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编 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元性追求
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政治斗争与军事动乱,留给秦汉的是思想价值的清晰与大一统思想的顽强。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都心怀雄才大略,都是一代英主,其陆贾、董仲舒等也是一代明智之士,他们营建强秦、大汉,声震寰宇,功勋卓著。
秦汉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经历三大演变:一是法、道、儒,先后取得独尊的地位,虽然是不同的思想选择,但都显示了思想一元性的时代要求,都适应了教育权威性的社会需要,都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锐气。二是经历了思想专制、思想宽松、思想统一的演变。虽然都讲思想独尊,其实质并不一样,秦倡法家思想独尊,其实质是独霸,排除异己,法家思想与其他思想流是是与非关系;汉初倡黄老思想独尊,其实质是独大,是包容异己,黄老思想与其他思想流是显与隐关系;汉武帝倡儒家思想独尊,其实质上是独主,使异己思想边缘化,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是主与从关系。可见思想独尊的刚柔度不同,其社会可接受性也不一样。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强权目标追求向强国目标追求演变,虽然都是强者追求,但教育视野却从权力本位向社会本位延伸,从关注长治久安向关注国富民强转化,强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容受度和回应力。
秦之尊“法”,汉初之尊“道”,汉武帝之尊“儒”,其法制型、任自然型、伦理型的不同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是时代的选择。从秦始皇的“坑儒”到汉武帝的“尊儒”,从汉高祖的“溺儒冠”到汉武帝的“重儒士”,把颠倒了的重新颠倒过来,这不是历史的闹剧,而是历史的正剧,反映了从秦朝的“政治大一统”追求到汉朝的“思想大一统”追求的必然逻辑。如果说秦朝旨在对人的政治控制,那么汉朝旨在对人的精神控制;如果说秦到汉初是思想从严的专制式向思想从宽的任自然式转换,那么秦到汉武帝则是从法治式向德治式的转换。从此以“儒”为统成了中国思想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思想。这个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富有创造力,指导思想清晰,教育机制健全,教育力量强大,教育效果丰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