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力标准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生产力标准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时间:2023-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原理,必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的标准,即“生产力标准”理论。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尺度。

生产力标准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原理,必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的标准,即“生产力标准”理论。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尺度。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否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4]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多种目标的根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

唯物史观确认的“生产力标准”不仅在理论上为我们分析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就是:“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5]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并把它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生产力标准。第一,他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第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全面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者全面地体现了生产力标准,这样就可以防止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标准、政治标准、价值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这里把生产力标准同社会主义的政治标准结合起来。“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人民利益标准,亦即价值标准。由此可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