是——决定这一点的还有黑格尔哲学这一来源——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历史上人的生活的一个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稍加改动可以这样表达: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历史。我们力图解释马克思所考虑的一切。”“马克思借以理解现实的矛盾的总标题就是‘自我异化’”,“这就是所谓‘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真正核心”。(8)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上述这些人多半还是借用黑格尔异化观的理论框架、来解读马克思手稿与思想,1955年法国学者J.伊波利特在巴黎发表《马克思和黑格尔研究》一书,则试图用新黑格尔主义框架,并结合存在主义思潮来解读马克思。他秉承狄尔泰《青年黑格尔》(1905)一书开创的传统,特别强调发掘青年黑格尔思想,认为“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尤其是“青年黑格尔”,在思想方法上有不可忽视的亲缘关系。伊波利特还试图从新黑格尔主义立场出发,吸纳与同化存在主义,从人本学角度来解读马克思:“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来源是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接受过来的异化思想。我认为,从这一思想出发,并把人的解放看作人在历史进程中为了反对他的本质的任何异化(不论异化采取何种形式)而积极进行斗争,这就能更好地解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理解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的结构”。(9)持类似观点的,还有P.邦奈尔,赫·赖希等人。赖希1957年在科伦出版了《卡尔·马克思、威纳尔·桑巴特和麦克斯.韦伯的人本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他认为,《1844年手稿》中心范畴是异化观,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接受过来的哲学方法论的主线,直接地从黑格尔那儿来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但构成了《手稿》的理论,而且构成了整个马克思学说的“精髓”。
西方马克思学开创者吕贝尔,1957年在巴黎发表了长篇大作《卡尔·马克思。思想发展史概论》,基本方法也大体类似,基本上属于“以黑解马”解读模式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