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联系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联系

时间:2023-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因与结果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之一,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彼此制约的因果关系——由先行现象引起的后续结果之间的必然的联系。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唯物论的决定论与唯心论的非决定论的分界线,唯物论的决定论承认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而唯心论的非决定论则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第三节 原因与结果

一只乌龟从天空中掉了下来,正好砸到了一个秃子的头上。这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看来,却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发生这样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的原因在于:天空中有一只老鹰,老鹰为了打破乌龟壳将乌龟吃掉,就误把秃子的头当作了石头,所以天上掉下的乌龟砸在秃头上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存在着一系列因果联系的。德谟克利特的这一比喻就是想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可怕、诡异的现象都应该坚信它们一定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德谟克利特本人一生都在追寻事物的因果联系,正如他的名言所说的那样:宁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意获得一个波斯王位。

一、什么是因果联系

物质世界的众多现象中,无论哪一种现象都是由某一种或者某一些现象引起的,同时也会引起另外一种或者一些现象的产生。在这种彼此制约的链条中,原因就是产生或者引起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现象,由于原因的作用而产生的后果或者现象就是结果。简单地说,如果A现象引起B现象,那么A现象就是B现象的原因,B现象就是A现象的结果。原因与结果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之一,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彼此制约的因果关系——由先行现象引起的后续结果之间的必然的联系。

二、因果联系的特点

第一,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通过上述对原因与结果的解释,不难发现,总是某种原因导致了某种结果,某种结果之所以能够产生正是因为某种原因,因此,从时间上来说,总是原因在前,而结果在后,即前因后果。例如,由于风吹,所以树叶动了;由于太阳照射,所以石头是暖暖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都具有因果联系呢?例如,白天之后是黑夜,然后白天并不是黑夜产生的原因。在某个公司,甲总是先到公司,随后乙就到达了公司,但是甲却不是乙后到公司的原因。因此,现象之间时间上的先行后续并不等于是前因后果,不能仅仅依靠时间上的先行后续来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

第二,必然性。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任何现象也都是其他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风吹草动、熟能生巧,因此因果联系中原因与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意味着因果联系具有必然性。那是不是所有具有必然性的联系都是因果联系呢?例如,牛顿第二定律中揭示出的F=ma,在这个公式中我们不能说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力增加了所以物体的质量增加了;也不能说在力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加速度增加了,所以物体的质量增加了。因为物体的质量是其本身属性,与外力和加速度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

可见,并非所有的必然联系都是因果联系。

第三,客观性。风吹引起草动,不管人们有没有观察到、注意到,草都必然会随风而动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风吹与草动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因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相互制约的联系,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人们是否能认识到,无论人们是否承认、是否喜欢,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就在那里存在着,人们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的观念中接近正确的反应因果联系。

第四,普遍性。海滩、沙漠、平原、高原、晴天、雨天、雪天、沙尘暴、泥石流,等等,世界上存在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一切现象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因果联系的支配。物质世界中不存在无原因的现象或者无结果的现象。正如俗语所说,无风不起浪,没有任何风的情况下海水不可能自己形成一层层的浪。现实世界中总会有不少未解的谜团。例如,中国文字为什么会出现在美洲、金字塔中的层层谜团、曾经繁华的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失、失踪千年的罗马古城是怎么回事、通天塔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蕴含玄机的奥梅克雕像以及河南开封的地下叠城,等等,它们的存在只是能够说明产生谜团的原因人类还未认识到,并非意味着它们的产生无原因,是不可认识的。因此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并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旦认为某些现象的产生无原因或者不受因果联系的支配,就等于认为这些现象是科学研究或者人类认识永远无法到达的领域,就会陷入不可知论。

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唯物论的决定论与唯心论的非决定论的分界线,唯物论的决定论承认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而唯心论的非决定论则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那么唯心论是怎样看待因果联系的呢?

