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萧三的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

萧三的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的态度,大不同于初到延安那几年了,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在北京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回湖南参加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为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撰稿。萧三为人刚正,作风朴实,助人为乐。1983年2月5日逝世,终年87岁。萧三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回国参加革命斗争。1942年4月中旬,萧三接到毛泽东的来信,约他去谈文艺问题。

萧三的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

一首汉语《国际歌》,沟通了中国人民与世界无产阶级的心;一部《革命烈士诗抄》,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国际歌》的汉译者就是他,《革命烈士诗抄》的编辑者也是他——萧三,毛泽东的同乡、同学,新民学会的会员……

毛泽东评点原文

你(指萧三——引者注)的《第一步》,写得很好。你的态度,大不同于初到延安那几年了,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当然,从前你的文章也是好的,但是现在更好了,我读这些文章,很得益处。[1]

萧三简介

萧三(1896.10.10~1983.2.5),现代诗人。原名萧子璋,有埃弥·萧、爱梅等笔名。湖南省湘乡县人。早在20世纪初叶就投身革命运动。1918年他和毛泽东、蔡和森一起创建了革命组织“新民学会”。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回湖南参加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为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撰稿。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他于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参加了以“实行社会革命,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的组织工作。他同蔡和森等发起马列主义学习运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彻底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名坚决勇敢的无产阶级战士。他和蔡和森等组织发动了声讨中、法反动派迫害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为求生存权和求学权而举行“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1922年,他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即“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或者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经胡志明介绍,他和赵世炎、王若飞等五位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他只身赴苏,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编写并演出了反映我国“二七”革命风暴的话剧。同陈乔年一起首次把《国际歌》歌词译成中文,曾在国内外广泛流传。1924年1月,他和任弼时等代表中共莫斯科支部,参加了伟大列宁的护灵和葬礼。同年夏天回国,参加了第一次大革命。在担任社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和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期间,曾同毛泽东讨论了农民运动等问题。参加组织领导了湖南人民为支援上海“五卅”惨案而举行的“罢工、罢课、罢市”运动。1925年夏,萧三调任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政府的革命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深得李大钊的信任和称赞。1926年夏,萧三调到上海,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和代理书记等职,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筹备和组织领导工作。1927年,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萧三都是身体力行的革命实践者,他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延安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后出席了第一、二、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萧三自幼勤奋好学,热爱文学艺术,少年时就显露了他的诗歌才能。在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中,曾写过一些反帝反封建的诗歌、杂文和通讯报道,以及革命的诗传单和诗标语等。但他把青年时代的精力,主要投进了革命的实际工作中。他的真正的诗歌生涯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的。

1928年,萧三因跌倒致使大脑受震荡,在瞿秋白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到莫斯科疗养。曾和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何叔衡等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不久,萧三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任中国文学教授,从此开始了文学活动。

萧三抱着“文艺上的革命功利主义”精神踏入文坛。他“决定用文艺、用诗歌当武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战斗到底!”在苏联的十几年里,他用中文和俄文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向全世界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萧三撰写了毛泽东、朱德等的传略,还创作了许多歌颂苏联和世界人民革命的战斗篇章。先后出版了诗集、短篇小说集和报告文学集等十几种作品,被译成世界多种文字。

萧三为人刚正,作风朴实,助人为乐。1962年他把自己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的编辑费全部上缴。1981年他又把《萧三诗选》的全部稿费捐赠给四川灾区人民。1983年2月5日逝世,终年87岁。

试析

毛泽东对现代著名诗人萧三,是很了解的。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们就是同学,并且志同道合。萧三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随后,回国参加革命斗争。1930年,萧三作为左翼作家联盟常驻代表,出席了在苏联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并主编该会刊物《世界革命文学》的中文版。1934年,他出席了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作了发言。

1939年春,萧三从苏联回国到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译部主任。由于他与毛泽东是青年时代的同学,相交甚深,又长期在国外从事革命文艺工作,所以到延安后同毛泽东谈论文艺问题较多。1939年5月12日晚,萧三如约去看望毛泽东,谈到诗歌时,萧三把自己的一本诗稿送给毛泽东看。6月17日,毛泽东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大作看了,感觉在战斗,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现在的生活也全部是战斗,盼望你更多作些。”1942年4月中旬,萧三接到毛泽东的来信,约他去谈文艺问题。毛泽东虚心地听取了萧三对文艺界的看法,是否有些什么偏向等。之后,毛泽东向他讲述了自己准备在文艺界座谈会上讲话的内容,提出文艺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改造世界观等论点,与萧三商量,是否妥当,有什么修改意见等等,萧三当即表示赞同毛泽东的观点。

1945年初,时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常委的萧三,参加了边区参议会及劳模大会,眼界大开,很有感触。会后,他写了论文《第一步》,发表在1945年2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上面。论文中说:“感情上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没有这点,无产阶级的文学就难以迈进。文学工作者们通过与英雄模范的接触,‘发生了很好的感情’,下决心去接近工农兵群众,为他们服务……具体的工具就是笔。在这次会上,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交朋友,这是前所未有的收获。”“无论在前线作战,或在后方生产、工作的英雄和模范都是大写的‘人’中间最大写的人,是我们世界足以骄傲与自豪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艺工作者,能不看见他们,尊敬他们,心爱他们吗?让我们继续用多种形式写他们,歌唱他们,雕塑他们,在文学上,在舞台下或广场上,在歌曲里,在画面上再现他们吧!”

萧三在会议上看到作家们主动去接近工农兵代表,采访他们的英雄业绩,便在文章中称这些进步与努力是“第一步”。他在论文中写道:“这次毕竟是好的发端。有了这次不多的人的经验,以后可以更好地组织、动员更多的人去参加这类工作。这第一步是可宝贵的。比如婴儿学着走路,以第一步为最困难,但也最快乐。他走了第一步,就有把握似的,就想继续走第二步,第三步……不是么,我们中间就大都愿意深入农村、工厂、部队、机关中去,……从各方面去观察他们,然后再写他们。”

毛泽东很快读到了这篇论文,十分高兴。该文发表的第三天便给萧三写了一封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是萧三到延安的思想进步的标志,并说自己读了也“很得益处”。毛泽东肯定萧三的文章,就是肯定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就是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深入人民群众的创作之路。实践证明,这是正确之路。毛泽东对萧三的关怀和鼓励,也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和鼓励。

【注释】

[1]摘自毛泽东1945年2月22日致萧三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58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