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恩师八十华诞
陈立新
2002年,我来到武汉大学,师从陶德麟老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按照现行学校教育建制的惯例,我成为陶老师的学生,说起来是有点晚。不过,陶老师为学为师之道的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使我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开始关注陶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研究,阅读陶老师的论著。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把自己当作陶老师的一个编外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和学术认知基础,在完成了博士论文之后、还想着通过博士后研究工作而延续自己的研究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向陶老师提出了申请,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博士后研究阶段对于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自己由此形成了稳定的学术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我通过这一学术经历坚定了专业信念,迈上了充实而快乐的学问人生道路。我非常清楚,这样的过程及结果十分普通和平常,有志者皆能拥有,只是我有幸得益于陶老师的教导,获得了决定性的推动和提升,确是弥足珍贵。特别是因为陶老师始终把身教放在第一位,我感受至深。在祝贺陶老师八十华诞之际,我想简要写出自己的所感,以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信念坚定,达观处事。
学术界称赞陶老师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我最真切的体会,是陶老师始终不渝地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贯穿于自己的整个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之中,在几十年的理论生涯中未曾有过动摇。陶老师经常讲述李达先生说的一段话: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像在街头摆摊子的小贩,天晴就摆出来,下雨就收摊子。如此这般的学术真诚,当是我这一代学人应该予以磨炼和建构的品质。不宁唯是,在学术活动之外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陶老师以身作则,尊重规范,恪守规则,不搞特殊化,坚信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我慢慢体会到,陶老师实际上已经把学术活动与日常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学术思考的灵感,让学术活动丰富日常生活,表现出坚毅、达观、执著的学者风范。
尽己之心,推己及人。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向陶老师请教这样那样的问题,陶老师总是平易近人,设身处地地提供帮助。尊重别人,善待他人,这是陶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我发给陶老师的每一封电子邮件,陶老师每一次都给予回复;新年来临之际,陶老师每年都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填写贺年卡,为新朋老友送上新年的祝福。更让人感动的是,不管是谁发来的贺年卡,陶老师都会相应回赠。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是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总是愿意与陶老师谈心,每每都能消解烦恼,心情舒畅。由于知道老师很忙,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忍心打扰,但陶老师只要知道,就肯定会询问,并出主意想办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陶老师尤其重视对于后学的提携和指点,甘为人梯,循循善诱,以长者和前辈的宽厚之心激发后学奋进。
学问思辨,融贯古今。
陶老师反复强调,哲学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智慧,是高耸云霄而又普照现实的阳光。爱智求真与忧国忧民的统一,才是哲学家应有的境界。为此,哲学家应当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善于吸纳中外古今的文化成果。这些道理或许人们可以表达得清楚明白,甚至有更好的表达,但能否渗透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之中,且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这才是关键。不仅是我,学术界很多学者阅读陶老师的论著,皆能感受到一种基于现实关切的责任感和问题意识。陶老师的学术研究,是以当代中国现实处境为蓝本,对于哲学离不开思辨但并不等于思辨的一种富有说服力的楬橥。正是这样,陶老师特别主张“教给哲学说中国话”,反对故弄玄虚、文字佶屈聱牙的文风。作为学者,陶老师在义理、考证、辞章等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让我们这些后学叹为观止。
山高水长总有尽,唯我师恩无穷期。这些文字仅仅是表达我对陶老师为人治学之道的敬重,陶老师的学者操守、生活智慧、知识视野和学术思想,是我终生都要学习和思考的。在恩师八十华诞之际,敬祝老师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