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经过艰辛的探索,决心致力于哲学研究。他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越来越明确了,那就是献身学术,传播真理,与宗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斗争。为此,卡尔计划在学业完成之后到大学里任教。
亨利希·马克思不同意卡尔的打算。因为按照他的安排,凭着儿子的才华,完全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律师或法官,他希望儿子至少能过上中产阶级那种安定、舒适的生活。可儿子却选择了哲学研究的道路,这意味着他终生的颠沛流离、艰辛困苦和生活的毫无着落。父亲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爱子走上这样一条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竭力劝说儿子不要改变父母的初衷。但卡尔决心已定,父亲只好怀着深深的遗憾,同意儿子将来到大学任教,但要争取得到哲学教授的头衔。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838年5月10日,始终为卡尔护航的父亲久病不愈,不幸与世长辞,终年61岁。这一年,卡尔刚刚20岁。20年来,父亲对他百般呵护和严格教诲,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毫无保留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也都乐此不疲地为他指点迷津。父亲的离世,使卡尔陷入从未有过的失落之中……
路,还要坚定地走下去,这是告慰父亲的最佳选择。马克思决定考取博士学位,否则,在大学里当教授是没有希望的。
1839年初,他在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研究了古希腊哲学史,特别是研究了伊壁坞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派哲学。这三派都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哲学”,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颇大,马克思也极感兴趣。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都曾研究过这三派的哲学体系,但黑格尔只是大体上说明了这些体系的一般特点,没有深入研究个别细节,更没有看到这些体系对古希腊哲学史的重大意义。而青年黑格尔派如鲍威尔,虽然对于三派哲学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这些体系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但并未达到对这些体系的正确理解。而这些体系恰恰是理解希腊哲学真正历史的钥匙。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马克思阅读了古希腊哲学家大量的著作,仅在研究伊壁坞鲁哲学时,就写下了七大本笔记。
1840年下半年,马克思确定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坞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马克思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在他看来,伊壁坞鲁哲学和德漠克利特哲学有一种继承关系,而青年黑格尔派与黑格尔哲学也有一种继承关系。他认为,通过对德漠克利特哲学发展到伊璧坞鲁哲学的研究,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青年黑格尔派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从而预见哲学发展的未来走势。同时,马克思还想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解决他一直思考着的一个问题,即哲学应该怎样面对外部世界的问题。
马克思没有拘泥于前人研究的框框,他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两位思想家的自然哲学,突破了许多历史上的传统看法和当时流行的观点。他从细节上具体考察了伊壁坞鲁和德漠克利特在自然哲学上的差别,认为这两个人虽然都把原子论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具体观点也不尽相同。
对于这两位思想家的观点,马克思更推崇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他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虽然在物理学上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在哲学上却是有意义的。他把它解释为自由和能动原则。他认为只有从这个原则出发,才能不畏神威,不畏宗教黑暗势力,才能改变不合理的世界。
马克思在赞赏伊壁鸠鲁自由和能动原则的同时,却对他的只能通过使个人脱离世界、献身哲学的途径来获得自由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伊璧坞鲁脱离人与环境、哲学与世界的关系,孤立地谈论人的自由,这就把自由抽象化了。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只有把人置于社会之中,从他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中来加以考察,才有可能解决自由问题。
马克思还高度评价了伊壁鸠鲁对宗教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的无神论思想。他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那个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同意众人关于众神的意见的人。'”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9页。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还借用普罗米修斯的自白:“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来申明自己的无神论思想。他认为,对神的信仰反映了意识发展的低级阶段。人的自我意识高于神灵,神是不能同人的自我意识相提并论的。神具有超自然的非理性的特征。因此,对于无理性的人来说,上帝才存在。马克思这种战斗的无神论思想,奠定了他后来向唯物主义转变的基础。
当然,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时,还是个唯心主义者,他强调的自我意识哲学,带有明显的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印记。但马克思又与青年黑格尔派有所不同,他更注重于自我意识与现实、哲学与世界的联系。他提出了哲学应该积极面对现实的原则,主张哲学不应局限于批判世界,还应致力于改造世界,这就是“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过程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9页。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分析重大理论问题的第一次尝试,它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博士论文里,处处闪耀着他那种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光辉,无论是评述德漠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还是评述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篇论文的最大创新之处是高度评价了伊壁坞鲁哲学所具有的独特革命精神和深远影响,改变了人们对伊壁坞鲁哲学的歪曲和误解,解决了一个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
1841年3月,不知疲倦的马克思终于结束了博士论文的写作。从论文的序言中可以看出,他为全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信念更加坚定。他表明要像古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那样,无论经历怎样的痛苦和磨难,也不放弃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他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你好好听着,我绝不会用自己的痛苦
去换取奴隶的服役:
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
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马克思论文中鲜明的反对宗教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倾向,使他的朋友鲍威尔感到震惊。他写信劝马克思,不要把埃斯库罗斯的那些诗句写进博士论文,不要把哲学发展之外的东西写进去。这些只会给敌人提供叫嚷的机会,甚至他们会让你长期远离讲坛。但马克思既然已经吹响了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他便绝不轻易后退。他最终还是没有删掉那些激烈的言辞。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没有在柏林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因为柏林大学处在普鲁士反动政府的控制之下,他的独立学术见解和政治倾向很难在答辩中通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马克思把博士论文和有关材料寄给了当时被认为是政治空气比较自由的耶拿大学审议。这篇论文受到了主持鉴定工作的哲学系主任卡·弗·巴赫曼教授的赞赏。他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推荐书中写道:“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建议授予学衔。”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99页。哲学系的其他教授也一致同意系主任的意见。
鉴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未经答辩和进一步的考试,耶拿大学便发给了马克思哲学博士学位证书。时值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还未满23周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