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费与价值积累
消费分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称为生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过程,一般追求事物过程形成时间的缩短。生活性消费称为消费,是使用价值的使用过程,一般追求事物有效使用期的延长。这两种方法都发生价值积累。上面我们主要讨论了生产性价值积累,下面讨论消费价值积累。
1.消费价值积累的计量。
消费是事物的使用价值在满足人的需要过程中逐步消失和状态转化过程。消失并不是消灭。随着一种有用事物的状态转化,此种有用事物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也随之转化为另一种有用事物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人消费的不是价值,而是使用价值。消费使用价值的多或少,用价值工具量度。
人利用自身的能量或利用外界的能量对劳动对象做功,改变事物的状态使无用事物转变为有用事物,缩短有用事物的形成过程,增加了有用事物的数量,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人自身被消费。
自然资源是人的劳动加工的第一对象。由于地域的限制,社会的分工,自然资源归属不同的人群以及科学的发现由个人所掌握,人们要想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就需要相互交换使用价值。为了公正、公平地交换使用价值,人们借助于价值工具,通过价值联结在一起,价值成为不同种族、不同习俗、不同语言的人群交往的纽带。在人的社会联合中,人们的劳动生产力急剧增大。经过一代代人的劳动,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被人类的劳动加工过。马克思说:“在采掘工业中,劳动对象是天然存在的,例如采矿业、狩猎业、捕鱼业等等中的情况就是这样(在农业中,只是在最初开垦处女地时才是这样);除采掘工业以外,一切产业部门所处理的对象都是原料,即已被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本身已经是劳动产品。例如,农业中的种子就是这样。动物和植物通常被看作自然的产物,实际上它们不仅可能是上年度劳动的产品,而且它们现在的形式也是经过许多世代、在人的控制下,借助人的劳动不断发生变化的产物。尤其是说到劳动资料,那么就是最肤浅的眼光也会发现,它们的绝大多数都有过去劳动的痕迹。”[1]
人通过劳动加工劳动对象,使对人无用的生产资料成为对人有用的劳动产品,这就是生产。生产使事物原有的使用价值消失,使新的使用价值形成。商品生产是为别人制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在生产中,要消耗自然资源、人工自然和人自身。生产过程的这种消耗是生产性消费。因为生产性消费是新的使用价值形成过程,因而它是新产品消费的开端。但从原材料方面来说,是使用过程终端的消费。
生产的结果是可被人使用的产品,这种产品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供人使用。个人消耗有用事物的过程,是生活性消费、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多是使用价值终端的消费,但也有使用过程开端的消费,如对婴幼儿抚养的消费,就是为了使之成为可使用的劳动力。
生产性消费是新的使用价值形成的开端,生活性消费是现实使用价值消失的开端,生产是为了消费,所以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从生产开始直至产品形成,经过流通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生产过程,为生产过程。消费过程是从消费者拿到产品开始到产品失去使用价值的使用过程。虽然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一个总过程,虽然都被称为消费,但是,由于二者在总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一是生产是为了消费,但消费不是为了生产;二是生产性消费是在事物的消耗中形成新的使用价值,生活性消费是事物在使用中使用价值的消失;三是生产性消费追求的是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缩短,生活性消费追求的是使用价值使用过程的延长。
生产性消费属于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的过程越快,生产效率越高,生产的使用价值越多,随使用价值实现的价值也越多,为更多的价值积累打下基础。生活性消费的过程越慢,事物的使用价值使用的时间越长,才能为价值积累打下基础。
新的产品即将被消费,产品的价值还没有减少,仍保持生产过程结束时的价值量,我们称之为消费初期。由于商品的购买者关心的不是商品的生产价值,而是商品的使用效用,而商品的使用效用要由效果和效用价值的比值即效率来表达,商品的效用价值是商品的实际使用时间,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效用价值就有了重要意义。但由于购买者在购买商品时使用价值还未被投入使用,因而商品购买者付出商品生产价值的等价获得的是商品效用价值的预期。具体商品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而致其生产价值不相同,商品在市场上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的,所以商品的价格围绕社会平均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商品出卖者要收回商品的生产价值,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效用价值预期。由于商品的预期效用价值的表达形式是主观的,所以,似乎商品的价值是由主观决定的。但事实上商品的预期效用价值不是主观的,而是由商品的实际社会平均效用价值决定的。
设商品预期效用价值为a0,a0表示商品购买者付出商品生产价值的等价获得的商品社会平均效用价值。设商品的实际消费总价值为a1,a1表示商品的消费总过程,表示商品的实际效用总过程。
