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和求真务实、创新的作风是理论宣讲员要时刻牢记和践行的作风。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作风。在理论宣讲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要在理论宣讲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际。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理论是基础。理论宣讲的主要内容是理论,但是理论宣讲的理论绝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理论。理论宣讲的意义在于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而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是不能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的。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2]理论宣讲员所从事的是传播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消除人们的思想疑虑的工作。要把理论阐述清楚,就要求理论宣讲员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理论宣讲员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首要体现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要努力钻研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作家的经典作家的著作,就要努力钻研和把握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关键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理论宣讲员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不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
理论是宣讲内容的核心,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就是要努力找到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的理论宣讲,才能达到理论宣讲的效果。
把握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理论宣讲的内容还必须结合实际。但是,理论宣讲反映的实际也不是简单的事实,而是反映理论要求的实际。理论宣讲员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论基础、实践根据、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的基础上,还要深刻阐释当前新形势下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存在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能够运用科学理论正确说明和回答现实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对现实中的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提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对策、建议,提出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宣讲传输给广大听众,把理论成果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物质力量。
理论宣讲工作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论宣讲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单纯的理论灌输,并不能完全实现理论宣讲的目的。理论宣讲必须同时联系宣讲对象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客观事实论证理论,用理论说明社会现实,理论与实际相互作用,才能使理论宣讲不枯燥、不晦涩,让听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理论才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如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效果的关键。理论宣讲员在宣讲工作中,要努力寻找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
把握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要把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与理论相结合,要精心选择典型事例,用人们熟悉的、经历过的、现实中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身边的事实来引导听众的思路,通过分析事例与抽象的理论有机结合,以达到宣讲的目的。
把握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要通过具体实际事例的列举,通过真实数据的对比,来激发听众的求真欲望,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将理论自然而然地引出,使事例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理论验证,使理论和实际相得益彰。
把握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要使实际更贴近理论,要精心设计宣讲内容的结构和体系。理论宣讲内容的结构和体系是一个整体,前后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理论宣讲的过程中,要把各种实际事例合理地安排在理论宣讲的体系中,对于提高理论宣讲的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复杂的,又是辩证的,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会增强理论宣讲的实效性,使理论宣讲更易于接受。
在联系实际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为了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而是要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学习理论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才来学习理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理论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不只是口头上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正确的理论可以说明和解释社会现实,而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宣讲理论,更要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用理论解释现实,用理论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毛泽东也指出:“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4]
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是多方面的,有国际上的实际,也有国内的实际;有历史上的实际,也有当今的实际;有别人的实际,也有自己的实际。这些实际都需要理论来联系。广泛的联系实际,更容易发现实际中的问题,同时也拓展理论的应用范围,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理论宣讲中联系现实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理论宣讲的功能,升华理论宣讲的意义,收到理论宣讲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理论宣讲工作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要求理论宣讲员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下架子,走进群众;俯下身子,倾听群众;设身处地,理解群众;专心耐心,引导群众。理论宣讲来源于群众,更要服务于群众,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理论宣讲让人民群众信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理论宣讲工作。
放下架子,走进群众。理论宣讲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走进人民群众是开展理论宣讲的先决条件。作为理论宣讲员,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必须放下身子,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走进群众是一种态度。人民群众分布广泛,田间地头、工厂矿山、市场商店、医院病房、学校课堂、机关单位,到处是人民群众的身影。不管多艰苦的环境,无论多遥远的路途,要将理论宣讲做到深处,必须要寻找和创造走进群众的机会,了解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关心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投入深厚感情,落实政治责任,采取科学方法,用心走进群众,理顺群众情绪,实现与人民群众心理上的“零距离”。
走进群众是一种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脚踏实地地走进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营造有利于理论宣讲的环境,是开展理论宣讲的主观条件。体会与群众精神交流的快乐,用真情打动群众,改变群众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误解和负面认识,收到理论宣讲的成效,是每一名理论宣讲员的愿望和追求。将走进群众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以人民群众的思想进步作为自己的工作信念,是理论宣讲员至高无上的境界。
走进群众是一种方法。群众对利益实现和利益诉求的倾向最明显,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群众对利益的实现和诉求也越来越迫切。走进群众,是了解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宣讲理论的最佳途径,是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来源。在群众中,理论宣讲员会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启示、更多的感受,更能为宣讲工作的开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俯下身子,倾听群众。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理论宣讲员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认真倾听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理论宣讲员要紧密联系群众,在群众中能够俯下身子,认真倾听百姓心声,善于倾听百姓疾苦,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倾听才能够知道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够知道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才能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才能够找到群众思想的误区和困惑,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讲工作。与群众唠家常、谈心事,是理论宣讲员的光荣。让群众说出意见,不仅让群众有了反映心声的渠道,也让理论宣讲员找到了宣讲理论的着眼点,可以更好地为群众解释说明,引导群众走出思想误区。因此,理论宣讲员一定要懂得倾听,善于倾听群众,这是做好理论宣讲的基础,是正确引导群众的基石。
