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世界的一个突出特征

当代世界的一个突出特征

时间:2023-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能因此就否认西方国家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中国的侵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摧毁中国封建的经济结构,为中国人开阔了视野,拉动中国进入现代化过程的历史进步作用。这种国际分工体系和价格体系具有相当的不合理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一些共同开发项目。

(一)全球一体化:当代世界的一个突出特征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通过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敏锐地发现了由地域性历史、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时代过渡的趋势,创立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说,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2]各个民族在孤立的地域上发展的历史让位给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历史,这不是什么宇宙精神、自我意识扩展的过程,而是由于大工业引起的世界性市场和普遍交往而造成的。这个过程一开始就充满了痛苦和流血,伴随着血与火的斗争。先进的、发达的民族,即较先开始工业化过程的民族国家,通过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破坏了那些落后民族国家的自然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把它们强行拉进这个过程中,卷入到世界性的市场中。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征服全世界的过程,是各个民族都被纳入到商品经济模式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马克思之前就开始了,西欧那些国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和市场国际化后,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他们凭借的武器,与其说是坚船利炮,毋宁说是物美而价廉的商品。坚船利炮最多只能打开一些国家的大门,但却无法占领这些国家的市场,更不能瓦解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结构。换句话说,如果仅是靠着武力,那是无法征服那些国家的,即使实行了军事占领,如果占领者没有较高的文化和文明做后盾,最终也会为被占领者的文化所征服。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是不乏其例的。这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文明对落后的文明的征服,尽管说它使用的方式是很不文明的。以中国为例,西方列强通过炮舰政策强行逼迫中国政府开放一些通商港口和城市,输入他们的各种工业制品,继而在中国开办工厂,修筑铁路,设立银行,这些都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真正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并不是什么鸦片,也不是炮舰,而是工业制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中国的自然经济结构和传统手工业在竞争中必然地失败和衰落了,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中国成为了一种半殖民地,失去了独立地位,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侵犯,这是中国的耻辱,多少志士仁人奋发进取,前仆后继,要矢志改变的就是这种受人欺凌的命运。但在另一方面,中国从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被拖进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始。毫无疑问,西方列强在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所想的只是它们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帮助中国摆脱封建压迫的意愿,它们甚至与封建势力相勾结,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但不能因此就否认西方国家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中国的侵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摧毁中国封建的经济结构,为中国人开阔了视野,拉动中国进入现代化过程的历史进步作用。

如果说,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前半叶,市场的国际化所引致的世界历史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以暴力和血腥战争为基础的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下半叶,这个过程就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出现,这个进程大大加快了。先进的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扩大和加速了在信息、人才和物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没有现代的通信设备,尤其是电脑网络的应用,就不会有现代的世界金融市场,也不会有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如此密切顺畅的经济技术协作。所谓信息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所谓网络经济,在相当程度上依赖着信息的快速流动和迅速即时的交换、共享。科技革命带动了新兴高科技产业群落的出现,也带动了人员的世界性流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其次,以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为龙头,引起了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市场。那些发达国家,将一些仍是很先进的但属于夕阳产业的设备,比如成套的炼钢设备、重化工设备,低价或无偿地转让给发展中国家,通过带有附加条件的定向贷款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一些基础性建设和能源开发,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为他们提供低廉的初级产品和能源,而他们自己则专意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利用市场价格优势获得自己的利益,并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和金融方面都更加依赖于发达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和价格体系具有相当的不合理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一些共同开发项目。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虽然感到这种国际分工体系和价格体系是不合理的,但自己只有加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利益,才能发展自己的经济。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进一步的落后,不依靠世界市场自己就根本无法获得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而发达国家也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更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庞大而广阔的市场。不同民族国家相互间的经济依赖性和互补性形成了新的共同利益,成为稳定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重要力量。这也使得全球经济向着一体化的方向不断演进。

第三,在经济交往和合作不断加强的带动下,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和密切。尤其在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之后,国际性交往和协商更加全方位化了。各国派出的留学生的规模大大扩大,跨国婚姻日益增多,民族融合的倾向更加突出。各种文化团体之间的互访和交流更加频繁,广播、电视、电影、文学艺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广泛,相互之间的戒备、禁绝措施大大减少。许多国家首脑之间的互访增多了,热线电话的通话增多了,许多问题都可以进行讨论了。与此相适应,各种国际性组织,包括以前就存在的国际性组织的作用也大大加强了。通过这些组织,进行国际对话,共同处理一些国际性问题。在防范国际性金融风险、对付国际性犯罪、在海洋研究和太空开发方面也都加强了合作。这些都增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减少了戒备和仇恨的心理,增加了友谊。

第四,全球性问题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加剧和凸显,强化了各个民族国家的人类共同体意识。现在人们都认识到,许多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能源危机问题、军备竞赛问题、核威胁问题,等等,只有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解决。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大家都是地球村的公民,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发展和福利,还要顾及到我们的后代的利益和福利。我们不仅应该给后人留下足够的资源和利于生存的环境,还应给他们树立起一个学会合作和协商的榜样。

如果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历史的进程主要是依靠血腥手段来开辟道路,世界文明的演进总是用非常不文明的方式来推进的话,那么,在现代的条件下,则必须依靠文明的方式、依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互利互惠的方式来进行了。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是人类学会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关键时期。毫无疑问,要确立人类共同主体的意识,要消除民族的偏见和民族性自私自利行为,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世界一体化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这不单是经济的相互依赖和一体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和文化不断地趋同和融合的过程,是人类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全面地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不是单一化,而是以多样性为前提的,以各个民族的和平共处、共同协商为前提的。世界不需要霸主,正如不需要救世主一样。霸权政治不得人心,是必然要失败的。

世界历史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问题,是文明成果的急剧扩散和共同享用,是价值特别是科学技术成果的价值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的实现。无论是科学的发现还是技术的发明,无论是艺术方面的成果还是合理的生活方式,都可以迅速地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更多的人所共同享用。这个共同享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成新的需要和新的能力的过程,是人类形成新的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前提,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手段。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说这个艺术上的命题表现的是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在现代能够具有全世界范围的受众和欣赏者,是艺术的共通性,那么在科技发明方面,这种共通性就更为突出和明显。人类已经具备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这种价值共享的技术条件,也就是说,实现这种共享在技术条件上已经没有什么较大问题了,现在存在的主要是观念认识和制度上的问题,是观念上的障碍和制度上的障碍。英特网的出现,既为文明成果的扩散和共享提供了最适当的手段,也对传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畛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以英特网为依托的电子通信、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办公室、电子会议、网络文学、网络艺术、电子游戏、电子图书和数字化图书馆,等等,将会彻底地瓦解以往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藩篱,极大地撞击和改变着人们固有的身份意识、民族观念。它将引起人类生活方式方面的极大革命,也引起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才初露端倪,其发展前途无可限量,引起的影响也是我们现在很难估量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朝着世界更加一体化、各民族融合的方向行进的,是朝着文明成果最大限度的共享的方向行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