如果人们在商品的使用中,实际使用总过程绝对大于预期过程,则发生价值积累。用Δa表示积累的价值,则积累的价值可用下面等式表示:
Δa=a1-a0
Δa表示商品的实际效用总价值减去商品预期效用价值的价值差,表示消费价值积累的量。
在这里,消费价值的积累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商品使用效率不变时,如果商品的实际总效用时间延长,超过了预期效用总价值,则发生价值积累,适用等式Δa=a1-a0。例如,火车的车头、车皮原设计的寿命为20年,如果使用效率不变,实际使用了30年,这是火车车头、车皮的实际总效用期延长,表示火车车头、车皮的实际效用总价值超过了设计预期效用价值,发生价值积累。二是如果火车的运输效率提高,运输的速度加快,致单位货物运输时间缩短,这种价值积累,是相对效用价值积累,适用第九章第284页的等式ΔY=Y0-Y1。Y0为采用新科技前使用价值的原效用时间,Y1为采用新科技后使用价值的效用时间,ΔY为它们的差。这两种价值积累都与科学技术有关。在使用效率不变时,实际总效用价值增多,可致价值绝对积累。在使用效率提高时,在相同的效用时间内形成的使用价值数量增多,可使效用价值发生相对积累。这两种价值积累也可视为价值创造。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实际效用价值与预期效用价值的一致。如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采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就会使商品的实际效用价值与预期效用价值不一致,从而发生价值积累。以等式Δa=a1-a0表达的商品实际效用价值和预期效用价值的差的值,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正数表示实际消费过程超过预期效用过程,人们追求商品的经久耐用,要想方设法延长商品的消费过程。若实际消费过程的价值与预期价值的差为负数,则表示使用价值的实际使用时间没有达到使用预期,使用预期长而实际使用时间短。假冒伪劣商品就是用较短的使用价值预期冒充较长的使用价值预期,诈取价值。由于我们已经引入了负价值概念,无论实际效用价值与预期价值的差是正值还是负值,都表示价值积累。价值正积累或负积累表现为是促进和加快社会发展还是阻碍与减慢社会发展。
一方面,人们拼命缩短价值创造过程,另一方面,人们又力图延长价值消费总过程,因而社会积累的价值越来越多。
由于商品的价值由自然物质的自然价值、积累价值、活劳动价值、效用价值所组成,对于生产者来说,关心的是前三部分价值的实现,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关心的是预期效用价值的实现。商品只有通过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生产价值才能实现。消费者只有把商品投入使用,商品的预期效用价值才能实现,所以,生产者必须考虑消费者关心的效用价值,向消费者说明商品效用预期。
商品的有效使用期不是商品的实际效用时间,人们在计算消费价值积累时,是以实际效用价值计量的,因而有的商品说明书上标明了实际效用价值。
例如,一辆汽车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这是汽车的有效使用期。在这个有效使用期内,包含有汽车的实际效用时间。由于价值也可以采用空间计量法,所以,也可以以汽车行驶的千米数确定汽车的有效使用期。比如汽车有效使用总里程为150万千米。每年若行驶10万千米,则它的有效使用期为15年。其他商品也如此。如电灯泡的说明书上就多标明该灯泡可通电发光若干小时等等。
市场商品的价格,反映商品的生产价值与效用价值。例如,一辆汽车设计寿命为15年,价值30万元。30万元是汽车的生产价值,15年是汽车的预期效用价值。如果人们认为汽车的生产价值与消费预期价值相等,会把购买汽车时付出的汽车生产价值的等价平均摊入汽车的消费预期,则汽车每年的消费价值为2万元,也可视为汽车年均消费价值的价格。计算消费价值积累,也以此为基础。如果在汽车的消费中,在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这辆汽车实际使用了20年,20年就是实际消费价值a1,设计使用年限15年是原预期效用价值a0。如果不计汽车的残值,代入等式Δa=a1-a0中,则它的价值积累Δa=20年-15年=5年,表示汽车驾驶员创造并积累效用价值5年。如果折算为货币,则为2万元×5(年)=10万元。
价值积累之外的消费剩余,可能是产品的自然价值和前人劳动积累价值的一部分,而非我们所说的消费价值积累。
例如,一辆汽车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价值为30万元,平均每年价值2万元。在使用15年后,汽车报废,这时它的价值应该为:(15年-15年)×2万元=0。但它的残值即废钢材等假若还值3万元,这3万元不是消费价值的积累,而是自然价值和前人劳动积累价值一部分的显现,是因汽车质材的自然价值和前人积累价值的通约量不同造成的。它的残值不是效用价值的积累。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作为消费品的效用价值和作为生产要素的商品效用价值积累方式的不同。等式Δa=a1-a0表示消费资料商品总效用价值的积累,等式ΔY=Y0-Y1表示体现在生产率中的生产要素商品效用价值的积累。用Δa表示的效用总价值的积累是在效率一定条件下总效用时间的延长,而非在效率提高时效用时间的缩短。当然,商品的效用总价值是由商品的不连续的实际效用时间构成的,比如劳动力、机器就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劳动和运转。所以,包含实际效用价值的时期就成为商品的有效使用期。虽然商品的总效用价值包含不同时段的实际效用价值,但不同时段的实际效用价值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因而它也就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了联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等劳动要素的效用价值体现在单位商品里的量随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高,体现在单位商品中的劳动要素的效用价值少。反之则多。但在商品生成后,商品的效用价值则不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只受商品质量的影响。例如汽车是10天生产1辆还是2天生产1辆,均不影响同种汽车的使用效用。如果劳动生产率影响了使用价值的数量,则可影响效用价值总量从而影响消费价值积累量。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生产的使用价值数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虽然减少,但效用价值积累总量增加。
