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从而逐渐确立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继承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的一个官吏家庭。1807年黑格尔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这部著作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1808年至1816年黑格尔完成了《逻辑学》,它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在柏林时他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校长和政府代表。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在他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体现了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就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性,是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法则。辩证法实际是一种内在的超越,它超越的过程就是使自身成为否定的过程。一切有限之物都要扬弃自身,换一种说法就是,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其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产生、发展、灭亡过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也是终将灭亡的。所以,掌握辩证法才能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
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和精神界的一切领域、一切形态都受辩证法矛盾原则的支配。比如在自然界里,行星既是运动的,也是静止的,当它停止于某个地方时,它也在准备移动到别处,它的存在由它自己的运动表现出来。辩证法在精神世界,尤其是在法律道德上的表现是某种情况或行动的极端,总是转为它的反面。比如,一个人把自由理解为纯粹个人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当他随意拿属于别人的东西并达到极端时,他就会彻底失去自由,被关进监狱。同样,在政治生活中,极端的专制主义和极端的无政府主义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道德范围内,如在个人修养上,太骄则折、太锐则缺等词语都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所以,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最伟大之处在于确认了人的自我产生是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自己劳动的结果。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建立起了自己的辩证法的起点。总之,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认为它们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的,要认识并且正确地认识事物,就需要了解事物的生成、发展、灭亡和转化的内在联系与矛盾。
但是,黑格尔哲学是唯心的,因为它以“绝对精神”为世界的本原。在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用自我意识代替现实的人,“因此最纷繁复杂的人类现实在这里只是自我意识的特定的形式,只是自我意识的规定性”。因为在黑格尔看来,这些规定性都只是“纯粹的范畴”、“思想”,所以它们都可以在纯思维中被扬弃掉。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发展过程的反映,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事物是存在着的“观念”的现实化。唯心主义脱离客观物质世界,认为人的思维是主体,是万能的,世界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人的思维可以通过客观世界任意地表现自己。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具体水果和“水果”概念之间的关系。从现实的苹果、梨、草莓等具体事物中得出“果实”这个概念,又把从现实的果实中得到的“果实”概念看作是现实的苹果、梨等的外在本质,并宣布这个概念是现实具体的果实的“实体”。苹果、梨等只不过是“果实”概念的存在形式,是非本质的“样态”,本质的实体是“果实”概念。马克思指出了他的哲学的致命弱点:第一,用把具体抽象为概念的办法来确立概念的至上性,并不能使人得到真知识,因为如果我们看到不同种类的水果就说这是“水果”,并且看到多少种不同的水果就说多少个“水果”这个词,那么我们最终还是没有获得知识,而且这对于实际也是毫无用处的。第二,要确立概念的至上性,从认识由具体向抽象的发展可以很容易达到,但这种概念至上性的唯心主义理论,不能解释同一个“水果”实体怎么会成为苹果、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不能解释这个“一般水果”怎么会忽而表现为苹果,忽而表现为梨。
黑格尔用“绝对精神”作为一个万能的概念代替全部人类现实,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马克思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曾说过,他自己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或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而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的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也就是整个世界是人类思维的反映。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恰好相反,他认为思维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并继承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还改造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而阐明了新的社会历史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是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的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感性的自然界是世界的本体,人也是现实的、感性的自然物,思维只不过是感性的自然物的人的属性。因此,他强调现实的感性的人的意义,而批判把人看作意识附庸的宗教世界观。他的这种观点,无疑是批判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称为世界本体而把人看作自我意识的思辨唯心主义的强有力武器。马克思虽然高度肯定了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功绩,但同时也指出,宗教批判仅仅是人间批判的先声。由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本身脱离现实生活和时代,没有做人间批判这项工作,因此马克思自觉地提出了批判尘世的任务,这一思想本身就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的揭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及一直到当年秋天,马克思仍然高度赞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把它作为批判反动的唯心主义思辨的强有力的武器。但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提出了批判,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即只是把事物理解为人之外的客体,人与客体的关系仅仅是人可以直观客体。如费尔巴哈认为:“直观是生活的原则”,“直观提供本质、真理、现实,……直观信实于自己的对象”,“主体和对象的同一性……只有在人对人的感性直观中,才是真理和实在”。并认为,人与物的关系,只是人反映物,人的“意识是一面镜子”。所以,旧唯物主义不懂得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意义。因此,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中明确了人的现实的能动性,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特点。
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费尔巴哈认为感性直观和众人的意见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把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思想就是真理思想。显然这种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离开了人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在纯理论的圈子里讨论理论,在纯思维的范围内来判定思维是否正确,如之前谈到的“逻辑证明”,必然会把理论和思维导向神秘主义。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任何被神秘化了的理论,只要把它引回到实际社会生活,用实践来检验和考察它,它的神秘性就会云消雾散。
