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求真理的赤子
1919年5月4日,北平(北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5月下旬,革命的号角传到了广安,广安中学学生积极响应。5月底,广安学生爱国分会成立,分会散发了宣传画报,组织了游行和罢课等活动,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学习和生活,邓小平和其他学生一样,离开学校返回家中,结束了他在故乡的学习时光。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眼界的不断开阔,邓小平认识到,整个中国处于混乱不堪的局面当中,他对军阀、卖国贼十分痛恨。同时,邓小平受五四运动中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两面旗帜的影响,认为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依靠科学。年仅15岁的邓小平逐渐萌发了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思考着新的出路。1919年暑假,父亲邓绍昌从重庆回来,带来重庆成立了留法勤工学会重庆分会、并准备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他建议儿子报考留法预备学校,将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去法国学习。这与邓小平科学救国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对父亲的意见,邓小平十分高兴地接受了。1919年9月,邓小平考上了留法预备学校重庆分校,次年去法国留学,15岁的邓小平奔向世界寻求救国的真谛。
邓小平从16岁到21岁,在法国生活的5年多时间里,他勤工俭学,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在直接、间接参加勤工俭学的各种活动与斗争中,邓小平经历了苦闷与彷徨,但是也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等一大批战友和同志。在他们的帮助下,邓小平从“油印博士”逐渐成长为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人,从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青年团员,他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坚定了自己的信仰,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年轻而出色的政治家。
1926年,邓小平以中共旅欧支部党员的身份从法国赴前苏联学习,他首先进入东方大学,不久转入新办的中山大学。与法国艰苦的生活相比,苏维埃政府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的生活,甚至享有优于当地师生的生活待遇。邓小平是学校引人注目的“理论家小组”的组长,在这里,他接受了高等教育,写下了年轻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誓言;同时对国民党各派有了更多更直接的了解,这为他回国后进行革命活动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红军时期的播火者
1929年3月,蒋介石任命在蒋桂战争中倒戈反桂国民党左派将领俞作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李明瑞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编遣特派员、绥靖司令。俞、李决心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伺机反蒋。应俞、李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叶季壮等数十名干部到广西工作,由邓小平(化名邓斌)任中央代表,统一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同年7月,年仅25岁的邓小平衔命赴桂。他和张云逸等同志从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吹响了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号角。同年12月11日,白色起义胜利后,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张云逸任红七军军长,邓小平任红七军政委、军前委书记,创建了拥有近万名红军和20多个县革命政权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2日,红七军攻下全州;随后,红七军配合中央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同年6月中旬,红七军奉命东渡赣江,在兴国县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从此,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编入红三军。许多红七军、红八军的老同志都说:“邓斌名副其实,文武双全。”
三、日理万机的总书记
1952年7月,在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奉命调至中央,出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兼国家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担负了很多的中央领导工作。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随后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同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名,邓小平等10名同志被大会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大会决定邓小平等15名同志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邓小平被同志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同年12月,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4月,在党的七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召开之前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设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并推荐邓小平担任这个职务。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隆重举行,会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同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总结了建国后执政党建设的新经验,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和措施。由于在中央的领导工作卓有成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生前曾说,自己一生最忙的就是担任总书记这10年了。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和邓小平六人担任。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从1978年至今,短短的30多年,在人类历史上只能说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在中国的大地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这一切都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而这一决策的决策者邓小平同志自然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邓小平同志对此充满了信心。
自1975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到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五届党代会,每一届都对党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都与邓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密切相关。1977年党的十一大,邓小平同志只作了简短的发言,指出中国需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引发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同志系统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简练明确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我国改革开放空前发展,迈向深入、全面、持久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从整体上设计了中国的基本路线,指明了中国未来前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