例如,原来10天生产一辆汽车,设计寿命为15年,实际使用了20年。不计残值,其价值积累为20年-15年=5年。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一辆汽车的时间由10天缩短为2天,10天可生产5辆汽车,假若每辆汽车的设计使用年限仍为15年,实际使用年限仍为20年。不计残值,10天生产的5辆汽车的消费价值积累为:(20年-15年)×5=25年。
如果每辆汽车的生产价值因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则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实现量增加而致消费价值积累总量增加。例如,原来10天生产一辆汽车,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价值为30万元,年均价值为2万元。在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汽车实际使用了20年,不计残值,则它的价值积累为20年-15年=5年,每年为2万元,5年共计10万元。后来提高了生产率,在汽车的设计图纸和性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现在10天生产5辆汽车,每辆汽车价值18万元,汽车的生产价值降至每年平均价值1.2万元。汽车的使用情况与往常一样,每辆汽车实际使用了20年,价值积累为5年,共计6万元。如果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实现量计算,则在生产率未提高前和提高后每辆汽车的社会平均价值为(30万元+18万元)÷2=24万元,年平均为24万元÷15=1.6万元。由于每辆汽车的积累价值都是5年,所以按平均生产价值计算,每辆汽车应该实现5×1.6万元=8万元的积累价值。但是,由于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每辆汽车实现积累价值8万元,比它未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平均价值可实现的积累价值6万元多2万元,所以5辆汽车可多实现积累价值10万元。劳动生产率未提高时生产的汽车实现的积累价值则比它未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平均价值可实现的积累价值10万元少2万元。因此,价值积累量与使用价值积累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如果物美价廉,社会积累价值随之增多。
采用空间计量法计量积累的价值量与用时间计量法的计量结果是一样的。汽车的设计使用寿命就是以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计量的。我们如果把一年的时间看作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距离,地球公转每秒通过的距离为29.79千米,则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为一年,通过的距离约为:29.79千米/秒×365(天)×24(小时)×60(分钟)×60秒=9.3945744×108千米。如果用10天生产一辆汽车,每辆汽车的设计寿命是15年,实际使用了20年,汽车延长使用5年,也就是说可多行驶9.3945744×108千米×5=4.6972872×109千米。
因为商品的生产价值与商品的实际平均效用价值不相等,所以,在市场上人们才进行讨价还价。例如,资本家要购买劳动力的实际效用价值,劳动力要按一生的平均价值出卖。在所有权的限制下,劳动力最后必须以资本家的要求出卖劳动力价值。否则,劳动者决不会以低于自身一生的平均价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是权力的强制作用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所有制的变化,劳动力可能会以劳动力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平均价值成交,以后还会逐步接近劳动力一生的平均价值,但这要在个人所有制的时代才能实现。再比如,生产者购买某台机器,只愿付出机器的实际效用价值的等价购买,而卖方却要按机器的生产价值出售。于是买方和卖方讨价还价,最后机器的购买者付出的是机器的社会平均生产价值的等价,获得的是机器的社会平均效用价值预期。因而,那种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售前未定,只是在讨价还价中才决定的均衡价值论也是不对的。
