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重是最好的人际问候,是价值观作用于一个人的高度表达

尊重是最好的人际问候,是价值观作用于一个人的高度表达

时间:2023-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别人不经意的尊重,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格局、修养和文化,根本上受价值观的支配。就尊重的态度而言,大师能做到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难做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囊括了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的全部理念,这正是当今社会对人际关系的期待。

引子:杨振宁的“意外之举”

2012年4月18日,北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做客中国农业大学名家论坛。在提问环节,因为手中没有麦克风,获得提问机会的女孩的声音很难听清。不妨设想,如果你是杨振宁,你会怎么办?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网友,答案有三种:

一、 “请你大点儿声,重复一遍。”

二、“麻烦工作人员给她递个话筒。”

三、“听不清。下一位!”

杨振宁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呢?

讲台上,90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起身离开座椅,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台前,弯腰倾听。讲台下,目睹这一幕的1200多名学子非常意外,他们看呆了,几秒沉静之后,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一位网友说,这无言的一课所展现出的品德和风范让我受益匪浅,大师用一个小小的细节为我们上了一场名为“尊重”的示范课。

这些事你也经历过

杨振宁先生对这位女生的尊重,绝不是刻意而为,而是觉得就该如此。对别人不经意的尊重,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格局、修养和文化,根本上受价值观的支配。类似的尊重或不尊重,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摘登部分读者和网友反馈的7类现象,供大家讨论思考。

1.不回复短信

某公司行政人员吕婷婷:我是做秘书的,经常要以短信的形式发布通知。我发现,及时回复短信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哪怕就回个“行” “好” “知道了”。有的人哪怕你写上“收到请回复”也无声无息。诸位老大,麻烦你们体会一下我的感受、尊重一下我的劳动啊。

2.总让别人等自己

台湾导演李行:多年前,有个著名的男演员耍大牌,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全到了,独独不见那个男演员。我说:“等他!”两小时50分钟后,该男演员到了。我没骂他,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好了!收工!”灯光灭了,大家全走了,留下那个演员,呆呆地站在黑黑的场子中间。从此,那男演员再也不敢迟到。这件事后来被称为台湾电影史上有名的“关灯事件”。

3.随便许诺不兑现

医疗器械销售公司员工小周:老板请销售部员工吃饭。酒过三巡,老板说:“下个月销售目标定为40万,谁能独自完成一半,我重赏2万。”我努力了1个月竟然完成了27万元的销量,可我向老板提出兑现“重赏”诺言时,老板却说,那天喝多了,说过的话不作数。我也不敢和老板闹掰,只能告诫自己,以后酒桌上的话别信。

4.给后面的人留个门

教育工作者英男:我家小区没有车库,电动车每天都要放在楼道里,搬进搬出很不方便。有的邻居看到我往外推车,就拉着门等着,我真是感激。这不仅体现了一种互助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小事中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现在的年轻人注意这种细节的已经非常少了。作为母亲,我有责任提醒女儿,懂得关爱他人,懂得帮助他人。给他人留门,也是给自己留门。

5.偏不让你“占便宜”

媒体人张先生:我经常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8号候机室候机。机场的吸烟室里设有点烟器:先按下加热,加热好后,它会自动弹起,拔出来,里面的电阻丝已经是红红的了,就可以点烟了。加热好的点烟器其实可以同时点几支烟,但是多数人的选择是只自己点完,不让陌生人“占小便宜”。而后面的人只能再次等待加热的20秒。

6.离开时带走喝水的纸杯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员崔先生:一次面试,我感到大家都很出色,难分上下。领导说他准备录取第二位应聘者,理由是:他带走了他喝水的纸杯。在领导的提醒下,我记起只有第二位在面试结束后,端起纸杯,将里面的水喝完,椅子归位,又把纸杯放进了门边的垃圾篓里。而别的应聘者大都是在面试结束后起身便走。有一位小姐虽然也拿走了杯子,但是杯子里面还有1/3的水,她就将杯子连同水一并丢进了垃圾篓。这样如果垃圾篓里的塑料袋破了,水就会漏出来。领导说:“把水杯带走,是尊重别人,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7.敢于认错并不丢人

中超辽宁队门将张鹭:2012年4月22日,辽足主场对阵北京国安,赛前发生了一件让我感动的事:负责执法本场比赛的主裁判陶然成在赛前热身时主动找到我,就去年客战杭州误判的点球特意道歉,说明自己当时距离过远,视线受阻,凭经验界定判罚,造成了失误,向我表示歉意!知错能改,敢于承担,陶然成让人尊重。

专家分析“三重尊重”

社会学家把尊重概括为三个方面: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分析说,大师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却足以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尊严抵达的深度。就尊重的态度而言,大师能做到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难做到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也许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但在某个瞬间相遇了,那一刻,尊重就是最好的问候。尊重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隐藏在凝视中的无声语言,犹如滋润的春风,令人感到丝丝惬意,可以刹那间逾越陌生的深壑,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从别人那里擒获了心理能量的同时,也给予了对方心理能量,形成了不同于亲情、友情的全新人际关系,于是,建构在尊重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意识和情感需求,在多元化价值体系中,将价值整合归因于主流价值体系,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以及个人的光荣与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囊括了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的全部理念,这正是当今社会对人际关系的期待。

小物件 大寄托 伴我47年的老歌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