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生产与价值转移

机器生产与价值转移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能源物质的自然价值被通约,但它们的自然效用产生效率,效率影响产品的价值,从而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价值的实现。但由于太阳能的自然价值比煤少,采用太阳能生产的产品价值也必然比采用煤炭生产的产品价值少,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少,实现的价值就会增多。所以,在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受到了许多限制,利用太阳能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多于利用煤炭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价值量也相对较少。

二、机器生产与价值转移

机器的基质物质价值、劳动积累价值、机器在生产中消耗的能源物质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生产中发生转移,不会增殖,被转移的价值通过机器的效用表现出来。只有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劳动力和从事具体生产的劳动力才创造剩余价值。

1.机器生产与价值转移。

(1)能源物质价值的转移。动力机的主要工作是转变天然能源物质的能量做功,改变事物状态,使无用事物成为有用事物。

自然、人或人工自然都可以通过转化内能做功。自然转化能量的现象我们是经常见到的。例如,太阳光照晒树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储存起来。如果人们把树木当柴烧,树木中储存的内能又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供人取暖或做饭。人工使事物内能发生变化的过程是人的科学技术使然的。例如,人们把河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利用电能通过各种电器对事物做功,转化事物的状态,使无用事物成为有用事物。

机器是人转化和利用能量的工具,机器在工作时消耗能量,对外做功,能量的来源是能源物质。机器在进行能量转化时,不是自然转化,而是在人的控制下转化,是人利用自然规律进行转化,是人的劳动对自然过程的影响,是自然价值的实现。所以,不能把机器转化能量过程形成的价值看作是机器自主创造的价值。例如,太阳能不受人工影响,晒热水,形成雨,对农作物有利,使农作物增产,这是自然生产力,是自然力创造价值。但是,如果人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电能开动机器进行价值创造,这是人的劳动的结果,是人的劳动创造而非自然创造。

机器使用的能源物质价值,由自然价值和人的劳动价值构成,在交换过程中,人们常把自然价值按等值通约。虽然能源物质的自然价值被通约,但它们的自然效用产生效率,效率影响产品的价值,从而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价值的实现。这是利用不同能源物质创造的价值有多有少的原因之一。

由于自然生产率不同,自然能源物质的自然价值也是不同的,利用它们进行劳动创造的价值也不同,利用不同能源物质创造的价值有多有少。假定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等的自然价值都与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同,它们可以通约。但是,由于它们的自然生产率不同,一定数量的不同能源的自然价值也不同。比如,太阳能的价值与煤炭的价值相比较,因其自然生产率不同而价值量相差很大。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折算为标准煤,太阳的自然生产率为每秒6×106吨标准煤,辐射到地球上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价值是figure_0358_0043秒。由于机器生产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能量,所以采用太阳能做能源进行生产和采用煤做能源进行生产,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样大小的能量做的功是一样的,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效率也是一样的。机器通过转化能源物质的能量做功,作用于劳动对象,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把自然能源的自然价值、开采和使用自然能源物质的劳动价值、开动机器的劳动力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通过效率体现出来。但由于太阳能的自然价值比煤少,采用太阳能生产的产品价值也必然比采用煤炭生产的产品价值少,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少,实现的价值就会增多。虽然煤炭的自然价值多,太阳能的自然价值少,人们采用太阳能生产将会实现更多的价值,但是,由于人类对煤的利用已有数千年的科学技术价值积累,而对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和技术还不成熟,对太阳能的科学技术价值积累还不多,利用太阳能还需要付出比利用煤能多得多的劳动。所以,在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受到了许多限制,利用太阳能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多于利用煤炭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价值量也相对较少。

