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构成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或曰精髓。中国共产党历来自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自身的行动指南,由此无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哪个时段,一直面临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依据长期的学习探索经验,本人试图将它的答案归纳概括为“一个根基、两个本性、三个转化、四个遵循、五个发扬”的一组链条。其中:由“一个根基、两个本性”的内涵提供的答案,对应“如何认识”的前半部分;由“三个转化、四个遵循、五个发扬”的内涵提供的答案,对应的则是“怎样对待”的后半部分。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对“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应作出以下答案: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众多后继者持续创新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源头、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民主意志的科学社会主义。如此的定义,包括有四重内涵:其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科学社会主义;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主体——初始的创立者和后继的创新者;其三,马克思主义的立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源头和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其四,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民主意志。显而易见:内涵之三所讲的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源头和共产主义之目标组合而成的立论基础,就是前述的一个根基;内涵之四所讲的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民主意志,也就是前述的两个本性;根基决定本性,本性反映根基,二者的有机统一,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不可移易的核心性原理,它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又应当作出以下三条答案:其一,必须秉持“三个转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借助普遍与特殊的结合,促使马克思主义向民族性转化,所以中国共产党人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而是借助长远与当前的结合,促使马克思主义向现实性转化,所以中国共产党人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再者是借助领导与群众的结合,促使马克思主义向通俗性转化,所以中国共产党人要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条中,前两条来自符合客观规律的本性,后一条则来自符合民主意志的本性。其二,必须秉持“四个遵循”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四个遵循”即遵循我党思想路线的四环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中的实事求是是核心,它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三化中的中国化相吻合;与时俱进是关键,它与三化中的时代化相吻合;解放思想是前提,它为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排除障碍;求真务实是保障,它为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把关定向,又将实事求是提升到新的高度。由此即知,“四个遵循”最终乃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本性使然。其三,必须秉持“五个发扬”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五个发扬”亦即发扬我党的五个优良传统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联系实际是学习作风,谦虚谨慎是思想作风,联系群众是领导作风,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自我批评是生活作风。五大作风的发扬均属于贯彻群众路线之需:联系实际乃为人民服务的前提,谦虚谨慎乃拜群众为师的要旨,艰苦奋斗乃依靠群众的本色,自我批评乃深入群众的动力;四者都是联系群众之领导作风的必备条件。由此即知,“五个发扬”乃是符合民主意志的本性使然。
就其区别而言,“如何认识”的答案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始性原理,“怎样对待”的答案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延伸性原理;就其联系而言,“如何认识”的初始性原理决定“怎样对待”的延伸性原理,延伸性原理反过来又保障初始性原理的贯彻落实,这种决定作用与保障作用的有效对接,是通过符合客观规律与符合民主意志的双重本性实现的。事实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充分地展示了客观属性与民主属性的辩证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