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真理
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研究无产阶级为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科学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这是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制度样态,在这种社会制度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资料公有,个人消费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阶级消灭,国家消亡,战争不复存在,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即“三大差别”归于消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崇高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同时给我们指明了人类前进的目标和我们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对美好未来社会的一种设计。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是针对资本主义异化状态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这种现实的革命运动,消灭异化,使人成为人,使人展现和复归其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共产主义,那么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我们还要清楚地知道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者是这样解释社会主义的: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在这种思想体系指导下的运动,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另一方面,就社会制度而言,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一、人类对共产主义的探索
共产主义思想并不是从马克思时期才产生的,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可以说柏拉图是最早提出这一社会理想的。在他的代表性著作《理想国》中,他设想了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财产公有、社会等级分明、秩序稳定的完美、至善的城邦。在他看来,政治生活是使个人完善的手段,国家的任务在于使个人的德行和幸福得以实现。正像人的灵魂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一个国家也相应地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和劳动者,他们分别具有智慧、勇敢和节制的美德。在理想国中,真正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应当只做一件适合他的本性的事情。空想社会主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产生的。托马斯·莫尔写出《乌托邦》,康帕内拉写出《太阳城》。在莫尔看来,全部社会灾难都来源于私有制,因此他主张全面废除私有制。莫尔设想建立一种建立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的理想社会,但是他却寄希望于贤明君主统治。康帕内拉设想的太阳城的政治制度和机构是按照“贤人政治”和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的。18世纪马布利、摩莱里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布利和摩莱里不再采用文学语言来描述理想社会,而是从理论上论证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认为只有建立公有制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和平,提出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的痕迹。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存在,并强烈地批判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必然为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他指出:人类社会是一种进步的发展过程,法国大革命以后建立的政治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不过是旧的封建制度和未来社会之间的一个“中间的和过渡的体系”,当它阻碍社会发展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主张建立一种理想的实业制度。在实业制度下,由实业者和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力;社会的唯一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手工业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满足人数最多的最贫穷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劳动,经济按计划发展,个人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承认任何特权。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螺旋上升的辩证运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认为资本主义的文明就是奴隶制的复活。主张用改良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指出劳动人民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斗争的永久根源。他幻想建立完美的社会主义制度,主张用共产主义原则改造社会。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典型示范和说服统治者的手段来实现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和平过渡”。欧文的学说和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顶峰。
由以上可以看出,西方思想史上的共产主义,从经济上来说,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生产的产品平均分配,实现人人均等,生活富足;从政治上来说,实现人人自由、平等,消灭剥削压迫,由于国家在历史上充当剥削压迫的工具,所以也主张消灭国家,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但是由于这些思想都存在着三个理论缺陷,一是没有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二是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更没有认识到共产主义不仅能解放无产阶级,更能解放全人类;三是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以前,共产主义只能算作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向往,带有空想性。
这一历史重任落在了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上。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根源着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性,以及生产方式内部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马克思的两大历史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从而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进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承不承认,它都客观地起着作用。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有其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揭示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马克思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概括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五个具体的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划分是侧重于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对社会发展的逻辑认定。五种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的“类规律”,也就是一般规律。按照这样的社会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作为指向未来的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形态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建立在批判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的,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自身矛盾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要想对未来社会作出科学的预见,就必须对现存社会有充分的、本质上的认识。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投入到社会斗争的洪流中,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19世纪30年代欧洲先后爆发了法国的里昂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震撼了资本主义统治,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再也无法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决心打碎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恩格斯为了确切地理解无产阶级,了解当时的实际状况,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深入到英国工人阶级之中,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以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丰富的事实材料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光辉著作。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揭示了产业革命的意义,生动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痛苦生活和劳动条件,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这种地位必然会推动他们去为自身的解放、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恩格斯还强调指出,在英国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和受压迫的那些根本原因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而且长期下去也一定会像英国一样产生同样的结果。现实的苦难是诱发人们渴望新世界的动因,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这种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继续追究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工人阶级却愈来愈贫困,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却越来越多。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没法解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必然会进入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且进一步揭示这一弊端的根源,找出了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新社会的因素,从而作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在对未来社会作出展望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作详尽的描述,提出建设未来社会的具体措施。只是揭示了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社会所描述的财产公有制度,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因为,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整个社会的财富不断涌流,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所以,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但是它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了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重要特征。前面我们说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而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后的未来社会,由于摆脱了私有制的压迫,未来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与目前的大工业状况相比将显得十分宏伟。工业的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那时生产力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由联合劳动者共同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整个社会来经营生产部门,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下来经营。那时,由于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组织生产,共同分配产品,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的统一,个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中得到实现。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社会的高级阶段,劳动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了一种需要。当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第一次以劳动而不是资本作为分配标准,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按劳分配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的,因为,劳动者由于个人天赋不同,工作能力不同,所以在收入分配上有差距;同时,把人当作劳动者看,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所以,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分配上的平等。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阶级产生后,与它相对立的另一个阶级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同时,由于两个阶级的产生必有一强一弱,强大的一方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就会建立对另一方的政治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阶级斗争成为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所有人的物质利益已经得到了保障,因不同经济利益而划分的利益集团也不复存在了。因此,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而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上面讲到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所有人的物质利益得到了保证,所以阶级必将慢慢消亡。