人类今后利用自然能源的方向,是利用自然生产率高,单位高能物质相对价值量少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气体能、地热能等等。能源物质的自然价值也和其他一切事物的自然价值一样,如果被人使用,其价值得以实现,如果不能被使用,其价值不能实现。有些价值的实现需通过交换,有些价值的实现不通过交换。之所以现在人们认为太阳能没有价值,是由于太阳能的自然生产率高,太阳能的单位价值量太少,人们不需经过交换就可使用太阳能。人们之所以还不能广泛利用太阳能,是由于人们对太阳能还没有有效的利用方法,甚至太阳能还会强加于人,对人造成危害。例如,太阳照射力强,即使人们不需要,也没有办法让其减弱照射量。在天旱时,太阳光越强,旱情会加重,太阳能会造成负价值。在寒冷的季节,人们需要太阳光的温暖时,太阳光却很弱。人们要想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必须经过劳动,找到更好地利用和转化太阳能的办法。现在人们建造温棚种蔬菜,就是利用太阳能创造价值的行为。人们利用太阳能发电,更是对太阳能自然价值的利用和实现。当人们越来越脱离自然状态,由自发向自为发展的时候,原来被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其价值会在人的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创造中展现出来。

水的价值存在也和太阳能的价值存在类似。人们对水循环规律的认识还不充分,计算起来还很麻烦。但一定量的水的价值是一定的,对它的计量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人们可以把水所含的能量折算成发电量,与其他能源物质价值相比较;水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把一定量的水与人的生命价值相比较,人的生命价值可以以生存年限为依据,也可以以创造的使用价值的价值量为依据;水是氢氧化合物,可以用氢和氧的含量作为与其他物质价值对比的依据;等等。

凡是物质,都有能量,都有其本身的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其他物质,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价值。由于人们对能量的利用率有高有低,利用等量同种类的能源物质创造的价值也不是相同的。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即使人们对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利用能源物质转化的有用事物较少,能源物质的全部价值也是要计算进新产品价值中的。所以,人们必须要提高能源利用率。

人是能够主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量的动物,在开发利用能量中分工合作,使人的合力增大,使利用和开发天然能量的过程加速、范围扩大,因而人成为社会的人。当人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利用所有权不择手段地利用能量转变无用事物为有用事物时,人就还未完全脱离动物界。所以,人类必须在改变自然的同时,改变自身,力求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使人彻底脱离动物界。

人类关于能量的获得、利用和开发,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例如,自从人类发现了火,利用了火,特别是在掌握了取火技术之后,人类利用火烤食物、冶炼金属、制造劳动工具,开始从蒙昧时代向前迈进。当人们把畜力当成自然能源时,有意识地驯化动物,导致人类社会农业与畜牧业大分工,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但也随之出现把人力当畜力的情况。当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的燃烧成为新动力源泉时,人力被新动力替代,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当电力被广泛使用,人们在使能量转化时,不仅使用动力更便利,而且对环境污染大大减轻时,人类进入了电子文明时代。如果人类利用太阳能——地球上的能量大多是由于太阳能的积累而存在——而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时,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太阳能文明时代。与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能量制造出更多更实用的使用价值一样,人们会像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那样利用太阳能直接合成食物,太阳能时代就会成为真正的绿色文明时代。到那时,以任何形式存在的自然都不会受到污染,以任何形式存在的自然的能量都会被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的价值在被人类模仿在自然循环中被利用,被实现。到那时,人才会真正以自然界一分子的身份,处于自然之中,享受自然。

(2)机器自然基质价值的转移。机器自然基质的价值在生产中会随使用价值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被归并于劳动过程,被劳动力通过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与新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合二而一。自然基质的自然价值如铁质机器的铁的价值、铝质机器的铝的价值、合金机器的合金的价值等,有一部分可以通约。由于自然生产率不同而没有被通约的部分,在新产品价值实现后得到补偿。

(3)机器对劳动积累价值的再现。劳动力在工作中,通过机器转化能量做功形成新产品,使机器的价值在新产品中显现,机器的价值通过人的劳动转移到了新产品中。

在现实劳动中,作为过去积累劳动物化的机器,不仅含有积累的价值,而且含有现实科技劳动的价值,这两部分价值都要通过机器生产再现。如果过去劳动积累的物化价值为ΔX,这是过去的科技劳动的结果,适用等式ΔX=X0-X1。X0是原过程,X1是新过程,ΔX是它们的差。如果现实的科技劳动使产品形成过程的时间在已经缩短了的基础上再缩短,这就是另一个新过程。设这个新过程为X2,则机器生产的新产品体现的就是以X1为原过程,以X2为新过程的原过程与新过程的时间差,如果用ΔX2表示这个时间差,写成等式为:

