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领国际大都市发展,建立创新型城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往往是高校和科研力量的集聚地,成为全球或地区的创新之源,创造新产品、新技术,引领新科技、新潮流。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引领国际大都市发展,主要体现在推动城市政府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企业主体营造良好的环境等方面。国际大都市中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构建外在形态,形成有效载体。在纽约曼哈顿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纽约市政府进行了积极的规划和有力调控。比如,为了解决曼哈顿商务中心区(CBD)因产业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纽约市政府对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采取了调控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其平衡健康发展,加强纽约商务贸易中心功能,增强吸引力。
东京是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后起之秀,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是政府产业政策有意催生出来的结果。日本先后五次出台的“首都圈基本计划”和“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对东京首都圈的区域化功能开发作了与不同发展时期相适应的规划,最新的第五次规划中,重点是推进以据点型都市(即次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具有较高自立性的地区建设,培育和发展作为合作交流据点的“业务核都市”,使“业务核都市”与次中心城市形成功能分担、相互提携交流的“分散型网络结构”城市群。[1]同时,东京还集中了日本17%的高等院校、短期大学和27%的大学生,东京还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研究和文化机构,其中大部分是国家级的。大量的人才储备为东京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2]
必须根据城市的各自特点和客观发展趋势,着力营造城市的某些突出功能。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首先营造若干突出功能,然后带动其他功能的发育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