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总体来说,对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第一,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国内外的影响进行介绍。第二,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进行总体评价。第三,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理论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第四,侧重于对霍布斯鲍姆、汤普森和安德森的史学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介绍与分析。第五,在具体问题上,侧重于分析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及其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关系,英国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关系,以及英国历史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的地位。
为学者所公认的观点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产生于二战以后,尤其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以后。它吸收了法国年鉴学派的新史学的长处,抛弃了前苏联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学者们对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来研究英国历史,重视史学研究的实践。第二,通过具体的历史著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社会史学的有机结合,对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对英国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代英国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意识的形成也有卓越贡献。第四,不仅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而且通过重视历史中的经济因素,重视对附属阶级状况的研究,从而影响了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20〕。
在大多数学者看来,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多元的历史研究方法,包括自下而上地考察历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分析法。2.提倡总体社会历史观,注重宏观分析,强调扩大总体的社会史概念。3.在系统地借鉴、吸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以及受这一思想影响的实际历史运动的研究,也就是说反对教条主义倾向,提倡将理论性和叙述性结合起来,强调创新精神。4.注重与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对话。5.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文化传统〔21〕。
2.英国文化研究
总体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有以下几个:第一,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发展与评价。第二,英国文化研究的特征。第三,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第四,英国文化研究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第五,伯明翰中心及亚文化研究。第六,文化与权力的关系。
目前学界基本公认的是,英国文化研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形成在文本上以霍加特《文化的用途》、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和《漫长的革命》、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几本著作的出版为标志。而1964年成立的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被认为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机构,是文化研究体制化的标志。英国文化研究具有一些鲜明特征。它已不再专指传统的精英文化或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研究,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政治性和批判性。它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对日常生活和文化日常性的关注,它是指向当代和面向大众的。与此特征相关的是,意识形态的分析与批判是大多数文化研究者愿意选取的一种文化研究视角或方法。正是在这一方面,文化研究与产生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阶级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文化研究整个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但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并非简单的继承。而7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的非马克思主义化、非政治经济学化倾向造成了文化研究的困境,这种困境的解决必须依靠将文化研究重新放入政治经济学框架中,也就是将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贯彻到对个人日常生活的分析中去〔22〕。
3.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许多学者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阶段划分。尽管所用术语不一致,但基本公认的是,20世纪30至40年代是其兴起阶段。20世纪50至60年代是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相对稳定的学术倾向,进入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英国马克思主义进入世界性传播的阶段〔23〕。
4.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对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有学者提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把人道主义和民主与和平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把追求人类幸福和美好理想作为其目的,基于经验主义的现实研究和理性分析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解决人的现实困境是它关注的焦点〔24〕。也有学者注重对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注重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模式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英国马克思主义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一个成功典范。英国马克思主义有几个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以古证今的历史证明法。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个案分析法。第三,自下而上的阶级斗争分析法〔25〕。还有学者通过对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英国新左派的分析,指出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特征:其发展和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它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且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了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关注现实政治和日常生活;其研究领域集中在一些与后工业社会相关的问题上,如文化问题、现代性问题等;它因为学术化倾向而具有跨学科特征,由于理论来源的多元化而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26〕。
5.主体与结构
有学者指出,主体与结构的关系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汤普森和安德森两人争论的实质,即在阶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体意识与社会结构二者谁更具有决定性〔27〕。其争论是事实与理论之争,实际上是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之争;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历史主义学派与结构主义学派之间的争论;而实质则是主体与结构的关系问题。也有学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主体与结构的关系问题,但已经看到了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中范式的转变。英国文化研究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主义占主导地位。但是从60年代末直到整个70年代,结构主义研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英国文化研究。还有学者明确指出: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这两种审视大众文化的角度都有自己独特的创见,但又都失之片面,而葛兰西“霸权”概念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种片面性,使得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更趋辩证。同时,文化研究感兴趣的是大众在消费行为中消费这些商品并制造意义的过程和方式,这里的意义是指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意义〔28〕。也就是说,葛兰西霸权概念对于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走出范式危机有着重要作用。
6.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有学者指出,英国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研究和历史学研究表现出来。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文化批判的主导意识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为在实践层面研究文化提供了新视角〔29〕。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为现实政治斗争寻找根据和动力,进而以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为现实政治斗争导航,最终在未来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