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阐释
福斯特作为杰出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没有撰写过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大量地包含在论述工人运动史和自传性的著作中,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阐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对现实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方案。他较早就接触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理论著作,正如他在自传中指出的那样,他是在共产国际成立之后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依托共产国际的整个理论,也密切地结合着他一生现实的实践斗争。总的说来,福斯特基本上依照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解释,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看法,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福斯特指出,1848年以前的社会主义运动是由原始主义、乌托邦、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组成的十分混乱的复合体,还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直到《共产党宣言》发表,才将社会主义运动奠基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标志和经典,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的成熟。福斯特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体系,揭示了自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的客观规律。
福斯特全面地引用和阐释斯大林给马克思主义所下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社会主义在各国取得胜利的科学,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不只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还包括了列宁和斯大林等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鲜活的思想体系。与一些割裂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做法相反,福斯特强调马克思主义发展内部的连续性。在谈到《共产党宣言》和《国家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时,福斯特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著名的著作中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并提纲挈领地叙述了未来的社会(他们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对这一点极度地仔细加以考虑),而列宁在他的书中(和他的其他著作中)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原则运用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中去。”(31)在他看来,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实践运用,他使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从理论变成现实,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现代社会斗争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以客观现实为立论的依据,反对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由外界创造和主宰的观念,提出了世界受自然规律统治的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一切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和宗教神学,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和意识则是派生的。(32)福斯特认为,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提供了划分哲学党派性的根本依据,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质提供了基本框架,也为理解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是最优秀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理论和实践的一切方面。就理论的方面而言,他实现了一场思想史革命;就现实的实践而言,马克思使哲学唯物主义变成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实现而向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的最锋利的思想武器,不是一种学院的哲学,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哲学”。“这个哲学就是包括科学以及人类思维和行动的一切部门的辩证唯物主义。”(33)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双重贡献。福斯特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采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抛掉了他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成分,并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它。福斯特大段地引证了恩格斯和列宁等人关于辩证法的论述,认为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他详细地引用列宁的话来说明辩证法的几大规律。辩证的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不是按直线式而是按所谓螺旋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的、剧变的、革命的进程;‘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到质的变化;由于作用于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在某个社会内部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相互矛盾或冲突而造成发展的内因;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历史不断揭示出新的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离的联系……”(34)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客观事物自身的运动,因此体现出规律性。
福斯特指出,唯物主义本体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正像达尔文发现生物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他和恩格斯是科学的人类历史的开创者,将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克服了历史研究中大量的形而上学、主观主义、英雄崇拜、阶级偏见和表面性。“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是根据经济因素的观点来说明历史,也就是指明人类是怎样取得生活资料的。”(35)福斯特引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序言中的经典表述,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彼此间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借以建立起来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36)
福斯特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经济因素的强调,赋予马克思主义者以决定性的便利,以便从过去历史中吸收基本教训并了解今天复杂的经济政治进程的基本意义,它使马克思主义者预见到社会主义革命及其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所说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就生产方式对于分析社会历史的意义而言。福斯特同时明确地指出,指责马克思片面强调经济因素而忽视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等其他因素是毫无根据的,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唯经济论者,这点已经由恩格斯晚年作了正确的说明。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决定历史的因素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和他都不曾说过比这更多的话。如果因此有人把这话曲解成经济因素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他就把它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抽象的、荒谬的词句。(37)福斯特多处强调说,马克思主义者绝不是教条主义者和机械决定论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维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谋求生活的方式,主要由他们的物质利益决定。经济因素当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传统等等其他文化因素只是占有次要的地位。(38)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受经济地位决定的阶级立场直接规定和影响着特定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哲学观念。资产阶级在拟订它的政策和哲学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保持他们对工人的剥削,总是倾向于歪曲科学和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趋势和客观事实,培养宗教迷信。而无产阶级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他们的阶级利益同思想领域不断追求客观真理的行动是一致的,因此总是能够对于科学和哲学的各个方面采取客观的立场,与各种宗教迷信和形而上学作斗争,追求历史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将一种发展的观点贯穿到每一个历史阶段和每一门科学里去,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也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