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时间:2023-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解读中,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被定位为“唯物主义哲学这座建筑物”的基础,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构成了“唯物主义哲学这座建筑物的上层”。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由前苏联教科书所规定的,特别是由于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广泛影响了中国关于马克思哲学或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在这本书中斯大林给历史唯物主义下了一个广泛流行的定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到研究社会生活……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从此,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便连接在了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完整的世界观。

这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模式在恩格斯那里便初露端倪,恩格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自然辩证法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历史领域所实现的历史观的重大发现,斯大林则进一步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但也改变了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定位:他把唯物史观上升到哲学层次,把唯物史观作为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的马克思哲学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解读中,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被定位为“唯物主义哲学这座建筑物”的基础,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构成了“唯物主义哲学这座建筑物的上层”。

这种解读完全违背了马克思哲学的不可分割性、整体性、统一性。无论是恩格斯还是斯大林,都认为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看法与关于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和看法,因为适用范围不同所以有差别,应该分别将它们装入两个不同的解释系统内,而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具体应用,即把历史作为研究领域和解释对象的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所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的分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虽然都从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不过辩证唯物主义在此表现为抽象概念的辩证法,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也正是马克思所致力批判的。现实的个人就生存在统一成体系的世界中,自然界也并不是独立于人而抽象存在的,其中必有人的实践活动参与在内,而斯大林式的解读却在本源的意义上否定了人的对象性活动,并且割裂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斯大林式的定位在逻辑上隐含的问题是混淆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哲学往往被视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他们认为:科学是对世界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研究的是具体的事物,在这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对自然界规律以及人类社会、思维规律的总结,就是对具体的事物的表述,而这在他们看来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唯物史观所解决的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在哲学的意义上,世界观并不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不涉及具体的存在者,是人对世界的批判性反思,是对科学具体思维的超越,这一过程不是规范的表述,而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要完成的课题。在这种理解下,哲学不可避免地被抽象为概念辩证法,被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体系,然而即便这样也不能理解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以改变世界为核心的哲学观和世界观的变革。因此要理解马克思哲学,只有摒弃传统观念对哲学和科学关系的抽象理解,才能真正体会人与世界的存在关系中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才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

将马克思哲学区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提法在文本支持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是由于马克思在其一生的著述中从未有过单独或专门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篇章和著述,他从年轻时就立足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并且终生致力于通过与社会现实的接触和对人类历史的广泛思考,来把握人类的生存状况,并最终揭示了人们现实生存所依赖的经济根源,并体现了其哲学体系的批判性与革命性。马克思晚年所著的《资本论》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证,也可以看作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奠基性著作,以此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站不住脚。在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统一性以及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本质之后,我们便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就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并且作为一种历史观,它也是一种具有革命性质的新的世界观,因为在马克思那里,历史与世界归根结底是一个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