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当前生产实践及其所决定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使人类社会继续前进的出发点。
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基本要素。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人们加工的自然物,即人们在自然界中所得到的现成的物质资料;一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即由人们自己活动所创造的实际上已是劳动产品的物质资料。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劳动对象的深度和广度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人通过劳动资料和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按照人的目的,利用劳动资料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性能在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从而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由人所创造的劳动资料,又是人自身肢体的延长。借它之助使自然物变成人的器官。
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即具有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一定能力的人。劳动能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它包括直接体现在劳动中的人的生理和精神能力的总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在没有活动的劳动参与下,只不过是可能的生产力,只有活的劳动即劳动者,才能把它变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生产力构成中的三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是生产力构成中的“物”的要素,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人”的要素虽然也包括在生产力的广义的“物”的要素中,但人是具有特殊能动性的活物,是活的劳动。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无论在生产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它们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创造物,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结果。在广义的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它作为智能性要素渗透于实体性要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