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方法和勇气
虽然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多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已经形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体系,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例如劳动价值论也需要发展和深化。我们需要根据实践新经验,研究新材料,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1.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的观点和方法。
(1)要明白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目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为了寻求更好更快地创造财富的方法,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目前,由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善民生和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拥护,于是有人认为,既然我们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按照理论进行实践又常常会陷入教条主义,还会引起争论,那么,我们就不要再花大的力气去研究理论了,不要再谈什么主义了,只要是对改善民生有益的办法,拿来用就是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正确的理论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用以指导实践可使人少走弯路。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如此。社会越发展,实践就越不能缺少理论的指导。有时客观会给人以假象,如果因辨不清真假而误入歧途,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凝聚不了人心,还可能会引起更剧烈的争论。邓小平同志是说过不搞争论是他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1]但不要认为邓小平同志对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采取的具体措施不争论,就认为邓小平同志不要理论指导。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发展生产力,强调要使人民共同富裕,依据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大道理。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2]他一再强调,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他预言:“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3]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作指导,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也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更为迫切。我们需要弄清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发展到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灭亡,怎样灭亡;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发展生产力;苏联是让特权阶层搞垮的。我们需要知道,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为什么会形成一个特权阶层;社会主义不是概念,而是一个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实体,这个实体由一系列的制度构成,怎样才能进行制度创新,使社会主义制度更适合财富的创造,使人更自由地创造,使社会主义更加充满活力,使人民更加富裕幸福。
(2)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站在为大众谋利益的立场上,用阶级的方法分析问题。阶级是一个稳定存在并可被再生产出来的利益集团。用阶级、阶层的观点分析问题就是分析人类社会中的利益群体,看这些群体的利益诉求、利益实现方法、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和政治态度。但是,站稳立场并不是要求为马克思主义辩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不是从观念出发的,而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普世的,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不是某个阶级独享的。比如,袁隆平[4]研究的高产杂交水稻,无产阶级可以吃,资产阶级也可以吃,反动派、犯罪分子都可以吃。不能因为袁隆平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就说他研究的水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可以吃,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吃不得,或者说非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无产阶级吃不得。所以,马克思主义只需阐述,无需辩护。以前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那是贬低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教育资产阶级,要他们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教育的方式或是说服,或是斗争,甚至是使用暴力,但那不表示马克思主义只属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也必须按马克思主义指示的方向前进,脱胎换骨。这一代人不接受马克思主义,下一代人或者下下一代人必然会接受马克思主义。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化、生产力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代代人的思想也会发生改变,资本主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如果我们不承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靠拢,就等于宣布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理。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不能把科学技术这个具有革命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看成是维持、延续本来已经落后腐朽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保守、反动的力量,不能说是因为科学技术在当代的迅猛发展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延续了它的生命,使它还能继续发展。当代西方国家的发展,包括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恰恰是当年马克思所研究的那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走向自我否定,日益被新社会的因素和成分所代替而产生的结果。[5]正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才联为一体,经济才得以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又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全球扩展,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资本主义将被改造,最终被消灭。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科技革命加速了这个过程。
(3)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运用抽象力。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6]实际上,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也往往运用抽象力,比如,力、功、能、熵等概念都是抽象的,这些抽象的概念都是有实体作依据的。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7]马克思正是在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发现了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并由此构建了他的理论大厦。我们要像马克思那样,从价值、抽象劳动、劳动时间、劳动过程等基本概念入手,进行探索,弄清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要在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中思维,否则就会对“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之类的问题产生疑问,或者产生“虚拟财富”是由“诚信”创造之类的幻觉。最近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虽然有的人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否定了依据客观存在的抽象是一种实体,因而否定了普世价值的存在,反而帮了马克思主义的倒忙。他们以世界上只有具体的水果没有抽象的水果类比,认为世界上只有具体的价值而无抽象的价值,因而世界上没有抽象的普世价值。这个例子恰恰说明,虽然世界上没有抽象的水果,但不能因此否定抽象水果的存在。水果是根据很多可吃的植物果实类的共同客观存在的特点抽象出来的,我们不可能把钢筋水泥抽象为水果。正因为依据事物的客观性的抽象性才使事物具有普世性,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根据“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原理进行演绎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才是普世的。
(4)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不分析矛盾,找出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处于基础地位的矛盾,其他矛盾都由基本矛盾生发。例如,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它不生发其他矛盾,但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例如,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两极分化,一极是资产阶级,一极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综合演绎。演绎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综合知识和一定的数学知识。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体系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又有数学推演,这样的理论体系使人信服。威廉·配第也曾以他的方法“不是传统的”而自豪。他说他不是把一连串比较级和最高级词汇同空论拼凑在一起,不研究以个人的变化无常的意图、见解、爱好和热情为依据的原因,只利用从感观的经验中得出的论据,只研究在自然界中具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立志要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说话。“感观的经验”和“自然界中具有可见的根据”,就是唯物主义。以数字、重量、尺度说话,就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知识推演。运用逻辑和数学知识推演的方法是经济学的通用方法,也是经济价值研究逐步成熟的标志之一。如果价值研究也能用数学推演和逻辑演绎的方法取得进展,就会使价值研究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把价值研究完全数学化。因为数学也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实际是多样的,认识是无穷的,人们不可能以有限的数学知识完全认识无限的世界,数学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也在发展。如果完全依赖数学推演,放弃逻辑推演,放弃对直观感受的总结,放弃对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的追踪研究,就不可能有新发现。
(6)抓住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关节点和突破点。一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抓住一个关键。马克思是用时间来计量价值的,弄清时间为什么就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关键。要考问价值是什么?人类社会为什么会进入价值生产阶段?时间为什么是价值计量标准?今后价值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认清人类社会利用价值生产的起因、趋势以及与价值生产相适应的观念,才能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快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二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突破三个前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开篇对劳动价值论预设了三个前提,即:自然物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产品不经过交换就没有价值;无用的劳动物没有价值。《资本论》是在这三个前提条件下演绎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庞大、严密、正确的体系。如果去掉这三个前提条件,会得出什么结论?如果不去想或不敢想这个问题,也就谈不到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解决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的,但马克思没有把使用价值纳入研究范围,后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积极的研究成果,致使价值论与财富论分立。因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更好更多更快地创造财富,所以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解决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的问题。四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打破一个限制,即要打破财富只是有形物质的限制。现代社会已发展到虚拟财富时代,如果还只把财富与价值限制在有形物质领域,就发展不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7)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需要无比的毅力和勇气。毅力和勇气不是方法而是人的性格和胆略,但它对于发现新规律、发展新理论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耐得住清苦和寂寞。如果既想出名,又想得利,还想享受,那就不要选择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二是对批评要有特别的忍受力。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言论相对自由,如果提出的新观点触痛了某些人的神经,可能会挨骂,因此需要有特别的耐受力。如果你能从别人的骂声中汲取一些有益的营养,那就说明你真有耐受力而不是有假的耐受力。“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8],这句话应该是我们的座右铭。
三是要有一定的抗压力。在研究的道路上,会充满艰辛,会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冷遇或嘲讽,年轻人往往会气馁,会半途而废。但为了人类的幸福,一定要经得起各种攻击和打击。袁隆平1966年发表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的论文时,有人说他连杂交水稻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但他顶住了压力,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呐喊,几十年来,震撼人心。我们要记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那句话:“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