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否定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矛盾运动而进行自己否定自己,实现自我发展。
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因此,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其次,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因为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否定,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同时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和合理成分,并把它们融化在新事物的结构中,成为新事物的因素。因此,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一方面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表明新旧事物之间有一条确定的界限,是事物发展中的非连续性;另一方面新事物又保留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表明新旧事物之间有一定联系,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作为发展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它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同辩证的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其对立表现在:第一,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把否定看作是单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认为否定是外部力量对一个事物过程的破坏,是外力强加给客观事物的。因此否定就成了偶然的,甚至是任意的、主观的东西。第二,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作是联系和发展的中断和停止。在它看来,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抛弃,并不是前进和继承。第三,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包含着肯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肯定和否定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绝对肯定,否定就是绝对否定,是完全抛弃、全盘否定。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使我们懂得,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否定自身的方面。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无论是看待现实世界,还是对待他人或自己,都应如此。其次,从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使我们懂得,没有否定自然界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只有否定,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才会有发展和进步。最后,从否定是扬弃使我们懂得,对待任何事物既不要绝对地肯定一切,也不要绝对地否定一切。诸如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历史人物以及自己和他人,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肯定应该肯定的,否定应该否定的。例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对待外国文化上也应如此,既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颓废的东西。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崇洋媚外的错误倾向。对待当今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科技也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洋为中用”批判地学习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