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无论作为执政党还是革命党,在90年的历史中都表现出远大的文化理想与文化抱负,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彰显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创造新型的先进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新型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新型文化自然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无论作为执政党还是革命党,在90年的历史中都表现出远大的文化理想与文化抱负,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彰显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关于文化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文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把社会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领域,将文化置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确定文化在这种结构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文化作了社会结构定位,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18]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与经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在科学地继承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从新时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他在充分认识经济增长重要性的同时,主张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认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19]江泽民进一步把文化功能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有机体中进行分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基本目标,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0]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把文化功能和地位放到了全球化时代宽阔的视野中,在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由此导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文化往往体现为一种“软实力”。胡锦涛在报告中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21]

对先进文化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创造新型的先进的文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武装集团,还是新型文明的创造者。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22]这种新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23],确切地讲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24],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新型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新型文化自然就是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精神文明的概念并把它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在他看来,精神文明和文化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26]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并将先进文化建设上升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的高度认识,指出:先进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27],体现一个政党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外在形象。至此,先进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新型文化的一个总体特征被提了出来,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文化将引领中国走向何种文明—文化呢?“和谐文化”观则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向21世纪的文化理想,2006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所谓“和谐文化”,就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追求,追求的是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和谐的社会,和谐文化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特性的一种概括。

明确文化发展的目的。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是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直接产物,文化发展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这体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毛泽东也非常重视人在文化世界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文化建设的主体问题是旗帜性、方向性问题,强调文化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毛泽东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8]“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29],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毛泽东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30]邓小平则把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二为”方针,更加凸显了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的价值意蕴。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质,就是使文化满足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邓小平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在建党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强调:“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说明“人”又在国家软实力中处于核心和主体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