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时间:2023-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矛盾意味着必然是两方面的,那么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就是在探讨矛盾双方的同一关系。阶级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更是如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共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如果没有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也将不存在。正是因为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第三节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一、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

既然矛盾意味着必然是两方面的,那么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就是在探讨矛盾双方的同一关系。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意味着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一旦一方消失,另一方也就不再是自己本身。例如,机械现象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吸引与排斥、电学中的正负电荷、磁场中的正负极,化学中的原子核与电子、粒子与反粒子、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数学中的正负数、曲线与直线、微分与积分,生命运动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在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专政与民主,思维世界中的真理与谬误、意见与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等等。一切矛盾的双方都是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一旦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矛盾的一方消失之后,另一方还依然存在,那么这两个方面一定不是一对矛盾。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的双方不仅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的一方为什么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不是随意地转化呢?正如,作为矛盾对立面存在的正确与错误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无论是矛盾的哪一方面都不能与毫无关系的海水相互转化。原因就在于矛盾的双方犹如在同一条线段的两端相向而行,只有矛盾双方相向而行,才能汇出一条完美的线段,才能让问题得到恰当的解决。另外,在谈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着与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时,需要注意:没有永远也转化不完的、永不灭亡的矛盾双方,也没有永不转化的矛盾双方,也就是说旧事物必然会走向灭亡,新事物也必将诞生。这一点恰恰也是资产阶级最为恐惧的,也是辩证法的革命精神所在;同时,矛盾双方转化的前提——一定的条件是必需的,没有条件不会有转化,条件抽象、不具体、不现实,也不会有转化。例如: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需要物质极大化丰富等条件作为基础才能转化为共产主义。因此,具体地分析每一对特殊的矛盾双方转化所需要的具体条件,从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地促进事物向预期的方向发展,避免事物的发展偏离预设轨道。

二、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

同一性只是矛盾双方的一个方面属性,另一个方面的属性就是斗争性。所谓斗争性就是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体现出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斗争是从哲学范畴来讲的,不能从日常生活中理解的两个人起冲突所表示的斗争混淆。作为哲学范畴的斗争,仅仅表示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当然排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也可以是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斗争,还可以是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在一些问题上春风拂面地协商,因此,不能片面地将斗争等同于对抗。

解决矛盾的方式只有斗争,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一山必定不能长期容二虎,必然要通过矛盾双方力量的增减最终决定斗争的结果,而斗争的结果意味着事物的性质必定发生改变。没有斗争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更没有事物性质的变化,更谈不上变革。就像花朵对于春天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有一种花绽放必定也不能称之为春天,百花齐放才是春。对于我党更是如此,党内同志的团结固然重要,但只有团结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志之间的批评,各种思想之间的斗争,唯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团结。

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无论是矛盾的同一性还是矛盾的斗争性都是矛盾不可或缺的属性。只要是一对矛盾,它的双方必然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同时也是相互斗争、相互对立的。失去了斗争性的同一性只存在于形而上学者的观念中,是僵死的同一性;失去同一性的斗争性更是无从谈起,因为现实生活中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何谈斗争呢。就像没有了嘴唇的保护,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有唇无齿更没有任何作用。在战争中也是一样,防守和进攻是战争不可或缺的,不存在只有进攻的战争,也不存在只有防守的战争。生活中没有成功就无所谓失败,没有悲伤的存在也就体会不到什么是快乐。阶级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更是如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共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如果没有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也将不存在。资产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就不存在任何的依存关系,因此它们之间也就没有斗争。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正如前面提到过的,矛盾的双方处于同一性的状态下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因为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内。在这种情况下,事物内部正在进行着量的变化,事物本身表现为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二种是因为一定的条件,矛盾的双方正在转化为对方所处地位的过程中,此时,事物本身明显地表现出变动,即事物正处于质的变化过程中。共居的矛盾双方何时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何时处于显著的变化状态取决于一定的条件。正是因为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之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因为无论是矛盾双方共居于统一体内表现出来的矛盾的相对静止状态,还是显著变化状态,矛盾的双方本身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在斗争,可以说斗争贯穿于矛盾的整个过程,因此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正是因为如此,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才会发生变化,才能实现事物量的变化;也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绝对的斗争性,矛盾双方才能转化为对方所处的地位,事物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正是因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不可或缺的基本属性,所以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自觉地认识、利用矛盾的这两方面力量对于推动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20世纪初期,落基山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还有一群群野鹿的天敌——狼。为了保护鹿群,美国总统在1906年决定屠杀狼群,让鹿群的生活安定,无忧无虑。在狼群被枪杀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鹿群的数量急剧增长,繁殖兴旺的鹿群吃光了草原上的食物,毁坏林木。草原上食物的有限性和鹿群数量急剧增加之间出现了矛盾,以至于鹿群陷入饥饿,以草为食的其他动物数量也急剧减少。为了使鹿群的数量得到控制,草原的植被恢复到应有的状态,美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制订计划将狼群引入草原,这一计划最终在1995年得到实施。美国政府保护鹿群的行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经历就在于初期没有意识到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好心办了坏事。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例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之道,等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依据正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尤其是矛盾的同一性,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在不断化解、解决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