ΔX2=X1-X2

在X0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缩短了的形成过程时间,则缩短了的过程时间可被视为ΔX'2,写成等式为:

ΔX'2=X0-X2

由于人们的创新活动在不断地进行,机器在不断地改进,新产品形成过程不断地缩短,价值积累量不断变化。如果机器生产的新产品体现的是以Xn-1为原过程,以Xn为新过程,则它们的时间差为:ΔXn=Xn-1-Xn。如果在X0的基础上计算积累的价值,则积累的价值为ΔX'n,写成等式为:

ΔX'n=X0-Xn(n=1,2,3,……)

例如,在使用机器生产前生产一件产品为10小时,视为X0,采用机器生产后,生产同样品种、规格的一件产品为6小时,是X1,根据等式ΔX=X0-X1,10小时-6小时=4小时,4小时是科学技术劳动价值通过机器产品的再现。如果又采用改进了的新机器进行生产,生产同品种、同规格的一件产品为3小时,是X2,根据等式ΔX2=X1-X2,6小时-3小时=3小时,3小时是新的科学技术劳动价值通过新机器产品的再现。如果以使用机器生产前的产品价值10小时计算,则采用新机器缩短的总时间根据等式ΔX'2=X0-X2,10小时-3小时=7小时,科学技术积累了7小时的价值。

由于新产品价值量随机器的性能改进而不断变动,从而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断变动,这就给人以假象,似乎机器在不断地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是一种错觉。机器始终是人的劳动工具,价值始终是人的劳动创造的。马克思说:“工人把工具当作器官,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活动赋予它以灵魂,因此,掌握工具的能力取决于工人的技艺。相反,机器则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而具有自己的灵魂,它为了自身不断运转而消费煤炭、机油等等(辅助材料),就像工人消费食物一样。”[1]人的劳动,就是模仿自然、利用自然改变自然事物的状态,变无用事物为有用事物的过程。人制造机器,是为了模仿自然;人利用机器创造价值,是为了利用自然;人模仿自然人,创造“机器人”,是为了按照人的劳动规律创造价值。

由于自然生产率不同,机器的一种自然基质的劳动积累价值与另一种自然基质的劳动积累价值不同,所以在新产品中所含的转移价值也不相同。人们只能把积累价值相等的部分通约,对不相等的部分付出等价,只有这样,才对买卖双方是公平的。例如,富铁矿和贫铁矿的含铁量不一样,这是自然生产率所致。如果一样的铁矿石由于技术不同而致出铁量不一样,这是劳动生产率不同引起的。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单位铁的价值,从而影响到机器的价值。铁的冶炼与铝的冶炼、钢的冶炼时间长短不一样,技术不一样,价值积累也就不一样。假如铁的冶炼历史时间长,铝的冶炼相对于铁来说历史短,钢的冶炼历史相对于铝来说时间更短,显然,铁的价值积累大于铝和钢的价值积累。人们在实际中,会根据生产率,采用同一时期的铁、铝、钢的比价,付出与之相对应的等价。价值积累相等的部分,则予以通约。

(4)劳动力价值的转移。劳动力通过做功,把自身的自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把自身消耗的食物的能量通过做功转移到新产品中。劳动力相对于新产品,是机器,相对于机器,是能源物质。至于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与否,与科学技术有关,与权力强制有关,也与劳动中的劳动力价值转移的方法和能量利用有关。

2.机器的效用价值。

人们制造机器是为了让机器发挥效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效用只有大或小而无多或少的区别,价值只有多或少而无大或小的区别。机器发挥效用的过程形成价值,其价值量用机器实际效用的时间来计量。在购买机器时,人们付出生产机器价值的等价获得机器的社会平均效用价值预期,有人常常把机器的有效使用期误认为是机器的实际效用价值,这是没有区别有效使用期和实际使用时间的缘故。当然,人们常常把机器的有效使用期换算为实际效用时间。如果机器的实际效用价值多于机器的预期效用价值,则形成价值积累,适用等式:Δa=a1-a0。a0为机器的社会平均预期价值,a1为机器实际效用价值,Δa表示机器的实际效用价值减去预期效用价值的差,是机器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实际总效用价值的积累。如果机器的实际效用价值小于预期,会影响新产品的价值。例如,机器为假冒伪劣产品,不能达到一定使用预期。机器的效用价值会影响效率,因为效率就是效果与效用价值的比值。如果效率一定,则总效用时间越长,总产品数量越多。如果单位产品所含的效用时间越短,则生产率越高,总效用时间相对增多。假冒伪劣产品由于总效用时间短,因而影响产品使用价值的质量和数量,影响效率,从而影响产品的价值。