因为消费价值积累随使用价值的效用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人们进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消费需要,所以,只有消费才能刺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与创新。但是,不能因此而采取加大消费量的方法来刺激生产。生产也好,消费也好,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财富的使用价值,使人的生活更便利、更幸福、更舒适。既不能为了延长消费期而延缓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比如放着电脑不用而用算盘,因为有算盘使用而不去开发电脑,也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生产的量而鼓励不合理的消费。比如为了面子而点了满桌子的菜因吃不完而把饭菜倒掉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消费。我们应该为了幸福而创造和创新,应该为了幸福而生产和消费,不应该单纯为了增加GDP而消费。幸福是人在物质和精神满足后的愉悦,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振。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对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幸福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而不是只存在于一时或人生的某一阶段。人们的休闲性消费是一种心情的调适,是为了延长人的生命,延长生命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和创新。如果人们把无压力的创造和创新看作休闲,就是人的自由本性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就是为能够充分体现人的本性而设计的一种制度,其生产是适合人的本性生产的一种方式。这种社会制度设计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基础之上,又能促进生产力的更充分发展。但这绝不是说,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只要先进的生产力在世界上出现过,生产力落后的国家通过先进的社会制度设计并通过对先进生产力的学习,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服务消费与价值积累。
消费并不创造使用价值。我们之所以把使用价值使用期的延长视为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创造,一方面是因为使用价值的效用价值是在消费过程中实现的,可以引起价值积累。另一方面是因为使用价值在短期内发挥最大效用,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使用价值的创造。延长使用价值使用期并不是消费的主要功能,消费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发挥使用价值的效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使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媒介生产。使用价值被创造出来后,如果不被人使用,最终是要自然转化的。自然转化就是自然创造。自然转化的结果,有的形成对人有用的事物,如酒类放置的时间长,可能变得更好喝、更有营养。但很多使用价值通过自然转化成为对人无用甚至有害的事物。所以,人们要尽可能快地把使用价值投入使用。例如,机器若不被使用,可能会生锈,成为一堆废物。马克思说:“机器不在劳动过程中服务就没有用。不仅如此,它还会受到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破坏力的影响。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2]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是机器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变换而不是机器被人使用过程的消费。价值随使用价值的变化而变化,生产性消费是价值转化、价值转移,为价值实现提供现实的基础。
使用价值的使用是有条件的。一部分人从事对另一部分人服务工作的目的,是为消费者创造条件,让消费者使用财富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使用财富的多或少,以使用价值的价值来衡量,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价值实现的多或少。使用价值被使用的过程构成服务业的主要内容。人类的许多服务活动,分属不同的价值消费范畴,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价值积累。
(1)为生产消费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过程归并于价值生产与价值创造过程。在为生产性的开端消费服务中,除了有为生产资料相互转化服务的金融业和生产资料的采购、包装、运输等传统的与生产过程一体化的消费性服务之外,还有其他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异体化服务。
广告、中介、信息咨询、信用评估、工程咨询、认证认可等服务构成了产前服务的主要内容,这类服务归并于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人们追求的是效率,追求以最短时间的过程制造出最多的使用价值。所以,这类服务要服从价值创造规律,即劳动生产率提高,以时间为计量标准的单位产品价值量减少。这类服务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必要环节。人们只有了解使用价值的创造有没有意义,对使用价值的效用预期进行评估后,才进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创造出来的价值,能不能实现,也需要人们在了解产品的使用价值效用后,决定使用与否。所以,这类服务的过程在并入生产过程后,其本身的过程越短越好。
为机器添燃料、供水、送电等,构成了产中服务的主要内容。在生产资料、劳动资料被投入使用后,需要尽快地形成新产品。产中服务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而存在,它们归于生产过程,并归于生产与价值创造。因而它们的消费过程,是生产性消费,受价值创造规律的支配。它们消费的速度越快,使用价值的创造速度也越快,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也越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下降。
