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虽然是认识世界的理论形态,但它更是改造世界的实践观念。马克思主义以科学世界观尤其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为理论基础,遵循客观规律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站在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劳动群众谋求解放的利益立场上,着眼于调动历史创造主体的能动性和改造旧世界的革命精神,实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统一,从而形成了指导人民群众,尤其是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群众如何改造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摆脱剥削压迫谋求解放的实践观念和方法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指南,充分体现了它的实践基础和本质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首先体现在它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工人阶级这个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工人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最坚实的实践基础,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源泉。马克思、恩格斯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工人运动实践,开始以革命者姿态代表工人阶级创建自己的理论,不仅用他们已有的学识服务于革命实践,而且以严谨的学者姿态通过理论研究广泛涉猎和改造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服务于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又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无不是对人民群众体现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根据和内容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熔炼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实践唯物主义”或者“战斗的唯物主义”的称呼,无疑从世界观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仅突破了费尔巴哈把实践理解为单个人的感性活动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眼界,把理解实践的立足点放在“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上,把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放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基础上,而且把这种“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实践”贯穿于整个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语)。人类社会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源泉,又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在人类社会实践这种物质活动的基础上,才有了社会及其历史。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社会的存在方式,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创造着历史,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最核心的部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超越一切旧哲学,成为区别于并且优越于其他任何世界观的最显著的地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特征。
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的是它的实践功能。一切旧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马克思一开始创立马克思主义就明确了“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功能。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马克思主义者就致力于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既是改造世界的方法,又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也具有获取真理的认识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矛盾分析和唯物史观的方法原则,才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才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和现实道路,才从理论上概括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并制订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从而解放人类的实践方案,使马克思主义最终实现了由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构成了自己“极其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必然表现为它的认识功能同实践功能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也必然体现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卓越领导人历来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运动和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人民群众也把马克思主义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人民群众之所以乐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贯彻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他们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采取正确的战略策略,能够把他们的实践提升到自觉能动的科学境界,最终通达理想的彼岸。
(二)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集中体现无产阶级的意识和意志,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社会存在的观念反映,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上投身于工人运动、在理论上深刻研究法国阶级斗争历史开始,就把自己和自己的学说置于无产阶级立场之上。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像旧学者那样有意无意隐藏或模糊自己学说的阶级性,把自己的学说打扮成超阶级的抽象的人类理论,而是一开始就坚定地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描述自己学说的第一个属性。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3]。恩格斯说:共产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4]。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造资本主义和创建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是历史上最具彻底革命精神的阶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进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彻底革命性。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性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彻底的革命性取决于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而革命性是阶级性的突出表现。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及其社会实践的理论表现和理论概括,把自己同其他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区别开来,阶级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然而,无论阶级性还是革命性都无非是实践的属性,亦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是由其实践本质决定的。实践的主体是无产阶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实践改造旧世界的功能,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实践的革命性的理论表现和观念形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不仅表现为对无产阶级实践及其条件的能动反映,而且表现为由无产阶级革命本性决定的在理论上对旧世界的彻底批判精神,以及这种“批判的武器”指导无产阶级进行“武器的批判”,实现对旧世界的能动改造。“武器的批判”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观世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彻底性既表现在彻底解放全人类的最高目标上,也表现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切服从实践需要在理论上的自我否定和自我革新上。实践上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彻底革命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自我革命、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发展趋势。
