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从分裂走向强盛,其间思想道德教育胸襟开阔,儒、玄、佛、道,同时活跃于思想道德教育领域,为治国安民各逞其能,各显其德,竞争互融,显示了时代性的思想开放与自由。这是对汉朝末期儒家思想神化与僵化的修正,拓宽了人们的精神空间和社会的思想视野,创造了思想教育的时代个性。
四编 思想道德教育的博大性探索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从分裂走向强盛,其间思想道德教育胸襟开阔,儒、玄、佛、道,同时活跃于思想道德教育领域,为治国安民各逞其能,各显其德,竞争互融,显示了时代性的思想开放与自由。这是对汉朝末期儒家思想神化与僵化的修正,拓宽了人们的精神空间和社会的思想视野,创造了思想教育的时代个性。这时期思想道德教育以博大的政治胸怀、丰富性的思想追求、开放性的道德情怀,努力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张力场,教育品性从政治性向人文性拓宽,教育目标从张扬皇权向张扬中华外向延伸,凸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凝聚中华、外泽流四海的双值取向。
虽然从魏晋到隋唐,都讲究三教圆融,但儒学教育是作为治国主导思想的政治性教育,而道、释思想教育则主要是作为道德文明的社会性教育;虽然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过程看,都坚持以儒为宗,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圆融是对道、释思想的放任,因为无力制控而受道、释的挤压,虽然发挥了道、释的社会思想教育的作用,却弱化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也弱化了“春秋大一统”的政治力量,而隋唐则坚持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同时注重对道、释思想的吸纳,援道、释入儒,在意于营建开明政治,深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本内涵,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空间,因而强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外向张力,营建了璀璨的东方文明帝国,影响了整个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