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鼓吹非决定论,他们关于因果联系有多种看法,但是其共同特点是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他们或者认为世界本无原因,更无结果,因果联系是从人类的主观世界中产生的;或者认为世界上虽有原因、结果,但是却从意识、逻辑等主观世界中创造出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将这种主观创造出来的联系强加于客观现象;或者认为,因果联系只是人们在长时间的生活中多次看到两种现象之间的前后相随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的习惯。同时,唯心论还以目的论来反驳、对抗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目的论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上帝的旨意,其存在的意义在上帝创造之初已经被确定。例如,羊被上帝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被狼吃,而狼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吃羊;老鼠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被猫吃,而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抓老鼠。整个世界都只是体现上帝无限智慧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非决定论者要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呢?在马克思看来,他们之所以否定是因为害怕人民群众知道真相,害怕失去自己的剥削者地位。一旦劳动人民知道自己在工厂中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力,而非劳动,知道了工资的实质,知道了资本家工厂利润的产生原因,那么劳动人民必定会起来推翻他们,改变自己被剥削的状态。

那么,唯物论的决定论是怎样证明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呢?实践,实践是证明因果联系客观性、普遍性最有力的方式。借助于人类的实践,可以创造某种现象来引起预期的现象,而这种预期的现象可以是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从未被观察到的。人类的每一次科学发现、每一次实践的新成果都有力地证明了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三、因果联系的辩证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作为说明物质世界中众多现象之间相互连接的因果联系不仅是客观的、普遍的,而且也是辩证的,即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第一,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对立的。

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对立表现在,对于某两种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之间,原因和结果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原因不可能同时是结果,结果也不可能同时是原因。例如,对于自然现象风吹草动而言,风吹是原因,草动是结果。风吹不可能成为草动的结果,草动也不会成为风吹的原因。地球的公转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之间,地球公转是原因,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结果,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之间,地球自转是原因,昼夜更替是结果,原因与结果之间不可能互换。

第二,原因与结果之间是统一的。

原因与结果之间又是相互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

第一方面,原因和结果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例如,没有风吹就不会有草动,也不会有海浪。再如,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获、多一分劳动就多一分果实,正是因为付出了耕耘、付出了劳动,才获得了收获、获得了果实,如果没有耕耘,哪来的收获和果实呢?多行不义必自毙,正是因为坏事做得太多了,所以迟早都会遭受惩罚。

第二方面,原因和结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整个事物发展链条中,在不同的情形下,原因和结果可以互换位置。A现象引起B现象,B现象又引起了C现象,此时,B现象在与A现象的因果关系中是结果,而在与C现象的因果关系中就是原因。例如,摩擦—生热—起火—爆炸,在这一现象链条中,生热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起火的原因;起火既是生热的结果,又是爆炸的原因。

原因与结果之间相互转化的另一种情形是当A现象引起B现象之后,A现象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在起作用,并受到B现象的影响。此时在A现象与B现象的因果联系中,A现象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是教育实力之间的竞争。教育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需要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加速生产技术的更新,进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又能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如资金保障,推动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自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今,自动控制理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影响。其中,自动控制理论中反馈理论的成功建立与应用,得益于唯物辩证法中的因果关系,因为依据反馈对系统进行调节就是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

四、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依据前面提到过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每一个客观的过程都有其特殊的矛盾,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其他的过程相互作用而构成因果联系,因此,每一个客观过程的因果联系都具有特殊性,都是独特的。依据前面提到过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我们知道客观过程是无穷的,而客观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中的因果联系又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某一个客观过程中,因果联系会出现无穷种形式。例如,机械运动明显地表示为因果联系。但是,微观过程的因果联系就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因果联系。如果将微观过程的因果联系等同于机械运动的因果联系,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微观过程的因果联系。

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社会生活中,客观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表现出来的因果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种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

一因多果就是某一个原因同时引起了多个结果。例如:在人类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异地人们之间的沟通都是依靠快马传递书信。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进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沟通超越空间的限制,我们只需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能够实现古人天下若比邻的梦想。然而,也是由于网络的发展,长时间的上网使得很多人的视力大幅度下降,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可能诱导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再如,某人破坏公共汽车,致使公共汽车倾覆,导致多名乘客伤亡。正是某人破坏公共汽车这一原因导致了多个结果的出现。