与马克思主义彻底革命性相对应的是其严谨的科学性。从逻辑上说,马克思主义从孕育到形成而创立,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科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因而科学性是随阶级性、革命性之后才有的属性和特征,但科学性也仍然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马克思主义较早的重要属性和基本特征之一,而且“科学”一词是历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特别是恩格斯和斯大林,他们尤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是由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后来斯大林讲得更直接、更明确,他说:“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7]他对“马克思主义”“四个关于”的定义,其实也就是“四个科学”。从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话中,我们可以领会“科学性”的含义。首先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它们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它们是伟大的科学发现;其次是社会主义学说因其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真理基础上,彻底地克服了自己以前的空想(亦即不科学)性质,根据社会历史客观规律合乎实际地制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践方案,实现了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科学统一,从而成为无产阶级谋求人类解放的实践科学。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科学性”的实质,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质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体现为它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起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体现为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一点较前一点则更为深刻,更为触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无论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还是列宁强调“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斯大林强调辩证法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实事求是”等涉及马克思主义“精髓”“灵魂”的理解,讲的正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科学性、真理性或者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标志马克思主义之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同样取决于它的实践本质。首先,科学性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社会实践要获得成功,既须掌握科学方法,又须有真理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只有满足实践对科学和真理的需求,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科学性和真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实践的必要条件。其次,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条件、进程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成功经验的概括总结,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体现的无非是实践主体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的符合关系,只有在这个关系中,才谈得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离开人民群众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毫无意义,更谈不上什么科学性和真理性。再次,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全部实践及其文明成果的科学概括。人民群众社会实践追求科学和真理是不受其阶级性和价值立场限制的,作为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理论表现的马克思主义,也因而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包容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全部精神文明成果,加以概括总结,从中提炼精华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性质,发展自己的真理体系。最后,马克思主义真理只有在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思想认识才属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经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理论体系,必须在实践的反复检验中才能保持自己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运用中自觉接受实践检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无产阶级摆脱剥削压迫、谋求自身解放的阶级意识原本是自发形成的,它决定了无产阶级天生就具有反叛精神,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性最初的发源地,早期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就是从这里滋生的。无产阶级最先自觉的就是自己贫穷卑贱的社会地位,这样的社会存在决定其阶级意识的萌生。它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以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视角批判旧世界,其彻底革命性是所有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阶级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立场的集中体现,却是任何旧阶级不可比拟的。但无产阶级对旧世界的批判和对新世界的憧憬毕竟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它既需要科学的认识方法,又依赖于资本主义本身的历史进程,延绵数百年之久的空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潮就是在这样一种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或还未成熟的状态下演进的,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性的产物,却远未达到科学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理论的延续,它既继承了无产阶级变革旧世界的革命精神,又凭借成熟的主客观条件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完成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彻底的革命性和严谨的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列宁有过专门论述。他首先从马克思那里找到依据,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出自《〈资本论〉第二版跋》[8],他在引用马克思这一论断时,特别对其中“批判”一词的语义作了阐释。他说:“请注意,马克思在这里说的是唯物主义的批判,他认为只有这种批判才是科学的批判。”[9]列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马克思主义对现存事物的批判,既是“革命的批判”,也是“科学的批判”,因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他接下来说:“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紧接着他又强调二者的结合的必然性,指出“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10]。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必须而且可能同科学性结合?那也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决定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根本含义是“改变世界”,即无产阶级社会实践对旧世界的革命性改造,但要合目的地“改变世界”必须正确地“解释世界”,即科学地认识世界是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正确地“解释世界”并非“先验”地解释,而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性批判,即只能在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物质活动中才能实现,因为只有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才有正确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人们常常怀疑带有阶级偏见的价值主体的主观认识的客观性,似乎只有超越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亦即摆脱体现主体目的的革命倾向,才有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世界、掌握真理而达到科学。历史上所谓“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潮,就是将革命性和科学性截然对立起来各持一端,要么把革命性抽象理解为纯粹主体意志的体现,要么把科学性抽象理解为同主体意志毫无关联,它们决然否定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可能性。它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即对现存事物的改造,必须是遵从客观规律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服从或者服务于改造世界的革命性实践的,而且这种科学性所蕴含的真理性,正是对人民群众革命性实践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这两种思潮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改造世界的革命性和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世界的科学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革命性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性就更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实践本质,把马克思主义同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严格地区别开来。即令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虽因维护资产阶级一己私利而有极其顽固的阶级偏见,但在其民主革命时期,也绝非毫无科学可言。资产阶级只有在自己的利益与社会进步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才会因阶级性而丧失科学性。而与此同时,它的革命性也会丧失殆尽。历史上奴隶和农民的阶级斗争总是革命性有余而科学性不足,使它们最终都不能自己解放自己。与一切旧阶级不同的是,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劳动者阶级,它的利益要求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它为代表的被剥削被压迫阶级谋求解放的意志意愿反映着历史的趋势,因此,它所代表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趋势是完全一致的,以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为领导核心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作为该实践的理论表现的马克思主义,既必须做到、又能够做到革命性和科学性的完全统一。
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谋求人类彻底解放的实践科学,人民群众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客观源泉,是实践的革命性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反之,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科学性及其真理体系,既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提升,又是将其胜利推进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赋予了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科学性。在实践基础上彻底的革命性与严密的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