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现实性
马克思所考察的自然界是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所论述的自然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在马克思看来,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将自在的自然转变为自为的自然,只有这种在人类历史中形成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化自然界,才是对人有意义的自然界。
在人化自然中,与人处于对立统一中的自然具有自己的自在性。人的实践活动改变的是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但只能对其自在性中做出改变。人的舞台是“自然”的舞台,人的活动是主观目的统一于自然的自在规律之中,人的作用是使自然(包括人的身体)的自然的规律以人的需要的形式展现出来。人作为具有意识的存在把自己的意识作用于对象世界,形成了相互的生成——世界对人的生成和人对世界的生成。而这个过程是以劳动实践过程表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改变了人本身和人的世界,即人化自然。
马克思说明了劳动过程首先是人对自然的作用,人的活动引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体外自然和体内自然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人的目的就体现其中。从外部范围看,即在自在的意义上这完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完全是自然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的双方分别是主体人和作为对象资料的客观自然。只是因为人的意识目的性使这一过程表现出“理性的狡计”,人的目的就这样强加给自然。主客体在现实中达到了统一,表现出来就是“人化自然”。即随人类历史活动而出现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现实世界。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对象的世界。
人化自然表现出来的目的性不是主观内在的无限目的,而只能是被中介了的客观化了的目的。人的目的因此而客观化,这是因为与之相对立的存在——自在自然。相对于具体概念的“人化自然”,“自在自然”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作为标志人类活动的具体概念,“人化自然”具有辩证的发展历史,“自在自然”只是处于人类活动之外,未被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所把握的自在的存在的一个设定,即只是一个不可言说的、混沌的抽象的存在。只是因为其独立于人的活动的自在性而称其为“自在自然”,是为人类所未曾涉及的非历史的“存在”。但它仍是个“存在”,也就是说“自在自然”是脱离人类社会的自然。
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而只有现实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马克思在他的人化自然观中谈论的自然界基本上都是这种意义上的自然界。马克思对“现实的自然界”做了深刻的论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现实性特征。
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现实的
就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性方面,马克思认为人只有依靠现实的、感性的自然界才能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这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基石。就人与人的关系的现实性,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现实生活与意志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从而也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而这种关系只有在现实的个人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来。在这里,马克思是将自然与社会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理解的,他认为在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这个“现实的自然界”是与社会紧密相关的自然界。
二、人类史与自然史、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也是现实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第一对象是现实的自然界,而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在现实的自然界与自然科学中才能得到体现。人在改造自然的现实活动中创造着人类历史并发展了自然科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工业这种人对现实的自然界的改造活动中。
马克思认为人化自然的历史发展也是现实的。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现实的自然物质都是这个时代的人类思想的基础,而对自然物质的态度和使命,也是由现实的历史状况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在他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他们要促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也要发展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人们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者在物质生产中的使命则是按照合理的计划从事社会劳动,在社会劳动中合理地改造现实的自然界。总之,不管在哪种社会形态中,现实的自然界都是人类历史的基础。
三、客观自然和现实自然的转换是现实的
马克思还从客观的自然界与现实的自然界之间的转换关系方面阐述了自然界的现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劳动的客观物质前提,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同时,马克思指出,虽然自然界是客观存在,但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不一定都具有现实性。如果这个客观存在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就不是现实的。同样,客观的自然界如果没有人的活动介于其中的话,也只是可能性的自然界,而不是现实的自然界。要使可能的自然界变成现实的自然界,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的介入。马克思所论述的人化自然就是这种有人的活动介于其中的现实的自然界,体现了人化自然观的现实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