其次,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同时环境也是由人来改变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旧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社会之所以存在罪恶和灾难,是由于人性太坏或者太愚昧,因而要使社会进步,消除罪恶和灾难,关键问题就在于使人脱离现实的丑恶社会环境,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一改愚昧和邪恶的本性,成为善良、智慧的人。这样,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才有可能。所以,旧唯物主义者都笃信“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这样一来,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水平不同,社会必将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属于上层,另一部分则属于下层。自然就会出现英雄人物和普通群众,从而形成个别英雄人物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的英雄史观。另外,企图使人脱离现实苦难社会环境,而到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去以改变人的本性、促成社会进步的想法,实际上是把目的本身当成了条件,因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和创造的。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实际上都统一于人自身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人的活动既改变环境,也改变自身。人本身既是主体,是改造者,同时也是自己活动的对象、客体、被改造者。人在改造客体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自身。所以,社会的进步是人自身的活动过程,根本不需要高于人的上帝或英雄。人依靠自己本身的活动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成长、发展。所以,马克思写道:“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再次,人的本质不应是宗教的本质,不应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他所理解的人是超越历史时空的孤立的个体,是没有主体性现实活动的机械性的自然物;另一方面,在他看来,人的特征、本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宗教感情。他写道:“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但是这个统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区别的实在性上面的。”所谓实在性,就是物质性,人是具有相同属性的物质实体、感性、事物,所以,人是一个统一的类,而这个类的统一性,就是人的本质。显然,因为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类”理解为人的物质实体的共同性,因而这种共同性决不是那种以外化形式表现出来的、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社会活动的人的实践,而是物体属性“内在的”、“无声的”、“自然的”共同性。马克思指出,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只能从人的对象化的社会活动即实践中去寻求,因为实践,即人的活动,是对象化的活动,所以社会活动就必然表现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又因为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内容是多样的、丰富的,所以,这种活动的总体就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能力、特点都从他的对象化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他的本质就在实际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外化了的人的本质的全部内容,也就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阐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同时,又把这种哲学运用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来。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认为历史是僵死事实的搜集的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和认为历史是想象的主体抽象活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因为,人要生活,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来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人的物质需要的被满足和这一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工具的产生,又推动了新的需要的产生,于是新的活动过程又开始了,人的活动的历史就是这个过程的不断进行。但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不是孤立的,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关系。不同时期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本物质和基础条件不同,人们所面对的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工具也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同。历史,不外乎就是活着的人们的各个世代的依次更替。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即生产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后代人在按照前代人遗留下来的交往形式进行物质生产时,一部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部分生产关系却变成了历史活动的桎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就是生产关系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反过来生产力又被生产关系所制约。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的桎梏时,就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通过分工和所有制的发展表现出来的。最初的社会分工是一种自然的分工,是根据天赋或偶然性的自发产生的分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才真正成为严格的、真正的分工。分工使不同的人分担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劳动和享受成为可能和现实。分工出现了对劳动者和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因而也就产生了所有制,分工和私有制引起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分裂,随之产生了个人利益的发展,人们以私有者的身份成为彼此对立的劳动者。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最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历史就是这样随着生产力以及社会关系的发展而依次交替进行的。人类历史所经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实现社会形态不断更替的客观基础。
马克思认为,观念、思维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所以,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上,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冲突的根源就是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而这种矛盾则是形成社会革命的前提。
总之,人们在自己社会生产中会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就是同物质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冲突,于是这些关系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为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准备了条件。这里要明确的是虽然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只等着经济基础变革就行了,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能离开人的行动而自动完成的。强调在历史变革中人的作用的发挥,要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最完整、最正确的唯物主义,它是最发展、最丰富、最具体的哲学。它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以及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