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一科学理论本质上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思想武器。它能够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得以传入与传播,必须有其阶级基础,即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工人运动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阶级构成的变化恰恰适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入与传播的需要。一方面。中国近代以来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出现、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兴起、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急迫地要求有一种革命的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争取解放的实践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正是符合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
近代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社会阶级——中国工人阶级诞生了。毛泽东曾对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作出过科学的总结,他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而特别是造成了在帝国主义直接经营的企业中、在官僚资本的企业中、在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中做工的中国的无产阶级。”[19]即是说,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早期官僚资本和中国民族资本这三种资本兴办的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中。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外国资本家还没有取得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利。尽管如此,他们却有恃无恐地非法开办了各种为其商品输出服务的企业,主要有:船舶修造业、加工业、轻工业以及公用事业。第二批产业工人,产生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中。当时,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开始兴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第三批产业工人,产生在19世纪7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中。它们以缫丝、棉纺、面粉、火柴、造纸、轧花、五金等行业为主。至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这三类企业的工人,再加上近代海员共有10万人左右。
甲午战争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较快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随之明显增加。到1913年,全国中外工矿企业的工人在50万至60万之间,也就是说20年中工人人数增加了4倍到5倍。如果再加上未统计在内的铁路、航远、邮政、城市建筑和码头工人等,其总人数估计约为100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不仅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而且由于战争,他们急需从中国得到的面粉、油类及其他轻工业产品,这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所谓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应地,中国工人阶级也在发展壮大,其数量由战前的100万左右增加到战争结束时的200多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殊的国情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所共同具有的与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等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优点:第一,深受三重剥削、压迫,革命性更坚决、彻底。中国近代工人阶级所处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极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更无民主、政治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保障。如,张之洞在武昌所设的纺织局的工人,每日工作十二小时,中间仅休息一小时,“工人晚间工作,能耐劳苦,无异白昼。……放工之期,不过每逢初一、十五等日及中国新年而已”。[20]第二,高度集中,便于形成局部强大的革命力量。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地区集中,中国近代的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及内地开放的大中城市中。二是行业集中,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极少,所以,工人阶级主要集中在运输、矿山、纺织、面粉、造纸等行业中。第三,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易于和农民结成密切联盟。中国工人阶级大多数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
虽然工人阶级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还很小,但相对于其他分散和无组织的阶级来说,它的力量仍然是相当可观的,在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50年代起,中国工人阶级即开展了反对奴役、迫害、资本家的剥削及外国侵略的斗争,并为辛亥革命作出了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五四运动前,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斗争出现了新的重要转变,出现了全新的内容。表现在:第一,经济罢工频繁。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14年到1919年5月,全国共发生罢工108次。短短6年里的罢工次数比1840年到1911年这70年间的罢工总数还稍多些。其间,上海工人共进行85次罢工,也超过了从1840年到1913年的罢工数的总和。而且,从1916年起,每年发生的罢工数是逐年上升的。第二,同盟罢工增多。在此期间,据不完全统计,较大的同盟罢工有六七次。如1917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人为反对资本家无故辞退工人而举行罢工,中华书局、文明书局的工人立即支援,实行同情罢工。印刷界的这次同盟罢工,影响很大。[21]第三,明显地增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色彩。这期间,较之以前的工人阶级斗争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更多具有了政治意义,并且日益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如,1915年,在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表现了坚定的反帝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1916年,在反对法国殖民者企图强占天津老西开的斗争中,工人阶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中国工人阶级的早期斗争,是在工人阶级还处在“自在阶段”,自身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已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阶级基础。没有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不可能的。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了现实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