包装、运输、配送、商品销售等,构成了产后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服务。如果产品被生产出来,只是放在仓库里,它就只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只有当它被消费者购买并投入使用,才成为现实的使用价值,只有现实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例如,一件衣服,如果仅是被生产出来,它只是可能的衣服。只有被穿在身上,才是现实的衣服。一部机器被生产出来,没有被使用,它就只是可能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现实的使用价值。所以,为了使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人们需要产后服务。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过程与劳动生产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它使人们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适合人们需要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例如,人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对原料进行加工,织成布料,对布料进行加工,制作出质量好、数量多的成品衣服。对于这个过程,人们要求的是尽量缩短时间。但在生产前,人们需要建厂房,厂房是人造环境,是产前服务。有时还需要模特进行服装款式的展示,需要广告的宣传,这也是产前服务。在生产中,对机器要添加燃料,要有足够的水、电供应,这些构成了产中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下了生产线,需要包装,需要运输,需要销售,这些构成了产后服务的主要内容。人们对这些服务,要求过程快、时间短,因为这是生产规律的要求。
为生产的服务虽然被并入生产过程,但服务本身则是消费的一种形式,因而服务要遵循消费规律。消费规律要求服务过程的时间尽可能延长,生产规律要求服务过程的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例如,厂房建造的时间要快,厂房使用的时间要长;广告制作的时间要快,广告有效时间要长;对机器添加燃料的时间要快,机器燃料使用的时间要长;包装的时间要快,包装不要很快破损;运输的速度要快,运输工具要经久耐用;销售的速度要快,销售场地使用的期限要长,销售人员的生命要长;等等。
在生产中也是如此。例如机器的消费,属于生产性消费。消费规律要求机器在消费中,使用期限要尽量延长。马克思认为,在价值创造中,不能让机器因不使用而使它们白白地被浪费掉。他说:“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3]机器投入使用,机器的价值就会实现。机器使用期限的延长,就是价值积累。这个道理与前面所举的汽车价值积累的道理相同。消耗原材料形成新的使用价值,人们追求的是过程时间的缩短。对于机器本身的消费,人们追求的是过程时间的延长。
为生产服务的消费矛盾的解决,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要尽可能地缩短服务的时间,提高服务的效率,尽可能地延长服务本体的消费时间,比如,机器的效能越来越高,使用期越来越长。这是人的科技劳动的成果。
不论是产前、产中还是产后的服务,服务的过程形成价值。不过,服务价值随产品的使用价值投入使用而实现。所以,服务业的劳动,既包含了价值创造,又包含了价值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越流畅,实现的价值也越多。所以,服务业所实现的价值,既有从事服务业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有产业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服务业本身也进行价值积累,因为服务业的服务并入了生产过程,它的价值积累服从生产价值积累规律;因为服务是一种消费过程,它也遵从消费价值积累规律。不过,服务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的价值而非进行价值创造和创新。所以,在GDP的统计中,不应该认为它比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还要大,比价值生产还重要。无论如何,价值只有被创造出来,被生产出来,才能谈到实现。因此,GDP应该分为自然资源价值、生产制造业价值、生产服务业价值和其他服务业价值加总计算。必要时,还需对产前服务业、产中服务业、销售业分别统计,以发现使用价值的使用情况与价值的实现程度。更细致的统计将为有计划地调节生产提供更有用的参考资料。当然,服务业的价值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忽视。
在生产和生活消费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耗,原有财富的状态发生变化,可能转化为另一种有用事物,也可能转化为无用事物或有害事物;可能实现正价值,也可能实现负价值。人们之所以高度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就是人们在实现有用事物的正价值时,努力避免实现负价值。有害事物实现的是负价值,但不能说实现了负价值就必然是有害事物所引起。
(2)为劳动力或劳动力的形成过程服务的消费,是直接延长劳动力的生命价值和劳动力有效使用期的消费。例如,医疗服务、餐饮服务等是直接为人的生存消费的服务。从事医疗、餐饮等服务业人员的劳动,本身形成价值,他们的劳动价值可与他人的劳动力价值相交换。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自然价值和社会获得性价值。劳动力的自然价值由生育率、劳动力的寿命、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时间所决定。劳动力的社会获得性价值由劳动力成长时的各种费用所组成,其中包括吃、穿、住、用、行的费用,教育费用,培训费用,医疗费用等。
