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开端——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虽带有浓重的宗教迷信色彩,却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是统一的。这种古老的哲学试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特殊事物中寻找这个统一。对整个中国哲学有着深远影响的五行学说,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思想,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的活动归结为五种物质元素以不同方式的结合,这是典型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从秦汉到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从确立到发展的时期,这期间首先是东汉王充的“元气自然”的宇宙观,主张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物质——元气所构成,各种自然现象,连同人本身都是元气的一部分;他还认为“气”本身是运动的,在运动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万物,所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范缜提出著名的“神灭论”,认为人的精神依附于人的肉体,一旦肉体死亡,精神现象也就随之消灭,所谓“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到了唐朝,产生了如柳宗元、刘禹锡等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天”的含义,坚持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必然的趋势,而且初步猜测到物质运动的源泉在于物质固有的矛盾。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落,在复杂的社会斗争和哲学斗争中,出现了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他针对宋明之际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和心学唯心主义,坚持元气论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都离不开“气”和“理”,“气”是基本的,“理”只是“气”的秩序;他认为人本身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天地在先,人心在后”。王夫之哲学思想中包含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达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水平。
总之,中国是一个富有唯物论和辩证法悠久传统的国家,中国哲学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哲学中的优秀成果也是全人类优秀哲学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但它是继承了全人类哲学成果的优秀哲学。在它所继承的优秀成果中,无疑包含了中国哲学的优秀成果。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是这种联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