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元璋是一个成功的农民起义领袖,又是一个有作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深受后来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彭莹玉所进行的秘密反元宣传的影响。《朱元璋传》的写作多次得到毛泽东的指导和帮助。毛泽东看得很细致,在多处用铅笔画着直线、曲线等记号,肯定了吴晗的修改稿,同时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对朱元璋的情况,毛泽东格外熟悉。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

朱元璋是一个成功的农民起义领袖,又是一个有作为的开国皇帝。但怎样看待他的晚年呢?毛泽东对《朱元璋传》的作者吴晗谈了自己的看法。

毛泽东评点原文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晚年)。[1]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是朱元璋耳。[2]

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后取得民心,得了天下。[3]

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1328~1398),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朝开国皇帝。祖籍为江苏沛县,其祖、父为生活所迫,一再迁徙,最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其祖辈世代为佃农。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又因寺里收不到租米只好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深受后来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彭莹玉所进行的秘密反元宣传的影响。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震撼全国的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投奔起义军郭子兴部。他以智勇过人,得为子兴心腹,并娶其养女马氏为妻。后继郭子兴而成为义军首领,在家乡一带逐步扩充队伍,随后克滁州、援六合、下和州,势力渐增。他以儒士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等人为谋士,并采纳了他们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根据地以定天下和建立帝业的建议。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后,改名应天,以表示他起兵造反是上应“天命”的。他还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保证了军事供给和需要,安定了后方。同时,注意招贤纳士,接受人才,大批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与政事。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先后战胜劲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

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朱元璋于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迫近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儿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宣告了统治中国98年的元朝的终结。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朱元璋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结束了自秦汉以来存在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又改监察机构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其职权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分掌地方民政财政、刑法、军事,各自直属中央,改变了原行中书省长官独揽地方大权的局面。

朱元璋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还实行了一系列生产发展的措施:第一,奖励垦荒,轻徭薄赋。第二,兴修水利,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第三,在全国进行土地普查,制定“黄册”、“鱼鳞图册”,合理分摊赋税。第四,解放奴婢,改善工匠地位。

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重视人才的录用,曾多次命中央及各地官吏推举人才。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用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任意滥杀了不少无辜。

为使朱家王朝长治久安,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定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强化封建专制帝王的权威。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卒,年71,葬南京孝陵。

试析

《朱元璋传》是我国著名明史专家吴晗的史学代表作。该书1965年正式出版。这是一本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全书充分肯定了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不但统一了全国,发展了生产,使社会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在吏治方面,也多有建树。同时书中也指出,他推行的特务统治,规定的八股文制度,宣扬神道等等是有害的措施。而朱元璋作为一个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其伟大历史功绩是和其他农民领袖一道推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解放了生产力,他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该书写出了朱元璋的特点,写出了他的功过得失。全书史料丰富,文字生动,颇有文采,很受读者欢迎。

《朱元璋传》的写作多次得到毛泽东的指导和帮助。1948年11月,吴晗来到石家庄解放区,将《朱元璋传》书稿送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在百忙中挤出时间阅读了这部书稿,并约请吴晗商谈一个晚上,肯定了书稿的许多优点和一些人物评价的正确意见,同时对书稿中关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西系红巾军领导人彭莹玉功成身退的说法“大不以为然”,认为“像彭莹玉这样坚强有毅力的革命者,不应该有逃避的行为,不是他自己犯了错误,就是史料有问题”。建议吴晗对这一判断予以考虑。隔了几天,毛泽东又专函吴晗指出:“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毛泽东的点拨使吴晗很受启发。吴晗回到解放后的北平,重新查阅了大量史料,果然找到了彭莹玉在杭州被元军杀害的记载,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吴晗思想受到震动。从此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用以指导自己的历史研究。1954年吴晗重新修改《朱元璋传》,1955年春将油印稿送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得很细致,在多处用铅笔画着直线、曲线等记号,肯定了吴晗的修改稿,同时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晚年)。”1964年,吴晗根据征集来的意见,再一次作了修订,1965年正式出版。《朱元璋传》经过多次修改,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新书出版后,送给了毛泽东。

对朱元璋的情况,毛泽东格外熟悉。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来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视察工作。一行人走到紫金山山麓时,正好经过明孝陵朱洪武的墓,这是一个很大的土包包,像个大山头一样被围在墓墙之中。他们从一个未关闭的东门走了进去,在墓的正北面,有一坐北向南的墓堂,大概是过去拜祭朱洪武的地方。墓堂不算大,在北墙山的中央部分画着朱洪武的全身像,样子画得滑稽可笑,工笔重彩却画着一个长长的瘦脸,下垂着很大的下巴,厚厚的嘴唇,鼻孔向前张着,倒真像个猪脸。陈毅说:“这个朱洪武啊!怕有人刺杀他,所以故意要画家画成这个样子,其实他长得并不这样难看。朱洪武死后,据说南京的四个城门同时出殡,迷惑人们,不知道哪个棺木装的是真朱洪武,他怕后人盗墓,可谓用心良苦也!”陈老总的故事讲完了,毛泽东微笑着对大家说:“这些都是传说,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后取得民心,得了天下。”

朱元璋取得政权称帝后,在位31年(1368~1398),励精图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注释】

[1]摘自1955年毛泽东审阅吴晗著《朱元璋传》(修改稿)时的谈话(见范忠程主编:《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第231页,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2]摘自毛泽东读《智囊》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6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摘自毛泽东1953年2月23日同陈毅等人的谈话(见王鹤滨:《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第88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