由于劳动力有纯消费期即未成年期和老年期,所以,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期即创造期如果相对延长,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补偿纯消费期的价值消耗后还有剩余,促进社会进步。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是服务性劳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使用率,延长劳动者的寿命,从而延长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期即价值创造期。他们的劳动价值与他们服务对象的价值即劳动力价值相交换。他们的价值创造服从消费价值积累规律,适用等式Δa=a1-a0。
例如,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新中国刚成立时为34岁,现在提高到73岁。原寿命过程为a0,现寿命过程为a1,代入等式Δa=a1-a0,则医务工作所积累的价值为:73岁-34岁=39岁。
虽然说医生的工作是服务性劳动,服从消费规律,但对于他们本身来说,是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要服从生产性规律,要求他们提高劳动效率。保证更多人的健康,能治好更多的病或让更多的人不生病,是他们最高的劳动效率。现在,我国的医疗事业需要发展,但公共卫生防疫事业、劳动保护事业、科学营养事业、保健体育事业更需要发展,我们必须把疾病预防和科学营养保健业、保健体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对延长人的自然寿命从而延长劳动力有效价值创造期有重要意义。卫生部门除了医疗事项外,应该成立健康保健机构,对人们进行合理膳食、健康锻炼指导。应该加强疾病预防工作,不仅要治已病,更应防未病。当然,人的寿命的延长,疾病的防治,劳动力有效使用率的提高,与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创造和价值积累有很大关系,但也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人是一个在不断学习继承中进步,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创新的动物。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经验、智慧也随之增加,其创造力会像喷泉一样涌现。如果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期增加,创造的价值增多,社会进步就会加速。因此,如果劳动力有效使用期相对延长,就要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作用。一方面,要让他们给年轻人腾位子,毕竟年轻人精力旺盛。另一方面,要创造发挥他们智慧的平台,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比如,创办老年工厂,实行自由上班制度;成立老年社会事务顾问团、老年科学技术咨询指导团、老年史志编辑室、老年文化发掘部;成立老年协会,协调老年各机构与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等等。
餐饮业的服务与医疗服务的道理相同。
从事医务、餐饮等服务业的工作者也有其自身的自然价值和社会获得性价值。他们的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遵循劳动力价值的实现规律,他们的劳动力价值需要通过他们服务对象创造的价值和实现的价值来补偿。
(3)精神性消费是微观物质消费,精神性产品生产遵从生产性规律,消费遵从一般消费规律。生产性规律追求过程快、生产率提高、产品形成时间短、单位产品价值低,生活性消费规律要求延长产品使用过程的时间。
例如,人类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主观上来说,是人展现追求美好和幸福天性的需要,就如劳动是人的天性和需要一样。人天生就是会劳动的动物,人需要劳动,需要劳动积累;人天生也是爱美的动物,美就是人身体的各部分和谐、人体与环境的和谐以及由和谐引发的微观物质变化使人产生的幸福感和欣快感。唱歌、文艺、旅游等等的服务,就是这种使人体的各部分产生和谐共振的美感服务。但歌唱家和文艺表演者的劳动产品既是创造过程,也是消费过程,唱歌是边创造边消费,创造完毕消费也完毕。为了延长消费期,人们用录音录像的办法保留被歌唱家演唱的歌曲。如果歌唱家演唱的歌曲,不是本人创作的,而是别人的作品,那是一种分工合作,创作歌曲的过程与演唱的过程都是生产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生产性规律,即创作的歌曲越多,每首歌的价值越低,演出越频繁,实现价值越多。但同时它也遵循生活消费规律,为了实现更多的价值积累,必须延长歌曲的使用寿命,一首歌曲被演唱,应该经久不衰。
歌唱家、文艺家的劳动价值,与听众的劳动力价值相交换。歌唱家、文艺家的天赋,是他们的自然使用价值。歌唱家、文艺家的演出报酬,是他们的自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的混合物。歌唱家、文艺家的缺乏,是歌唱家、文艺家的自然生产率较低的缘故。由于这种低的生产率,使他们行业的劳动力平均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较高。虽然他们之中的个别人由于自身劳动力价值超过了行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超出的部分价值不能实现,但由于市场在供不应求时,价格由较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他们行业整体的劳动力价值能以较高的价格实现。再则,由于他们的劳动是一种高效率的劳动,他们的生产过程就是消费过程,中间没有流转环节,他们的个别劳动产品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们产品的价值能够较多地实现。如果加进垄断因素,他们还有可能实现超额价值。