一因多果还表现在某一个原因在不同的场合引起不同的结果。例如,火经过炉子时会产生热量,供人取暖;当火包围森林时,就会造成火灾;当火接触到炸药仓库时,就会引起爆炸,造成伤亡和损失。

一果多因就是一种结果的产生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青少年犯罪当前已经成为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呢?例如,青少年犯罪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青少年为什么会走向违法犯罪呢?仅仅是因为青少年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吗?从对很多违法犯罪青少年经历的分析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不仅仅是自身法律意识的薄弱,还有家庭保护的缺失,例如,父母溺爱孩子、家庭教育的不到位,还有社会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果多因也可以是一种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不同的原因导致。例如,两个物体之间通过不断摩擦可以生热,化学运动可以生热,人体运动可以生热,电流通过电阻时也可以生热。

多因多果就是多种原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多种结果。例如,厨师在熬汤的时候使用了很多作料,如葱、姜、蒜、辣椒、白砂糖、陈醋,最终熬制出来的汤微甜、微酸、微辣。实际上多因多果就是一因一果关系的复合,只要能够从众多结果中分析出每一个单一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从每一个结果中分析出其原因。

正是由于上述提到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如此的错综复杂,不同的客观过程中的因果联系又具有特殊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需要考察客观过程的因果联系,捋顺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对不同的因果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一果多因而言,就要先弄清楚到底是哪些原因会导致同样的结果。进而依据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明确在这些原因中间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哪些是主要原因的主要方面,哪些是主要原因的次要方面,即抓住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只有这样才能分析清楚某一结果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现象。就像前面提到过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结果。然而,在众多的因素中,家庭因素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此,从家庭和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这两方面入手,就可以大幅度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

对于一因多果而言,首先要弄清楚一个原因可能会产生哪些结果,在这些结果所组成的链条中,哪些结果是当前产生的,哪些结果是之后会产生的,哪些结果是积极的,哪些结果是消极的,哪些结果是由原因直接导致的,哪些结果是原因间接导致的,弄清楚这些之后才会对客观过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大致把握,预测客观过程的走向。例如,木材可以烧制成为木炭,木炭出售之后可以增加经济收入。那么如果想要更多的经济收入,就需要更多的木材。因此,烧制木炭的结果就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增加,也会因为过度砍伐而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还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弄清楚烧制木炭可能造成的当前结果与长远结果之后会更加科学地认识烧制木炭这一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也就呼之欲出,成为自觉的行为。

五、因果联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来说,证明因果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最有力证据就是人类的实践。人类总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物质世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当认识到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之后,这样的认识又反过来成为之后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在进行某种活动之前能够预见到可能的结果,能够为了实现某种结果预设、创造一些原因。虽然受到实践经验和对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限制,人们的预测结果或者创设原因的能力是有限的,预测的结果并非完全正确,有的原因可能目前创设不出来。但是在不断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人类的预测结果能力和创设原因的能力必定会不断提升。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还是人民群众都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决定了政党本身和它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具有科学的预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具有科学的、准确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有准确的预见性,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逐步地完成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而这种科学的、准确的预见性是以明晰因果联系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或者根本不去思考、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根本就不可能拥有准确预见的能力,更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例如,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方针的确立正是毛泽东在正确分析中国革命各种因素的因果联系,也正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使得土地革命取得了胜利。

第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更要三思而后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以及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分析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如果能够知道这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某种消极的结果,那么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消极结果的产生。同样,如果知道某种想要达到的结果需要哪些原因就可以产生,就可以创造出一些条件来达到预期的结果。正如《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认识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促进事物的成功。

当然,正确地认识因果联系并非意味着在此后的工作中就绝对不会出现失误,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在某一阶段总是有局限性的。而突破这种局限性的最佳办法就是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因果联系的认识,不断地走向成功,避免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