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4月20日凌晨
地点:沈阳五爱市场针纺城
人物:刘永义夫妇、杜宝成、高鑫、黄金、小滕等业户
五爱市场堪称沈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当年不少个体户冲破旧观念,在这里挣下创业的第一桶金。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日渐殷实,他们是否也越来越关注精神和心灵?
2012年4月20日凌晨,风中还带着一丝寒意,沈阳五爱市场针纺城的大门一打开,几百个业户就风风火火地进场了。
在市场一楼东北角,业户刘永义打开自己的档口,将大大小小的毛绒玩具往店面的铁网上挂。他的老伴抱着两岁的孙女也来了,孙女睡得正香,老伴从货架下拽出一个铺着厚被的大纸箱,将孙女放进去,就过来给刘永义当帮手。
隔着一个过道,对面的业户黄金也在忙着将毛绒玩具挂到店面,一个年轻女孩跟着他一起忙活,那是给他打工的表妹高鑫。这一带卖毛绒玩具的档口有一百五六十家,档口一个连着一个,都不大,方方正正,也就4平方米左右。业户们男女老少都有,口音也是南腔北调。
如果说小小档口就是业户们精心耕耘的物质家园,那么他们的精神家园又安放在哪里?“我是一个农民,到今天身份都没变。过去讲‘大河有水小河满’,改革开放后,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今年贴的春联横批是 ‘国富民强’,这就是我的愿望。”刘永义说。“俺们没啥文化,什么体系和理论,道理我讲不出来,就觉得生活越来越好,儿孙们将来更有出息,我也就知足了。”他老伴说。
刘永义今年58岁,是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农民,改革开放让他的脑筋活络起来,搞养殖失败后,他又在种地之余搞起毛绒玩具,连产带销。现在,儿子、儿媳在家乡的厂里抓生产,他和老伴在针纺城的档口往外批发、零售。“国家有好政策,咱们有好品德,生意才会越做越好,日子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业户杜宝成今年也是58岁,他原来是沈阳一家企业的经营厂长,2000年企业改制后,他一次性买断回家。在家待了两年,他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在此之前,他妻子下岗后一直在外边摆摊卖货,五爱市场建成后就进场经营。他见妻子一天从早忙到晚,咬咬牙,终于放下架子来给妻子当帮手。2011年家里添了孙女,妻子在家带孩子,他就一个人来撑着档口。“我原来觉得干个体没面子,后来想通了,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勤劳致富最光荣。”
高鑫26岁,表哥黄金比她大两岁,当很多与他们年龄相仿的“80后”“90后”热衷于闲在家里“啃老”时,他们却靠艰辛的劳作自食其力。这也让他们引以为荣。“虽然又苦又累,但仔细想,不就是为挣钱来了?挣钱干啥?要回报社会、孝敬父母,要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更好。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高鑫似乎总是怀揣着盼头。“我学习不太好,高中一毕业就来这里打工了,卖货、取货、送货啥都干,这活儿挺适合自己,我干得特别开心。”小滕今年只有19岁,在旁边的一个档口打工,他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也知足。
在高鑫、黄金、小滕的眼里,个体户和其他工作一样有为、一样光荣。“别以为我们整天守在档口里与外界隔绝,其实咱这儿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譬如这个毛绒小钥匙链,1元钱1个,办婚礼的都来买,作为赠送来宾的小礼物,我们就知道现在的婚礼不一定都点烟了,做法更文明、更有意义了。”高鑫说。 “现在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平安夜,毛绒玩具都卖得比平时火,我们就感觉到人们更重情义、亲情,生活越来越好了,节日也就越来越多了。”小滕补充说。
天亮了,顾客越来越多了,小小的档口马上拥挤起来。又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