3.资本有机构成与价值生产。

由于机器和生产资料(包括能源物质)的自然价值、过去劳动积累的价值有一部分被通约,所以,在新产品中,人们一般不再对这部分价值进行计量。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对字画、古董、沙漠中的水等物品垄断或自然短缺的情况下,这些价值才会显现、实现和被计量。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计量转移于新产品中的用等价购买的生产资料开采价值、人工自然的劳动价值、未超过专利保护期的科学技术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但是,被通约的价值在生产中并不是没有意义。价值并不创造使用价值,但价值如果不转化为使用价值就不会增殖。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以一般生产力即以科学技术为媒介,以从事具体生产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为载体。当积累的价值通过人的劳动转化为机器时,机器所有权人就可能利用权力把机器当作资本,当作剥削的工具。机器被当作资本,不是它本身的价值会增大,而是由于机器所有权人通过权力强制性地把劳动力并归于机器,强迫劳动力按照机器所代表的积累的价值、积累的一般生产力的效率进行劳动,并使劳动力创造出超出自身的剩余价值。如果生产资料是公共的,机器就不会成为资本,而会成为创造公共财富的工具,成为人们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成为人们获得更多自由时间的工具。马克思说:“机器体系不再是资本时,它也不会失去自己的使用价值。”[2]

机器作为积累的价值和现实科学技术的物化,作为最重要的劳动资料之一,与现实的活劳动相结合,创造现实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推动的生产资料是一定的。在价值生产中,表现为劳动价值与生产资料价值成比例。当积累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价值物化为机器时,意味着生产资料价值增大,活劳动价值减少。机器作为人的器官,它的科技含量越高,使用价值越大,代替人的劳动量也越大,人所付出的劳动量就越小。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就是对这一比例关系的概括。马克思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比可变部分日益相对增长的这一规律,在每一步上都由商品价格的比较分析所证实(像前面已经说明的),不管我们比较的是同一国家的不同经济时代,还是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只代表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或资本不变部分的那个价格要素的相对量,同积累的增进成正比;用来支付劳动或代表资本可变部分的另一价格要素的相对量,一般同积累的增进成反比。”[3]

价值积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价值积累越多,说明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机器是价值积累和科学技术的物化,机器的生产率越高,说明一般价值物化越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映了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价值物化水平的高低、对劳动力的解放程度。假如不变资本价值为90C,可变资本价值为10V,不仅表示机器所含的过去的劳动量较多,而且表明科技劳动的含量高,还表明由于人的劳动积累,科学技术进步使活劳动得到更大的解放。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权的限制,劳动者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解放,反而由于这种含有高科技的机器效率高,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而受到排挤,使生存受到威胁。以少量的活劳动转移多量的无酬公共价值为己有,资本家欢欣鼓舞。资本有机构成越低,表明积累价值的利用率、物化率越低,科技含量越低。如果不变资本的价值为80C,可变资本的价值为20V,它表明不变资本中的科技含量为中等,积累的价值利用和物化率为中等,代替的活劳动为中等,活劳动转移的无酬公共价值量为中等。如果不变资本的价值为70C,可变资本的价值为30V,它表明不变资本中的科技含量较少,积累价值的利用和物化率较少,代替的活劳动较少,活劳动转移的无酬公共价值量较少。所以,资本家会拼命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以获取无酬公共价值。如果不消灭私有制,让资本继续占有公共生产资料和公共无酬劳动,如果不实行社会公共福利制度,使人们平等地享受公共劳动积累的成果,这对于总体工人来说,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2月,全国全部工业资金只有91亿元(不包括手工业),其中国营工业(包括公私合营工业)为70.9亿元。[4]但社会生产却快速发展,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掌握了政权后,为实现人类千百年来不懈追求的公正、公平而奋斗,采取了诸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措施。尽管先贤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经犯了急性病,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以“一眚掩大德”,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们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贡献,也不能否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把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立起来。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会因单位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短而获得较多的利润,它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不仅大多能够实现,而且被通约的一部分价值也可能实现,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会因单位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而使一部分价值不能实现。这种价值损失,不是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品价值转移到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品价值中,而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品的价值有一部分不能实现。

