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值创造的效率和效益
人们创造物质价值,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精神价值,也需要使用一定的精神材料。无论创造何种价值,人总得付出一定的体力和脑力,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经济学中有一句名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意思是任何收益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付出一定的代价。代价是失,收益是得。这个收益与成本之比,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效益;而一定的收益与时间之比,则是通常讲的效率。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效率低的活动,其效益一定是比较差的。
人们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任何目的的设立,都离不开这种对利害得失的预估和盘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谓之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则是失败。这是一种定性的判断和说法,平时许多人也多是从这种定性判断的意义上来使用成功和失败这些概念,这自然也是不错的。但同时更应该看到,特别是在现代实践中,对成功和失败还需要从量的方面具体地进行分析。成功有完全成功,极大成功,比较成功,勉强成功;失败也有彻底失败,较大失败,略有亏输等。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给自足,极少进行交换,受此影响,人们头脑中就没有什么“算账”的概念。同时,自然经济全是按照自然的节律来安排活动,春种夏长,秋获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的时间概念是比较淡薄的。收成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受着自然气候的影响,属于“命运”使然,而非人力所能决定。所以,那时的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效率和效益的概念,至少在活动中并不刻意去追求效率和效益。到了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时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这是一种工业经济,即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气候影响、不受自然节律调节的经济,是一种为别人而进行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任何一个生产者,在交换完毕之后,都必须算账,花了多少成本,得了多少收益,是亏了还是赚了,亏了多少,赚了几何。只有在这个时代,效率才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时间的作用也就突出了。时间就是金钱,这是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为人们普遍理解和普遍接受的道理。
讲究效率,追求效率,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劳动生产率原本就是价值创造效率的问题,是社会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一个根本标志。提高劳动生产率既是物质生产的问题,也是精神生产的问题,是教育、宣传、人才培养各个方面都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社会的落后,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价值创造的效率不高,效益不好。这当然也与历史原因、技术水平、物质条件等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体制问题。计划体制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它不能调动起个人、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使得各方面生产的效率太低,并且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使效益上不去。现在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就是要改掉以前的那些弊端,提高价值创造的效率和效益。从价值创造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方面入手,我们才能深入理解生产力标准的完整的意义;才能真正理解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式经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的伟大战略性意义;才能真正自觉地贯彻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切实提高教育、宣传、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效率和效益。
价值创造必须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这在个人、在群体,都是一样的。如何提高,既有客观条件的问题,也有主体自觉与否的问题,有一个讲究技术和方法的问题。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主体越是具有这种自觉的效率意识,越是注意讲究方式和方法,就越是能够提高效率和效益。现在我们国家注意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创新能力与提高价值创造效率是直接相关的,是提高价值创造效率的题中应有之义。许多研究者写文章探讨如何提高个人主体的综合素质,如何加强发散性思维,如何注意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这些都对,也都很必要,但是这些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更值得讨论和研究的是社会如何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观念导引,降低社会总成本和提高总效率、总效益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