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察世界历史的两种角度

考察世界历史的两种角度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具体研究方法,就是从其历史观自然引申出来的。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的形成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交往普遍发展而引起的。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所作的两种角度的考察,形式上是分别的,而实际上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恰恰是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实质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马克思考察世界历史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评价全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考察世界历史的两种角度

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具体研究方法,就是从其历史观自然引申出来的。正是从刚刚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对“世界历史”之谜作了解答。

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的形成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交往普遍发展而引起的。就其实际进程来说,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分工的扩大,随之引起交往的发展;交往的发展使得商业贸易普遍繁荣,进而冲破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使得各个国家、民族都卷入普遍竞争,而普遍竞争又大大促进了大工业的发展,这样,“大工业到处造成了社会各阶级间相同的关系,从而消灭了各民族的特殊性”;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3]

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就其直接表现来说,是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建立。而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序幕又是由谁揭开的?是资产阶级。“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4]这样,便逐渐冲破了各个国家、民族原有的孤立和闭塞的状态,使世界各部分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为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整体。需要指出的是,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拼命开拓世界市场、扩大商品销路呢?这主要是由资本的内在本性决定的。“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5]为了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及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6]可以说,近代以来出现的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的全球化。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也各有不同,但这种全球化的实质并未发生什么改变。当代全球化基本上仍是按着资本的内在逻辑行进着。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所作的两种角度的考察,形式上是分别的,而实际上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来就是统一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很难完全离开一方来谈另一方。所以,马克思从生产力角度来考察世界历史时并没有放弃其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分析,而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时也没有离开物质内容的探讨。恰恰是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实质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

马克思考察世界历史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评价全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生产力角度来讲,全球化既然是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交往普遍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那么,我们决不能回避这一大趋势,必须自觉加入这一历史潮流,按照现代化的规律来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在一个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上,根本不能想象孤立于世界之外得到发展。为此,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条件和机遇,引进外资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实现技术和管理上的现代化;发展国际贸易,以拓展国际市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加入全球化进程往往是跨越生产力个别发展阶段的前提条件。因为一个国家、民族孤立地发展,必然带来的是技术发明创造的重复性,而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则会打破这种重复性,使某些国家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跨越。经济落后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直接吸取新的发明创造,从而绕过“重新开始”的阶段。事实上,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些国家生产力的超常发展屡见不鲜。

就生产关系角度而言,全球化既然是由资本运动引起的,是资本主义扩张性制度的结果,那么,面对全球化,就不能简单地讲“顺应”或“适应”,而是应当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应当看到,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基本上是被西方国家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也都是被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这样,简单地顺应全球化,可能走入发展的误区,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总是要把各个国家的发展纳入资本主义的框架之下,简单顺应的结果,必然要使一些国家改变原有社会制度的性质,直至处于新的依附和被殖民的地位。一些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曾经为此遭受了巨大挫折,其教训太为深刻了。这从反面告诉我们,讲经济全球化,决不能忘了自主发展;讲融入经济发展的大潮,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变顺应为参与,变被动为主动,这正是面对全球化的合理抉择。

另外,还要看到,既然全球化同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向全球范围扩展的过程,是发达国家向国外输出经济危机、摆脱困境的主要手段,那么,发展中国家要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寻求发展,必须加强联合与合作。没有联合与合作,各个发展中国家仅凭自身的力量,很难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自然也很难取得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不能把希望更多地寄予西方发达国家身上,也不能随意听任西方发达国家的摆布,而应当依靠自身的团结与合作,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来壮大自己的实力,解决各自国家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从根本上说,资本全球性扩张的灾难只能由发展中国家全球性的行动来消除。马克思当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那句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至今仍显出它的生命活力。

总之,对于全球化,必须注意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认识全球化趋势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才能明确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就是说,既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因噎废食,又必须保持必要的警觉;既要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增强抵御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既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成果,又要加强南南合作,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