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十分重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社会产品还不够丰富,不能充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是使人们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狭隘眼界的基本原因,只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以后,社会才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一科学理论是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依据。
一、从生产力角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并不是建立了公有制的社会,生产力就自然获得了完全解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必须不断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不断解放生产力,社会才能进步,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二、既要发展生产力也要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不完全。”我国的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政治体制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事实证明,我国的每一次改革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本动力就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我国是直接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现有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又是解放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