把无酬公共价值据为己有是资本的本性,资本是利用权力和生产条件达到自己目的的。资本依据自己的本性采取的追逐利润的手段有时对社会生产有利,有时对人们造成损害,这要具体地深入地进行分析。例如,资本服从人类社会生产的规律,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减少从事简单劳动的活劳动,增加从事相对复杂劳动的智力活劳动,采用机器人生产,对社会生产有利,对劳动者也有利。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资本服从人类生产规律的生产与资本利用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进行压榨和剥削的生产相混淆。任何形式的生产,如果不服从生产规律,就会灭亡。一方面,资本在服从人类社会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求生存;另一方面,资本又在自己生存的基础上破坏人类社会的生产。所以,资本最后的结局是自身得到改造,恢复价值代表的本来面目,成为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工具。如果资本家刻意利用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手段压榨别人,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则这种手段就很可憎。如果有人为利用这种手段进行剥削和压榨的行为辩护,则这种人就很无知。尽管有的人头上戴着五光十色的头衔,如教授、学者、院士、作家。那些被人们称为黑包工头、黑砖窑主、黑煤矿主的人,则是十足的利用权力获取公共积累的无酬价值并无视人的生命价值换取剩余价值的无赖。

4.机器不生产剩余价值。

机器的生产率是活劳动的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活劳动能够生产剩余价值,机器生产不生产剩余价值?

机器不创造剩余价值。机器在劳动力的作用下转移价值、再现自身的积累价值。

(1)机器自然基质的价值只发生转移,一般不会增加。机器自然基质部分的价值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基质由于磨损而致形态变化或消失,这部分价值需要在新产品的价值实现后得到补偿,这部分价值一般情况下只会减少,不会增加,我们可把它看成是转移。一般情况下机器被转移的这部分价值是负价值,有时可能也会是正价值。机器基质损耗的第二种情况是机器由于自然作用而失去使用价值,如机器生锈而使机器失去部分效用。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是相伴的,因而这部分价值也需要在新产品的价值实现中得到补偿,我们也把它看作是负价值转移。

(2)机器体现的积累价值在生产中再现而不增加。机器是积累价值的物化,体现的是价值创造过程的时间缩短。机器生产适用价值生产的等式ΔXn=Xn-1-Xn,或等式ΔX'n=X0-Xn(n=1,2,3,……)。机器是ΔXn或ΔX'n的代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操纵机器把机器的价值再生产出来,ΔXn或ΔX'n作为过去沉淀的价值在产品中再现,这是机器所体现的积累价值的再现,不会增加。

(3)机器生产使用的能源物质的价值只转移不增加。机器在工作时,之所以产生很高的效率,是因为机器利用和转化了较多能量,对事物做功,使无用事物变为有用事物,使价值量增加。机器制造使用价值的过程,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种对应的能,而能量是守恒的。任何一部机器都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对事物做功时,必须消耗能量,因而价值的增加是以能源物质的消耗为代价的。而能源物质的自然价值无法估量,人们一般把它们视为与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同,在交换时把它们相等的部分通约了,人们在交换时付出的,只是由于自然生产率不同而致开采、利用它们的不同劳动价值的等价。如果有人利用权力使被通约的某一部分价值再现,再现的部分也不是剩余价值。

机器消耗的能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影响,能量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总有一部分被浪费,或做了无用功。但是,做了无用功或被浪费的能源物质的价值,也要在新产品的价值实现中得到补偿。机器利用能源物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不但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还要损失一部分价值。人类使用的能源物质越多,价值损失也越大。

