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理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为理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间:2023-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并不断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由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会有不同的任务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如是规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当代中国理论研究的应有范式。

(一)作为理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范式,是指学术共同体中的研究者们自觉认同和共同持有的一套信念、原则和标准。“范式”这个概念是由科学哲学家库恩最初提出并作出系统阐释的。库恩认为,范式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们借以指导其研究活动的“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它是学科基质的组成部分和科学研究的本质要素,没有范式也就没有科学和科学研究。他说:“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拒斥一个范式而又不同时用另一个范式去取而代之,也就等于拒斥了科学本身。”[1]根据库恩的研究,范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范式内含着共同体成员共同承诺的信念和共有的价值,它决定着共同体成员的研究方向和理论目标,并由此“决定了什么样的问题有待解决”[2]。其次,范式也是共同体成员共同拥有和普遍使用的方法论原则或解释框架,它决定着共同体成员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看法。库恩引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说,范式的改变好比是“倒转乾坤”,这一过程包含着“处理与以前一样的同一堆资料,但通过给它们一个不同的框架,使它们处于一个新的相互关系系统中了”[3]。因此,“范式改变的确使科学家对他们研究所及的世界的看法变了”[4]。再次,范式还是共同体成员共同认可和一致采用的评价标准,它“规定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5],决定着科学研究的问题和成果的意义。“范式变化时,通常决定问题和解答的正当性的标准,也会发生重大改变。”[6]总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7],而在范式的作用下,共同体成员必然会形成一种连贯的学术传统。虽然库恩对范式概念的阐释是结合自然科学及发展的历史实际来进行的,但他所说的那种对学术探索活动起重要规范作用的范式,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是普遍存在和广泛起作用的。在哲学、史学、文学及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上,历来都存在着不同的学术流派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学术传统,不同的学术流派都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式,而学术流派的兴衰更迭则意味着研究范式的更新和转换。因此,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说,问题并不在于是否也遵循一定的范式,而在于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范式。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理论研究的根本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并不断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即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审视、反思和改铸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用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当前现实相结合,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分析中国的当前现实,从中提升出具有时代性和根本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的回答,既指导中国的当前实践,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由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会有不同的任务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形态即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的革命文化传统,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并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当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空前繁荣和不断发展,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具有如是规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当代中国理论研究的应有范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