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旅行的意义:考察人文地理
导 航 郦道元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生平 志在四方 探险游
一、徐霞客名片
徐霞客,明朝人,他是旅游界的金字招牌,凡提旅游必提他。作为中国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他被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他是几乎所有“驴友”的偶像,享有“千古奇人”之美誉。
他生于1587年1月5日,姓徐,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所在的大明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六位皇帝,共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徐霞客出生的时候,是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正是这一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始不再上朝,大明王朝的尾声自此响起。
他出生的地方在江阴马镇南阳岐村(今江苏无锡),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远离京城。但读书考取功名仍是这个地方人的首选,唯有徐霞客,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另择了一条不寻常之道——志在四方,几十年如一日地将生命中的时光都留在了天下奇景之间。
他的一生纵游举国南北,跋涉了许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的旅游绝不是走马观花看看就行,而是沿途仔细观察记录下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尤其对石灰岩地貌,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包括溶洞分布,石钟乳、石笋、溶沟、石芽成因都有详细的考释,是举世第一人。同时,他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指出古籍中认为长江源于岷山之误,并写了《江源考》一文。
他穷毕生精力考察祖国的江山,离乡背井,长途跋涉,不畏艰险,他在游记中自述:“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侣伴。”在路上他五次遇盗,四次绝粮,从未移志。每日行程近百里,每晚睡前回顾记录,坚持不懈。历时30年,经过千锤百炼写成了影响世界的六十多万字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二、旅行目的:探险访奇 考察大自然规律
徐霞客的旅行与众有别,不是孔子的浩荡游说,不是苏轼的不得已而为之,不是李白的为“终南捷径”而铺垫,更不是玄奘、丘处机式的为宗教献身的慷慨之行,他是一种最纯粹的自助式旅行,是实实在在为寻找各地奇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而上路,而不是为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
在他之前,古代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在撰写有关著作时,都十分注重实际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相关资料,同时足迹遍及祖国山河,比如与徐霞客同一时代的李时珍,为了问药访医,搜集药物标本、民间单方,李时珍游历了全国各地采拾药物,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其著作《本草纲目》收录药物达1892种(新增374种),配方11096个,达一百九十多万字,标本图一千一百多幅。
徐霞客向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所以曾埋头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其中,魏晋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写作过程十分吸引他,郦道元爱好到全国各地游览,经常留心考察山河、水利工程等地貌,并广泛涉猎与研究前人的地理著作,尤其是《水经》。他在晚年全身心投入于《水经注》的写作,该书约30万字,记载大小河流1252条(《水经》原书137条),比原书扩大了近十倍。郦道元因水记山,因地记事,在科学探索之余,挖掘各地风土人情、经济生活和前代史迹,读郦道元的著作和经历都让徐霞客心潮澎湃。
通过阅读大量的地理名著,徐霞客发现了问题。由于前人著述的内容,很多是历代沿袭下来,大多是转抄自较早的地理学著作,很少有人像郦道元这样去进行实地的考察,因而,有的地理著作记述错了,也被照抄照搬,以讹传讹。前代的人错了,后代的人也跟着错,“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徐霞客对前人著作中的问题提出了怀疑,例如关于长江的源头问题,在被认为是经典地理著作的《禹贡》中说是“岷山导江”,后代也沿袭这一说法,但徐霞客却提出了为什么长江比黄河长,而长江之源那么短、黄河之源却那么长的疑问,认为《禹贡》上的说法解释不通。
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进行实地考察。“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故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后人钱邦芑说他“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当时了解徐霞客的人都认为他有纠山经地志记载错误的志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