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理解群众是理论宣讲员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重要体现。理论宣讲工作是双向的交流。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解读党的方针政策是让群众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工作,同时也是理论宣讲员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和诉求的机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真正设身处地地理解群众,还要从心灵沟通做起。
心灵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高层次。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理论宣讲员要清晰认识到群众所处的客观环境,高度重视群众提出的利益诉求,用心体会群众产生的心理情绪。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在思想上存在着种种困惑、生活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正是发挥理论宣讲工作优势的好时机。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入手。理论宣讲员要真正理解群众,仅仅靠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带着充分理解群众的真情,真正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真正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做到情真意切,以心交心,以心换心,融情入理,情理结合。只有这样,理论宣讲工作才可以引起群众的共鸣,理论宣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专心耐心,引导群众。理论宣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理论宣讲工作最终目的,是引导群众,提高和调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理论宣讲工作要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精心选择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把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寓于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之中,使群众能够真正在教育中受到启迪,从实践中得到提高。我们的理论能否深入人心,有效地引领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关键看理论宣讲能否普遍打动人心。要做到普遍,就要有尽可能多的干部群众直接面对面地接受宣传教育。要做到打动人心,就要有足够的专心与耐心。要采取能够吸引教育对象、便于教学互动的宣传教育方式,这是对理论宣讲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专心是指理论宣讲员要专心钻研业务,将自己的精力和激情投入到宣讲工作中来,专心于对人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耐心是指面对多层次、多职业、多年龄段的复杂群体,理论宣讲员要有充分的耐心,耐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耐心地对待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释群众的疑惑,耐心地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观点和信念,耐心地将理论宣讲工作做到实处。理论宣讲员在宣讲中要运用群众熟悉的典型事例阐明深刻的理论,借用群众易懂的知识来解疑释惑,和群众进行自然亲切的交流与沟通。理论宣讲员要有专心的精神和耐心的意志,才能使宣讲的效果最佳化。
三、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的作风
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开拓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作为理论宣讲员,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是理论宣讲员应有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论宣讲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创新、求发展,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做好做实理论宣讲工作。
第一,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胡锦涛指出,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所谓“求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就是在这种规律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求真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掌握规律;就是要严谨扎实、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就是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在理论宣讲中要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进入新世纪以来,理论宣讲工作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使理论宣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察实情,讲实话,动实情,在作风上求扎实,在内容上求充实。
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求理论宣讲员在宣讲的态度上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培育求真务实作风,说到底是要树立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要老老实实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要不回避、不忌讳,要敢于讲真话、讲实情。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和工作中的矛盾。在宣讲中不能说套话、空话、大话。不能讲起来让人感觉似乎决心很大、信心很足、道理很多,而实际上遇到问题绕着走,其结果必然是在高谈中隐藏了实情、在阔论中误导了群众。
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求理论宣讲员在宣讲的内容上把求真务实体现在开拓宣讲领域、更新宣讲观念、充实宣讲内容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物质生产和交换的面貌,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宣讲工作中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努力实现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要引导人们不仅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反映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经验,同时也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中的一切对我有用的东西,要择优而选、择善而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文明成果。
第二,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作风。开拓就是要破除,就是要前进。创新就是要更新,就是要形成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开拓创新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破除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障碍,拓展事物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形成和更新事物的种类和品质的过程。创新有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但根本的、决定性的、摆在第一位的是理论创新。对于理论宣讲员来说,开拓创新既是一种工作需要和责任,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中,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作为反映世界变化的理论必然也要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开拓创新。没有开拓创新,理论宣讲工作也难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因此,理论宣讲工作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可以说,理论宣讲的生命力就在于开拓创新。面临新形势,针对新情况,寻找新对策,提出新课题,创造新方法,探索新规律,使用新语言,树立新观念,阐述新观点,制定新战略,形成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是理论宣讲工作的永恒主题。开拓创新素质是理论宣讲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开拓创新能力具有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在新时期,理论宣讲员的开拓创新素质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整合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
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作风,就是要求理论宣讲员在宣讲工作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拓创新的前提是对既存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继承,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开拓创新的创造性、更新性,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所揭示的事物发展基本状况或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理论宣讲员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一切事物,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作风,就要求理论宣讲员在宣讲工作中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解放思想的体现,解放思想是开拓创新的力量之源。要解放思想,就必须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不断地获取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作风,就要求理论宣讲员不断增强开拓创新素质。开拓创新素质主要包括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开拓和创新能力等。在宣讲工作中要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丰富的知识。同时更要走出去,考察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实际情况。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是开拓创新的基础。
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作风,就要求理论宣讲员在宣讲工作中更要注重社会实践。胡锦涛强调指出,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理论宣讲员学习党的理论,推进理论创新,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好这个动力和源泉问题,把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根据群众的实践和依靠群众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又转过来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