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风险思想与西方社会风险思想给“风险”问题开出的药方存在一定差异,前者主要强调提高风险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而后者往往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点放在机制建设上。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差异,才使得二者在对策研究上具有了互补的可能。
方朝晖把中国传统的政治管理模式称作“贤能政治”,这种模式的运行依靠的是管理者的“贤”与“能”。于是,依靠管理者的自身修养提升其素质与能力便成为了“贤能政治”的核心要素。值得注意的是,“贤能政治”与“专制政治”存在一定区别,方朝晖把这种区别概括为“公天下”与“家天下”的差异。因此,“贤能政治”就凭借其出色的管理者素质弱化了“专制政治”的诸多弊端,从而使得中国传统社会具有了较为持久的稳定性。《荀子》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日,鲁国的定公向颜渊询问东野毕驾驶马车的水平,颜渊认为东野毕的驾驶水平好倒是好,就是他驾驭下的马快要逃跑了。定公对这一回答不太高兴,他觉得颜渊是在诽谤东野毕。但是,时间过了三天,管理马匹的官员前来报告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果真逃跑了。由于这个意外,定公立刻召见颜渊。在颜渊到了以后,定公询问颜渊何以能够预测今日之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中。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共民,造父不穷共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鸥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120]颜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知晓这件事的。过去,舜帝巧于驾驭民众,与此同时,造父巧于驾驭马匹。从哪里体现出来呢?主要是舜帝决不耗尽国家的民力,造父也不耗尽马匹的力气。正因为这样,在舜帝的统治下没有逃跑的百姓,在造父的驾驭下也没有逃跑的马匹。反观现在的东野毕,他的确掌握了驾驭马车的技术,有模有样;但是,在他的马走了很长距离的路以后,马的力气用尽了,东野毕仍然还是一如既往地要求这些马继续赶路,那么马匹怎能不逃跑呢?定公略微知道了其中的内涵,他要求颜渊进一步阐释清楚。于是,颜渊点明主题说:“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共下而能无危者也。”[121]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鸟没有了活路就会到处乱啄,兽没有了活路就会到处乱抓,所以与此类似,人一旦没了活路就会欺诈撒谎。因此,在以往的历史中,还没有让民众走投无路但是仍然可以没有风险的君王。
马克思主义健全和完善国家社会保障系统的主张与《荀子》中“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相似性。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他说:“在社会保障方面,俄共不仅对战争及自然灾害的受害者,而且对那些因不正常的社会关系而遭受危害的人们,都要组织广泛的国家救济,坚决与各种寄生行为和懒汉思想进行斗争,并规定自己的任务就是要使每一个脱离劳动正轨的人回到劳动生活中去。”[122]列宁主张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保障系统要扩大覆盖面,不但要覆盖由自然灾害受到危害的民众,而且要覆盖由于“不正常社会关系”而受到危害的民众。与此同时,他也强调不能纵容部分人的懒汉思想,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自食其力;而对于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列宁主张由雇佣者和国家给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保障:“苏维埃政权通过立法手续对于一切不剥削他人劳动的劳动者实行了充分的社会保障,凡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世界上破天荒第一次——遭到失业的人,都由雇佣者和国家给予生活保障。”[123]
以往的研究常常把西方与中国的管理模式分别称为“法治”与“人治”,但是从西方思想史的源头来看,柏拉图曾强烈主张用“哲学王”来治理国家,这实际上十分类似于中国的“贤能政治”;只不过,由于他始终无法培养出能真正担此大任的“哲学王”,所以才转而提出“法治”的模式,华侨大学的吴情树副教授就十分认同这一观点。当然,在亚里士多德以后,“法治”成为了西方学界极力主张的治理模式。与此相对应,西方学界所提出的风险对策也主要是管理机制的构建,他们所热议的“风险分配”问题就是明证。在西方“风险社会”理论代表人物乌尔里希·贝克看来,在当代,财富分配产生的问题已经与风险分配所产生的问题相重叠,造就了独特的社会特征。他说:“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相应地,与短缺社会的分配相关的问题和冲突,同科技发展所产生的风险的生产、界定和分配所引起的问题和冲突相重叠。”[124]在乌尔里希·贝克看来,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物质短缺的财富分配逻辑向安全缺失的风险分配逻辑的转变。由于人的能力的增长和生产力的进步,物质短缺的时代正在过去,并且,由于法律和政策对人们福利的保障,人的物质需求的欲望已经有所降低。但是,正是由于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当中,生产力呈指数式扩张,从而使得潜在风险逐步释放到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那么,风险具体是如何分配的呢?《阿蒂亚论事故、赔偿及法律》一书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风险分配的原则,书中说,“法律在不同的当事人之间分配特定事件发生的风险,而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因过错给他人造成了危害或一个人是否因过错应当对另一个人进行赔偿”,[125]这种“风险分配的观点在侵权法中的严格责任和侵权制度外的赔偿法领域中,如工伤方案的案件中特别地恰当”。[126]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他的土地上堆放一些一旦失控就会产生危害的物品,那么,对于这样的风险他要自己承担。这种风险分配理论在对遭遇事故的工人展开补偿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事故发生的全部负担全部由受到伤害的工人负责感觉好像是不公正的,并且事故是不是工人的过错造成的并不是重要的。这些风险是商业自身的风险”;[127]与此同时,“在雇主应当承担雇员造成伤害或危害的风险的观点下,对雇员的过错承担责任的雇主责任被认为是合理的。这也是为什么严格责任常常用来被称为‘企业责任’”。[128]由此可见,对于生产和商业中的风险,彼得·凯恩和阿蒂亚认为应当由雇主来承担。
对于这样的观点,马克思重新做了审视。他首先论述了以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常见的一种观点,即认为在工人将风险转交给资本家之后,他们已经不会冒任何风险了,所有的风险由资本家来承担。亨·施托尔希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而马克思是反对这种观点的。他在批判亨·施托尔希的《政治经济学教程或论人民幸福的原理》一书时说:“狡猾的施托尔希指出,工人除了会‘失掉……自己的工资,不冒有任何风险……工人没有(向生产)付出任何物质的东西’。”[129]马克思认为在施托尔希的论述中发生了两重混乱:一是他有时把必要价格只归结为可变资本的收入,而不是归结为不变资本加上可变资本的收入;二是“有时商品的必要价格由工资的价格决定等等,而工资的价格又由商品的价格决定”。[130]所以,工人不是不承担风险,而是将自己的风险依附于资本,他们自身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当资本遭受风险时,他们随之遭受风险;当资本成功抵御了风险时,他们也涉险过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资本家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部分风险转嫁给了工人。
无论是中国传统社会风险思想强调提高风险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还是西方社会风险思想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点放在机制建设上,都可以启迪中国的社会风险管理事业。所谓“机制”,原义是指机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现在常常用来界定一个工作系统内部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或方式。“机制”比“临时性措施”更固定,但比“制度”更灵活,因而前瞻性机制建设可以成为风险管理的落脚点。但是,任何管理机制都必须由人来贯彻和落实,所以提高风险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是机制得以顺畅运行的关键,于是,二者应当配合使用,以达到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
【注释】
[1]徐张译注:《易经》,第22页,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年。
[2]同上书,第160页。
[3][战国」孙膑著,李兴斌、邵斌注译:《孙膑兵法新译(银雀山汉墓竹简本)》,第24-25页,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
