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标准,融会两大规则

三个标准,融会两大规则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迄今为止的三十五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了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进程,飞跃的成果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始内涵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始,全党全民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迄今为止的三十五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了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进程,飞跃的成果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中国独特实践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始内涵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条标准具有决定意义。

第一,根本任务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经济建设置于中心位置。邓小平那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因为它是对国内国际长期经验的全面总结,是同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准确对接,是给现代化建设神圣使命作出的科学注解。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的跨越,旨在奠定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它是当代中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关键性抉择。贫穷落后的历史、致富图强的使命,都决定我们必须大作特作物质基础的文章,如果没有雄厚的物质积累,其他一切方面都难以进步。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判断标准以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依托,符合规律的认识当然是真理。

第二,国际竞争的需求。自鸦片战争起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为什么始终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就因为那时的国家衰微破败,无论经济、科技、军事哪方面的国力都不堪一击。新中国诞生以来、特别是新时期开始以来,中国人在世界的地位为什么越来越高?就因为我们在探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了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外交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在内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意味着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它是推动我们赶超发达国家、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之宏伟目标的本钱。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有希望,自强必能复兴。因此我们又有理由说,“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判断标准同样以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依托,同样是符合规律的真理。

第三,生产目的的需求。与西方资产阶级吮吸工人血汗、攫取剩余价值的动机不同,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将共同富裕列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专门一条,他所构想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都是依据国计与民生的双重需要设计的,其中解决温饱问题的第一步目标,总体进入小康的第二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目标,均属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现在看,前两步民生目标均已实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设计和充实的二十年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民生目标,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切都表明:“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判断标准完全符合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它是新时期民主意志的新标志。

概括地说,“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可以分别简称为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是现实中国中心任务与主要矛盾的辩证统一,综合国力标准是当今世界竞争态势与时代主题的辩证统一,人民利益标准是共产党人服务宗旨与依靠力量的辩证统一。由此便能够得出结论:邓小平理论提出的三大标准再次融会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规则即两大本性——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民主意志;它成功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因而也必定永远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邓小平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还刻意突出、反复地强调了艰苦创业的传统作风。由此又能够得出结论:邓小平理论同样也堪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