人们利用能量增加使用价值,从而增加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能量做功,增快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速度,缩短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变,使能量转化为有质量的使用价值,例如植物的叶绿素可以转化光能为一定的质量。人们对后一种能量利用的方法目前还很不成功,所以在这方面的价值计量方法也较为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后一种方法会有较大的突破。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依靠人类的劳动积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虽然说机器转化的能源物质价值会在新产品的价值实现中得到补偿,但每一种能源物质的价值都不是一样的,每一种能源物质的开采和利用的方式方法都不是一样的,尽管它们的自然价值有一部分可以通约,但现实开采、利用能源物质的劳动价值不能通约,未超过专利保护期的科学技术价值不能通约,如果以能源物质社会平均价值来计算机器制造的使用价值的价值,那么,有的机器制造的使用价值的价值可能因低于社会平均价值使实现的价值增加,从而超过自身的价值,但超过的部分不是机器创造的。

如果机器转化的能量相同,但由于自然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不同,单位能源物质的价值也是不同的。例如阳光辐射到地球上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自然价值仅为figure_0369_0044秒,所以,单位产品中所含的由机器转化的能源物质价值不都相同,也就影响到了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实现时,价值量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单位产品的价值一般能够实现,而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品价值有一部分不能实现。所以,机器利用的能源物质价值越少越好。如果我们的机器都可自动采用光能生产,就会开创出另一片创造财富的新天地。

节能产品因改变了能量转化方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使产品形成过程时间缩短。节约能量、增加产品数量,是人类价值创造的方向,但这要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

(4)机器的消费价值积累不是剩余价值。机器实际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机器的消费过程,这个过程形成的价值是效用价值,总效用价值如果超过购买机器时的预期价值,形成价值积累,适用等式Δa=a1-a0。a0为消费开始前的机器预期效用价值,a1为机器实际消费效用价值,Δa为它们的差,这不是机器创造的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机器不知道节约,使用机器的人知道爱护机器,是人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细心操作或采用了新技术才使机器的实际使用时间超过了预期。

(5)机器的残值不是剩余价值。如果机器的材料坚固耐用,机器即使按设计使用寿命在报废后还有残值,但这不是机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机器基质价值的一部分。

(6)机器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机器不仅不能创造剩余价值,还会发生有形的或无形的损耗。如果机器的主要零部件失去效用,整个机器不能运转,机器的价值不能全部实现,这是机器的有形损耗。如果有新机器代替了原来的还可以使用的旧机器,机器发生无形损耗。马克思说:“只要同样结构的机器能够更便宜地再生产出来,或者出现更好的机器同原有的机器相竞争,原有机器的交换价值就会受到损失。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使原有的机器还十分年轻和富有生命力,它的价值也不再由实际对象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而由它本身的再生产或更好的机器的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了。因此,它或多或少地贬值了。”[5]人们拼命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新机器的目的,是为了采用新科学技术使机器的制造过程缩短从而使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或者是为了使积累价值通约量增大而使机器的价值降低从而使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5.在机器生产中,只有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

在机器生产中,只有劳动力能够创造剩余价值。虽然劳动力也像机器一样通过生产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劳动力转移的价值是自身的自然价值和能源物质的价值。自然价值是人体本身的价值,能源物质的价值是人的食物价值。但是,劳动力却会创造出机器不能创造的剩余价值。