[4][战国」荀况:《荀子》,安继民注译,第7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5][战国」荀况:《荀子》,安继民注译,第7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6]徐张译注:《易经》,第26页,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年。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8]徐张译注:《易经》,第118页,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年。
[9][战国」荀况著,安继民注译:《荀子》,第9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0][战国」荀况著,安继民注译:《荀子》,第9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1][宋」朱熹集注,陈戍国标点:《四书集注》,第28页,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12][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第115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13]徐张译注:《易经》,第30页,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年。
[14]同上书,第37页。
[15][战国」荀况著,安继民注译:《荀子》,第218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6][战国」荀况著,安继民注译:《荀子》,第218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7][战国」韩非著,盛广智译评:《韩非子》,第108页,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18]同上书,第108-109页。
[19][汉」董仲舒著,周桂钿、朋星译注:《春秋繁露》,第106页,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
[20][汉」董仲舒著,周桂钿、朋星译注:《春秋繁露》,第106页,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
[21][汉」董仲舒著,周桂钿、朋星译注:《春秋繁露》,第106页,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
[22]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第4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23][魏」王弼注:《老子》,第7页,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同上书,第12页。
[25][晋」郭象注:《庄子》,第22页,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
[26]同上书,第38页。
[27]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3卷,第1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28]儒家经典编委会:《儒家经典》,第1509页,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
[29]同上书,第1516页。
[30]朱熹编辑:《二程语录》,第16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1]朱熹编辑:《二程语录》,第16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2][宋」朱熹集注:《四书集注》,陈戍国标点,第19页,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33][宋」朱熹集注:《四书集注》,陈戍国标点,第19页,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34][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第110-11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5][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第308-31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6][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第308-31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7]《诸子集成》第3册,第8页,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
[38]《诸子集成》第3册,第8页,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
[39]同上书,第47-48页。
[40]《洪仁玕选集》,第1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
[41]同上书,第19页。
[42]《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册,第323页,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
[43]同上书,第843页。
[44]严复:《严复学术文化随笔》,王宪明编,第88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45][清」康有为:《大同书》,第4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46][清」康有为:《大同书》,第4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47]同上书,第5页。
[48]《孙中山选集》上卷,第4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49]《孙中山选集》上卷,第4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50]《孙中山选集》上卷,第4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51]同上书,第428页。
[52][古希腊」色诺芬著,张伯健、陆大年译:《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第1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53][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下册,第10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54][英」穆勒著,赵荣潜等译:《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第45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55]同上书,第453-454页。
[56][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范家骧选编:《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节选本)》,第78-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57][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范家骧选编:《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节选本)》,第78-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58][英」李嘉图著,郭大力等译:《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10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
[59][英」马尔萨斯著,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人口原理》,第180-18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60][英」N.W.西尼尔著,蔡受百译:《政治经济学大纲》,第319-3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61][英」N.W.西尼尔著,蔡受百译:《政治经济学大纲》,第319-3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62][英」N.W.西尼尔著,蔡受百译:《政治经济学大纲》,第319-3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63][英」马歇尔著,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第1册,第11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64][瑞典」汉斯·兰德斯顿主编,李超等译:《全球风险投资研究》,第3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65][瑞典」汉斯·兰德斯顿主编,李超等译:《全球风险投资研究》,第3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66][瑞典」汉斯·兰德斯顿主编,李超等译:《全球风险投资研究》,第3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67][英」M.凯恩斯著,徐毓枏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59-6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68][英」M.凯恩斯著,徐毓枏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59-6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69]《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5-5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0]《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第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第32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