为别人提供性服务的行为,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自然价值进行价值交换的消费行为,遵从一般生活消费规律。性服务者利用自己身体的自然价值,供性需求者消费。性服务者的身体是自然物,有自然价值,自然价值与在生长期父母给予其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构成了性服务者的劳动力价值。性服务者在提供性服务时,用自身的自然价值和父母给予的生活资料价值,用自身的劳动力价值来换取一般的等价物,消费着自己的生命过程。受自然生产率的影响和社会力量的强制,性服务者的数量较少,所以,这个行业的劳动力社会必要价值较高。价格实现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因而他们的劳动力价值能以较高的价格实现。但无论如何,这种行为对社会财富创造来说,没有丝毫增加,也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由于女性担负着人类社会本身的再生产任务,所以,以损害女性的生命和人类的劳动力再生产为代价的卖淫嫖娼现象,应被社会摒弃。当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任务不再由女性负担时,性自由就会成为必然,人们会把它看作是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享受,不再拿身体与价值相交换,卖淫嫖娼丑恶现象就会绝迹。
旅游业的价值实现基础是垄断,是以自然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相交换。关于垄断的价值实现原理,将在第十三章论述。
(4)从事提高劳动者技能工作者的消费价值,要在劳动者实现的生产价值中得到补偿。例如,教育和培训服务,如果撇开教育培训工作者的科学研究部分,只就教育培训工作者教书育人、技能传授来说,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对可能劳动力(成年人接受培训时也被视为可能劳动力)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训。通过他们的劳动,使可能的劳动力继承前人积累的价值,掌握前人创造价值的方法和今人新发现的价值创造方法。尽管他们的劳动本身形成价值,但他们的劳动价值要在可能的劳动力成为现实的劳动力投入使用后所创造的价值中给予补偿。他们的消费价值,除了作为一般人的消费遵从生活消费性规律之外,他们的工作性消费,归并于生产性价值消费,遵从生产性消费规律,即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越高,传授知识的速度越快,学员掌握的知识越多,表示他们的劳动效率越高,将来创造的使用价值越多,单位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越少。如果他们能够使较多的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单个学员的培养费用下降,将来单个学员创造的价值对他们的价值补偿量就会减少,从而为价值积累的增多打下基础。教育和培训工作者所传授的内容是前人和今人关于价值创造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做的是利用积累的价值进行生产的工作,属于一般生产力的继承和科学推广工作范畴。但是,毕竟可能的劳动力不是现实的劳动力,现实的劳动过程是劳动力使用价值发生效用的过程。教育培训工作者和学员都是要消费生活资料的,如果大批的可能劳动力不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或现实的劳动力不能投入劳动,则他们的生活消费价值得不到补偿,社会的价值积累会减少。因此,教育培训的规模一定要与劳动力能够发挥作用的情况相适应。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培训、科学技术推广等教育培训要成比例地发展。
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平均劳动报酬量,应以某一时期科学技术对价值创造的贡献量的平均水平决定。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具体报酬,应围绕平均报酬上下波动。至于有些教育培训工作者在对前人和别人的价值积累、价值创造新方法进行传授的同时,有了科学技术新发现、新发明,则新发现、新发明的部分,属于科学技术价值创造和创新范畴。
(5)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是另一种类型服务的劳动,这种劳动,与社会官员的劳动性质一样,是一种管理劳动。管理劳动本身形成价值。但他们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补偿,属于另一种形式,在十二章论述。
军队、社会治安人员的劳动,是保护已经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已经积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受侵害、不被毁灭。他们的劳动价值,是他们直接保护财富价值的等价。随着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战争、抢劫、破坏等行为将逐步减少,军队、社会治安人员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保护性消费会大大降低。军队是现存社会唯一以抢劫和反抢劫为目的的集团。全球各国军队数量的逐步减少,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但是,当一个国家虎视眈眈想要侵略别国的时候,将要被侵略的国家若不发展军事强力以随时准备抵抗,那就是幼稚了。以暴制暴现象最终将被人类所抛弃,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情况下还有存在的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