那么,阶级不复存在了,作为镇压阶级的国家机器如军队、警察、监狱等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国家消亡了,世界上也就不分国家和民族了,整个人类将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当然,国家消亡只是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社会管理机构将继续发挥其组织和管理的职能,但是这种社会管理职能将不具有政治压迫和暴力镇压的功能,只是人们的自我管理,以确保社会正常的秩序。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不复存在了。从人类诞生以来,战争就一直不断,战争的目的要么是领土扩张,要么是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消亡,国家的消亡,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不同利益集团的对抗也将消失,战争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消失。生产力的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失、分工的消失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大对立也将归于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社会关系达到了高度和谐。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根据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其实质上都是一个剥削阶级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始终存在压迫和斗争,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而共产主义社会是消除了阶级、消灭了私有制的、人人自由平等的社会。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从根本上来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在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中,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确立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的演进经历了三种形态。最初的社会形态是完全自发的,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直接依赖人的关系。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即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第二大社会形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形态下,即资本主义社会和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社会形成了普遍的物质交换关系,人们要通过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人的劳动的价值。第三大社会形态则是严格意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人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不再是以牺牲少数或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它是以每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的“自由人联合体”。从人的生存发展的本性来说,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合乎人性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的劳动不再是获得生活必需品的主要手段,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不再是分配消费品的尺度,所以,劳动不再是为了挣钱养家谋生,劳动真正成为了人发挥才能和力量的活动,是一种充实自身的需要。当劳动摆脱了谋生的压力,成为人们生活必需的时候,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和变换自己的工作,劳动成为人们乐于从事的自我实现的活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当人不再为物质而劳动的时候,人就完全获得了物质生产领域的自由。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维持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会大大缩短,人们只需要用较少的时间从事劳动,就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这样,他们就有足够多的自由时间供自己支配,他们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艺术、体育、科研等。除了劳动需要的时间以外,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由时间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反过来,自由时间里的活动又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能力和创造力,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类的解放,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的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所谓必然王国,就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必然性尚未认识和掌握,因而人的活动和行为对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是无能为力的,不得不受这种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即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因而受自然规律的束缚;同时由于对社会规律一无所知,以及私有制的狭隘性,人们又受自己创造的社会力量的束缚。而所谓自由王国,就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历史和大自然的必然性和规律,使自己成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也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这样一种状态。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一旦人们对客观的社会和自然的必然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能支配它,使其服务于人类自觉的目的的时候,也就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任何一个客观规律一经被认识和利用,就实现了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自由王国”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存在于真正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但并不是说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就是“自由王国”,只有当人类把自己能力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时才有真正的自由王国。自由王国的实现,是物质生产活动“此岸”和“彼岸”对立的扬弃,是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对立的扬弃,其直接表现就是实现劳动的普遍化。共产主义社会,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真正合乎人性的人的解放,它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是一个在更高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三、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可知,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以此推之,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社会主义社会也将是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共产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社会理想,但是这个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两类:一种是根源于现实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想,这种理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另一种就是脱离实际、天马行空的空想,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在对旧世界即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的基础上设立的,未来新社会的发展目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涌流,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这一要求下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在不断深化认识人的本质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接近共产主义。因此,共产主义不是靠什么神秘力量或奇迹实现的,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实践的最终结果。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即这一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就论证了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另外,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对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作了实证的证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细说。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马克思是怎样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这种社会化却被资本家利用,成为剥削压迫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这样一来,在社会化条件下,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和使用的生产资料,却无情地被少数资本家占有;在社会范围内,生产资料本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结果却被贪婪的资本家为了赚取最大利润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资本家占有,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可避免地,其结果就是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越进步,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矛盾就越尖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在社会中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是被剥削压迫的对象。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然而,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的手中,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并没有得到等值的回报。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是少数人越来越富有,多数人更加贫困的社会。无产阶级要求废除私有制,消除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两大阶级的对立斗争中,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另一方面,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代,一个工厂内部因为分工的不同,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流水作业,一切看来井然有序。由于资本家贪婪的本性,总是想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他们没日没夜地让工人加班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然而就在这样一种生产无政府状态下,就会发生生产相对过剩。所谓生产相对过剩是指这种过剩是相对于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即劳动人民有购买商品的需要,却没有购买商品的能力,导致商品卖不出去,造成了商品的积压。大量商品积压,导致大批生产企业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就这样开始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大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年与1929年相比,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三千多万工人失业,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了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然而,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进一步提高,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垄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发展和加深,靠私人资本的力量已经难以应付,这就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借助政府的各种反危机措施,来对付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又加之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为了维护国家政权稳固、社会稳定,缓和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矛盾,协调利益分配关系,要求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生产生活面貌有所改观。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金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巨大的新兴工业企业。国家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和提高。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的出现是为了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即使是国家资本主义,它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和经济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到来的前奏,并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自我否定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否定之否定的社会。
前面我们讲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并且这一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同时我们还要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共产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相应目标。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这两个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不断涌流,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至于犯类似“大跃进”这样的错误。而且共产主义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这意味着,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