(1)劳动力有社会获得性价值而机器没有这部分价值。人只有长到一定年龄才能劳动,他的生长期的生活费用是由他的长辈给予的,所以,他在转移自身的自然价值、由于劳动所必须耗费的能源物质的自然价值、劳动积累的价值时,也耗费了长辈给予他的成长费用的价值,但他的这种消费并没有被资本家补偿。资本家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只是劳动力实际使用时那部分效用预期价值的等价。资本家把劳动力当作机器,这是血汗工厂时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普遍方法,受到了马克思的猛烈批判。正因为如此,资本家在工人的反抗下,被迫按劳动力有效使用期的平均值的某一份额付给劳动力报酬。即使如此,劳动者仍然得不到其一生平均价值的某一等份,而劳动力在劳动中是必须创造出自己一生价值的平均份额以补偿社会获得性价值的。所以,资本家若不按劳动者一生平均份额给予报酬,则资本家就剥削了劳动力在有效使用期内创造的相对剩余价值。例如,劳动力的生存时间是80年,20岁时参加劳动,在劳动力出生后成长的20年的生活价值是由前辈给予的。假若劳动者60岁退休,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期是40年,则劳动力在有效劳动期的40年内必须生产出80年的价值。为达此目的,劳动力在劳动时必须提高其效用的使用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付出更多的劳动量,必须用1天的时间生产2天的产品或者更多的产品。如果资本家只按1天的劳动时间给付劳动报酬,劳动力的社会获得性价值就得不到补偿,因而劳动者只有以损害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补偿这部分价值。而机器则不同。机器没有生长期,机器不必补偿社会获得性价值,机器从资本家购买那一天起,投入使用还是不投入使用,每天都在消耗其平均价值的等价部分,这些价值是由资本家付出的。所以劳动力可创造剩余价值而机器不能。

(2)劳动力的能源物质价值得不到足额补偿还能继续工作,而机器若得不到补偿就会停止工作。劳动力必须补充能量才能进行工作,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但由于所有权不同,资本家不会付给劳动力一生平均价值的等价,因而劳动力的生活水平下降,使维持劳动力生存的能源物质价值得不到足额补偿。劳动力即使在维持其生存价值得不到足额补偿的情况下,即使吃糠咽菜也必须工作。而机器则不同,机器是投入多少能源物质,转化多少能源物质价值,如果停止投入能源物质,机器就会停止工作。所以,劳动力可以在权力强迫下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而机器则不受权力压迫,因而也不生产剩余价值。

(3)劳动力时时处于贬值中,资本家从劳动力贬值中受益,而机器如果贬值,资本家则会遭受损失。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劳动力贬值是劳动者自己的事,而机器若贬值,受损失的则是资本家。因为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降低,劳动力的生活资料价值也不断降低,从而再生产的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等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而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却一如既往,因而资本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代表资本家利益的掌权者通过货币贬值的办法,可使劳动力的报酬贬值,并使这种利用权力的剥削成为一种常态,可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才有凯恩斯关于利用通货膨胀的方法刺激需求的典型的利用权力进行剥削的理论出现并得到资本家的吹捧。机器与活劳动不同。机器已由资本家付出了它的全部等价,如果有更先进的生产率更高的新机器出现,意味着购买的机器已经过时了,生产率相对降低。而生产率相对降低,就是单位产品的时间延长,资本家要承担产品价值超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部分不能实现的风险。

(4)由于劳动力的使用权和机器的所有权都是资本家的,所以,劳动力的劳动虽然转移了属于公共的前人劳动积累的价值、自然资源的价值、超过专利保护期的科学技术价值,但被劳动力转移的公共价值却被资本家利用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了。人们只看到了资本家利用权力占有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把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视为剥削,而没有弄清机器是前人积累的公共价值的代表,容忍资本家对劳动力通过机器生产再现的前人积累的公共价值的占有。人们没有弄清权力剥削是一切剥削现象的根源。当权力剥削被某种生产方式掩盖时,人们追求的是改变生产方式。人们放松了在生产方式被改变后,对特权、贪污、腐败等利用权力剥削的警惕和限制。

(5)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的科学技术劳动。爱迪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但这一分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6]人利用体力转化能量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如同自然一样的价值创造活动,没有特殊意义。只有人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转化能量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才是人的特性的体现,只有人才会创造剩余价值。

任何人的劳动都渗入了科学技术的因素。有的人的劳动科学技术含量高,有的人的劳动科学技术含量低。例如,在建筑工地上的搬运工,好像是最不懂科学技术的人了,其搬运量远不如起重机。但是,机器不知道把某一块砖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把钢筋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把石子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不知道水泥、沙子、石子混合的比例怎么确定,而人知道,人比机器高明。就是起重机,也是人创造的,不是机器创造的。如果用机器制造起重机,制造机器的机器也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总之,是人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过程的时间不断缩短,而非其他。

