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以社会制度维度贯穿始终,从政治哲学角度就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反生态性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上的批判,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且指出这些方面共同具有的反生态性的内在关系,以此论证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形式。这种以社会制度贯穿全书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进行全方位的理论分析尚属首次。
第二,本书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制度批判主题的缘由在于力图把解决生态问题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不同于过去以生态问题产生为分析起点的理论。这一点在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论及。
第三,建构性地从理论上论证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笔者看来,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目标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不合理性所导致的反生态性,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矛盾分析法。笔者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可以被列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当中。
第四,本书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引申出对生产力的重新思考。以往学术界通常从积极意义上理解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由于生产力同时受制于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使生产力也具有消极作用,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生产力无限扩张的结果。这一认识拓展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理解。
【注释】
[1]事实性分析与规范性(即价值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研究思路。学界一般认为,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政治生活中价值性与事实性的关系。任何一种政治哲学的建构都须在其理论内达成价值性与事实性的某种统一。这种统一可能有两种:一是使事实性服从于价值性,即价值完全理想地实现,这被称为“理想性统一”;另一种是事实性与价值性互相妥协而达成某种一致,即价值在事实性所允许的范围内有限地实现,这被称为“现实性统一”。由此建立起来的两种不同的政治哲学,被称为理想性的政治哲学与现实性的政治哲学。(参见王南湜、王新生撰写的“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显然,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事实性分析批判与社会主义规范性价值研究结合起来,建立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哲学理论,这是一种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社会理论。
[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15页。
[3]John Bellamy Foster,Brett Clark,and Richard York,Ecology:The Moment of Truth——an Introduction,Monthly Review,July-August2008,p.1.
[4]关于这些理论争论的详细情况请参见笔者2000年撰写的硕士毕业论文《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