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马克思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阶级性是政治的属性之一,这不仅是马克思的政治观,而且是众多学者的共识。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人类解放。而大众政治正是自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之初就存在的理念,这就涉及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就此而言,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从这一角度来说,马克思思想中实际上隐含了对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的肯定。

不仅从词汇的角度可以看出大众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而且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的。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政治的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首先应该追求政治解放,这直接表现为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人类解放,这是政治的价值维度。

那马克思的政治观是怎样的呢?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指出:“随着城市的出现,必然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等,一句话,必然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从而也就必然要有一般政治。”〔11〕这说明政治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分工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客观可能性,但它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障碍,它暗含着资本主义对人的统治。这说明,马克思对政治的讨论是建立在对经济的分析基础之上的。总的来说,马克思的政治观以其唯物史观为基础。

相应地,基于对经济学的思考,马克思分析了文化和政治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正是经济关系造成了不平等状态;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取决于一个人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产阶级)还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结构逐渐简化为两个主要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有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分配。由于资产阶级不断剥削无产阶级,造成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从而产生激烈对抗,最终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而资产阶级之所以能长时间维持统治地位,部分是因为资产阶级握有经济权力,进而实施政治权力,从而建立并控制国家机器。这种政治权力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资产阶级的文化控制。作为伪意识形态,文化是欺骗的工具。它钝化了无产阶级的理解,是资产阶级为了利益而设计的,掩盖了资产阶级的真正利益,因此成为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所有国家机构都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文化价值中运行。资产阶级拥有权力,通过权力获得知识,通过权力和知识创造统治性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着眼点在于权力、知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并构想出一种系统性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文化的信仰和实践是权力关系的一种文化符码。”〔12〕

马克思对政治的看法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阶级斗争观念上。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13〕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自从有了私有制,阶级和阶级斗争就一直存在,它是人类发展的推动力。阶级性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贯穿于政治生活之中。

应该说,阶级性是政治的属性之一,这不仅是马克思的政治观,而且是众多学者的共识。尽管马克思较少明确将文化和政治两个概念联系到一起,但实际上他已经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14〕这句话实际上指出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说过:“政治生活在其热情还富有朝气而且以后由于形势所迫又走向极端的时候,就宣布自己只是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的目的是市民社会生活。”〔15〕也就是说,政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政治解放的最终目的还是人类解放。“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16〕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在马克思思想中始终隐含着的价值诉求。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人类解放。而为了实现人类解放,首先要实现政治解放,因此在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他强调政治的阶级性。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论》最后一章虽然以“阶级”为论题,但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阶级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写道:“在英国,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无疑已经达到最高度的、最典型的发展。但甚至在这里,这种阶级结构也还没有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一些中间的和过渡的阶层也到处使界限规定模糊起来。”〔17〕可见马克思已经注意到社会发展给政治带来的新变化,只是马克思还没有明确阐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具体来说是指:由于当代社会斗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政治变得越来越接近日常生活,成为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东西。这正是大众政治的主要内涵。而大众政治正是自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之初就存在的理念,这就涉及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就此而言,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因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说,大众文化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所以既然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大众政治的存在,那么大众文化就具有意识形态性,也就具有政治性,而政治也必须借助大众文化来发挥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马克思思想中实际上隐含了对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的肯定。换句话说,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