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个基础,激励代表精神

两个基础,激励代表精神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个基础的变化是开拓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变化中的两个基础也必然要激发出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的精神花朵。在继承老祖宗的同时开创并持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历代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接力实施的宏伟工程。凡此种种,都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准备了必需的条件。新形势下,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要依法坚决惩治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竭力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所谓两个基础,特指我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阶级基础当然是指整个工人阶级队伍,不过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初建时期对比,这个队伍囊括了知识分子群体。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群众基础当然是指各民族的广大劳动人民和统一战线队伍,不过与改革开放以前对比,这个队伍增进了诚实合法先富的六个新阶层。两个基础的变化是开拓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变化中的两个基础也必然要激发出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的精神花朵。接纳知识分子群体的变化,表明工人阶级队伍科技文化素质迅速上升;接纳诚实合法先富者的变化,表明人民群众队伍开拓创新素质的迅速上升;于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出台了,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新局面形成了。

第一,率先垂范的精神。为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立足两个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人焕发了率先垂范的精神风貌。由于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感召,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创业机制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由弱变强,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空前浓厚。农村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积极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相当一部分机关的党员干部辞职下海经商,踏上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的征程;奋斗于各个领域的党员干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前途融为一体,竭力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随之而来,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开始充分涌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大地呈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接二连三赶超跨越的大好形势。

第二,继往开来的精神。为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两个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焕发了继往开来的精神风貌。在继承老祖宗的同时开创并持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历代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接力实施的宏伟工程。继往开来,重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进入新时期以来,由创新带来的种种丰盛果实,引起国人世人的广泛关注——思想理论创新相继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科技文化创新相继充实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继提供了改革和发展的新保障……凡此种种,都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准备了必需的条件。沿着不断拓宽不断延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乘胜前进,一定会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目标。

第三,反腐倡廉的精神。为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于两个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又焕发了反腐倡廉的精神风貌。新形势下,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要依法坚决惩治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竭力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相继严肃指明——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要把反腐败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中央反腐败的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和劲头必定增强加大。三十多年来的事实充分展示一个真理:离开了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监督,反腐败斗争便寸步难行。

鉴于以上的分析,还应当得出三点结论。首先,两个基础与“三个代表”的关系是圆周与圆心的关系:圆周即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它的半径大小取决于圆心的凝聚力;圆心即三个代表的承担者——共产党,它的地位得失取决于圆周的向背力。两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也是圆周和圆心的关系:圆周即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各族人民,其半径大小取决于圆心的影响力;圆心即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其作用强弱取决于圆周的支持力。三个代表的承担者——中国共产党内部党员群众与领导干部的关系还是圆周与圆心的关系:圆周即党员群众,其半径大小取决于圆心的公信力;圆心即领导干部,其威望的高低取决于圆周的认可力。三点归结为一点就是:只要党群之间、党内干群之间始终保持同心圆的态势,党的执政根基便注定坚如磐石,人民的幸福指数便注定与日俱增。

通过对“三个代表”建党思想的层层解析,我们首先遵循“一个目标、两个课题、三个代表”之整体序列的启示,阐发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尤其是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的答案;继而又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自身线索的提示,阐发了怎样建设执政党的答案。说到这里,我们对两个方面党建答案的阐发,算是告一段落了。然而,这双重的答案都还有新的内容,阐发过程仍需继续。通过对十六大至十八大期间创新性党建思想的理解,我们还应当作出进一步的阐释。阐释的基调就是“一个目标、四个能力、五个建设”的内在统一。

前面已经谈到,十七大表述的建党目标是把党建设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此间的任务是要借助结构分析的方法,透视这一目标的价值功能。本人理解,新的建党目标涵盖四个层面:头一个层面叫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它归列于宗旨建设范畴;另一个层面叫作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它归列于思想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范畴;再一个层面叫作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它归列于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范畴;最后一个层面叫作富有活力、团结和谐,它归列于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范畴。显而易见,四层结构既囊括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五大目标,又突出了宗旨建设目标;它不仅鲜明具体,而且简捷凝练、好懂易记,不仅完整地贯彻了党的先进性要求,而且系统地体现了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素质性要求。由此即知,十七大表述的建党目标的确比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更周全更完善。

新的建党目标进一步缜密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的问题,四个能力的组合、五个建设的贯穿,则进一步确切地回答了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中共十六大首次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定,十六届四中全会又首次将执政能力建设分解为五条具体任务。五条任务的前四条(开头已经谈到),分别与党的基本路线中关于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后来增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大目标相对应,同时还分别与现代化建设的五大格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相匹配。由此就会明白,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问题的头一重答案应当是:必须始终围绕国家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依据发展的长远需求建设执政党。所谓五个建设,乃是直接针对我党自身面临的五大领域而言的。其中的前三个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属于民主革命时期开辟、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并且不断丰富发展了的传统性建设,后两个建设,即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则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纳入党建日程并且不断追加了力度的创新性建设。无论是三项传统性建设还是两项创新性建设,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可循,都离不开求真务实的探索考证精神,都不能投机取巧、随心所欲、盲目胡为。由此又可以明白,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问题的另一重答案应当是:必须依据五大领域的独特规律和五位一体综合运行的总规律、围绕各方面的先进性需求建设执政党。

从怎样建设执政党的双重答案中,我们能够看到:基于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决定作用,中共必须增强四个能力;基于党内五个建设的共同趋势,中共必须永葆先进性;于是,中共自身建设的两条主线应运诞生了。从对双重答案之各自效应的解析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四个能力建设的重心在于中高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它回应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呼吁;先进性建设则应当在全党进行,它回应了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呼吁;换句话说,四个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全面回应两大课题。十八大报告把两个水平的提高、两个能力的增强,同四个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先进性建设方面补入纯洁性内容,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