[7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第32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
[74][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第5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75]同上书,第64-65页。
[76][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下册,第1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77][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第420-42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78]同上书,第421页。
[79]同上书,第475页。
[80][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第47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81][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第1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82]同上书,第116页。
[83][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君主论》,第40-4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84][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第98页,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85][古希腊」柏拉图著,张竹明译:《理想国》,第222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
[8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464-46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87]同上书,第465页。
[88]同上书,第465页。
[89][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下册,第16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90][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下册,第16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91][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下册,第16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92][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下册,第16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93][英」赫伯特·斯宾塞著,张雄武译:《社会静力学(节略修订本)》,第105-10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94]同上书,第113页。
[95][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冯韵文译:《自杀论》,第23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96][德」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26-31页,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97][美」詹姆士著,陈羽纶、孙瑞禾译:《实用主义》,第148-1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98]②[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第6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99][德」乌尔里希·贝克著,吴英姿、孙淑敏译:《世界风险社会》,第1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0]Alaszewski,Andy,Coxon,Kirstie,“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living with risk and uncertainty,”Health,Risk andSociety, PP.413-420,Vol.10,No.5(2008).
[101]庄友刚,张国华:《从当代中国语境看贝克的风险社会与第二现代性理论》,《国外理论动态》,2009(9)。
[10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0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103][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第1页,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04]同上书,第110页。
[105]同上书,第81页。
[106]同上书,第139页。
[107][法」卢梭著,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4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
[108][德」京特·安德斯著,范捷平译:《过时的人》第2卷,第3-4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10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1][战国」荀况著,安继民注译:《荀子》,第16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12][战国」荀况著,安继民注译:《荀子》,第16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13][英」泰勒·顾柏编,马继森译:《新风险新福利:欧洲福利国家的转变》,第2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
[114]Chan, Raymond K.H.,“Risk discourse and politics: Restructuring welfare in Hong Kong,”CriticalSocial Policy, 24-52,Vol.29, No.1(2009).
[11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6]《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4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7]《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1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9]同上书,第144页。
[120][战国」荀况著,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释:《荀子新注》,第50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21][战国」荀况著,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释:《荀子新注》,第50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22]《列宁全集》第36卷,第4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123]《列宁全集》第36卷,第4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124][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第15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
[125][澳」彼得·凯恩著,王仰光等译:《阿蒂亚论事故、赔偿及法律(第六版)》,第449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6][澳」彼得·凯恩著,王仰光等译:《阿蒂亚论事故、赔偿及法律(第六版)》,第449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7]同上书,第449-450页。
[128]同上书,第449-450页。
[1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5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1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5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