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诺族“长房”赛长廊
走进基诺山亚诺寨,远远就看见一道“长廊”横在眼前,其实这并非长廊,它是基诺族的竹楼。我们已见过傣族小巧玲珑的竹楼,看到基诺族的竹楼,总觉得它怪怪的,长与宽完全不成比例。这叫什么房?它就叫“长房”。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它里面住着一个大家族,有十来家人。
早年的长房,高七八米,宽不过十来米,长度却有三四十米,甚至达五六十米,这长廊式房子,却有些似现代的单元楼,一幢楼分割为若干单元,只是楼层太矮罢了。大长房中曾经居住着若干个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小家庭,小家庭的个数越多,长房的长度就越长。大长房是父系氏族社会遗留下的“标本”,村寨内有多少个父系氏族集团,就有多少幢长房。氏族的人丁是否兴旺,长房便传递了信息。
长房也属干栏式建筑,分两层,两层的结构与功能和傣族竹楼差不多,氏族成员集中居住在楼室内。传统的长房系竹木建筑,多以栗木为柱,竹板围墙,柱下垫石块,屋顶盖草排。长房两端各有一个用竹板铺设的阳台,阳台一侧设有一道登楼木梯。一幢长房占地百余平方米,数十棵栗木圆柱分排在长方形的宅基上。别看这种长房简陋,遇上大地震却是绝对比现代洋楼安全的“安居房”,它的各个连接部分都是榫结构,柱、梁、檩、椽互相牵拉,遇七级地震也不易倒塌。
基诺族“长房”
楼室中间留有一条通道,通道中央设有一个高0.3米左右、宽1.5米的土台,土台上设有若干个火塘,每个火塘上摆有三块锅桩石或架有一个铁质三脚架。通道两侧是用竹板隔成的若干个居室,一个居室内住有一对夫妻。楼上居室以靠近前门一端为尊。右侧第一间是族长“卓勒”的住房;族长居室门前的火塘是长房火塘之首,称为总火塘。左侧第一间是氏族的神器屋,基诺语称为“阿六”,摆有氏族神器和动物头骨,严禁孕妇进入,本氏族人员也不能在神器屋内住宿,但是可充当“招待所”让来访的客人暂住。其余居室按辈分和长幼次序分给各个小家庭居住。
长房的屋脊上,搭架着许多“x”形的竹架,它不是美化屋脊的装饰,它起着防止草排片被风吹翻的实用功能。其实基诺人并非不爱美,他们对长房的外观专门做了别具一格的装饰。长房的两端,挂有一串串用茅草编扎的耳环花;屋檐下,插着各色鸟羽、野兽骨骼和松鼠等小动物的尾巴,以显示本氏族的勇敢、勤劳,有丰硕的狩猎成果。
传统的长房一直保留至20世纪60年代。进入70年代以后,氏族共居的长房逐渐被单家独户居住的干栏式小木楼取代了,昔日的长房已成为历史遗迹。目前,整个基诺山乡,仅亚诺寨还保留着一幢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楼上排列着14间居室和14个火塘的长房供游客观赏。据老人说,过去亚诺寨曾经建造过一幢长度超过40米,居住着20余个小家庭,全家族多达128人的超级长房。
从前的基诺山,不仅有长房,还有一种基诺语称为“尼高卓”的公房。这种公房,一个村寨内建一幢,仍属干栏式竹楼,结构、形状都与长房相似,只是没有长房那样高大,占地仅几十平方米。公房专供娱乐,未婚青年男女常在公房内谈情说爱。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房也和长房一样被人们遗弃。如今的基诺族山,有了电影、电视和卡拉OK厅。现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早已取代了公房娱乐,公房在基诺山仅留下了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