6.机器生产体现了人的特性。

机器生产是高效率的生产,它把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1)采用机器生产,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机器本身不仅代表着新的缩短了时间的生产过程,而且还代表着缩短劳动时间的社会协作。例如电脑的使用,如果没有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没有数学的最新发展,没有金属材料的最新成果,没有不同领域的人们的协作,电脑就生产不出来,更不会广泛被使用。

(2)采用机器生产,体现了人对自然生产的模仿能力。自然生产是连续的。人是一种自然,人会模仿自然进行生产。采用机器生产,可以再现自然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连续性使生产间隙减少、生产过程的时间缩短。例如,机器由于没有生命,可以不停地工作,使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使有效使用期与实际效用时间无限接近,没有活劳动因吃饭、休息而致生产过程中断的情况。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使生产过程时间相对缩短,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量降低,生产效率相对提高。现在工厂的生产,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制。生产者工作8小时,需要休息16小时。如果采用机器生产,由于机器不需要休息,机器生产24小时与工人生产3天即72小时的效率相同,比72小时缩短了48小时。这缩短了的48小时,可以再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人的生命相对延长,有更多的创造时间,将会生产更多的财富。所以,在20世纪的中国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时间就是金钱”,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3)机器生产的高起点,体现了人把握一般生产力的特殊能力。用抽象的方法把握客观存在,创造一般生产力,是人的特殊本领。机器本身就是社会价值积累的结果,代表着人类智力劳动的物化水平和积累程度,代表着时间已经缩短了的有用事物形成的过程。人们通过机器生产,把一般生产力实现为具体生产力,从而提高人的劳动起点,使劳动生产率一开始就较高,使单位使用价值的价值降低。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必然结果。

(4)机器把复杂劳动简单化,体现了人把握复杂事物的能力。人们把机器的自然价值、前人劳动积累价值、现实的科技劳动价值和从事具体生产的活劳动价值按照事物自然空间结构整合在一起,成为相对的自然单位,由活劳动推动,这是人把复杂劳动简单化创造财富的方法,反映了人把握复杂事物的能力。资本家之所以可以大量使用童工和使用劳动技能不太高的劳动力的原因,就是由于机器把复杂劳动简单化了。有相对较高价值的劳动力如大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只有相对较低价值的劳动力却较容易找到工作的原因,就是科学技术广泛普及的结果。资本充分利用机器把复杂劳动简单化的趋势来排挤更多的活劳动。

(5)制造机器材料的改进,体现了人对自然事物特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随着人们对自然事物特性认识的加深,制造机器的材料更加坚固耐用。例如,用铁代替木材制造机器,会使机器的寿命延长。机器的消费时间延长,分担机器价值的产品量就越大,使机器本身的价值加到单个商品上的价值部分就越少。机器生产的产品的量越大,实现的价值总量也越多;单位产品的价值小,产品就便宜,就有竞争优势,价值实现也越多。

(6)机器生产对于劳动空间的充分利用和程序安排的合理性,说明人对自然秩序的认识更加深刻。机器生产使输电线路、输水线路、原材料运输距离缩短,使生产流水线集中等等,体现了人对空间的充分利用。自然事物排列的合理性和秩序性,在人的头脑中反映为合理的程序性,机器生产程序的合理性意味着事物相互作用规律的再现。这都是采用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7.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被消灭。

资本家采用新机器,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公共积累,占有更多的人类无酬劳动。虽然机器中含有自然价值、前人积累的劳动价值,但要再现这部分价值,必须使用活劳动。机器是死的物,它不会在没有人的参与下自动创造价值。机器必须由活劳动推动,才能在生产过程中把机器的所有价值转移至新产品中。

资本占有自然价值,有的经过等价交换,有的不经过等价交换,有的经过不等价交换。例如,抢劫来的自然价值,就不必付出等价物。资本占有前人的劳动积累价值,都是无酬的。资本利用机器占有一般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这种一般生产力可以转化为多方面的具体生产力,所以人们运用一般生产力生产新机器,资本通过新机器占有前人的剩余价值积累,资本家只对受专利保护的科学技术劳动价值付出等价。代表缩短生产过程时间的新机器,含有现实的科学技术劳动的价值,含有更多的过去劳动积累的价值,因而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含有的积累劳动价值就越多,含有的现实科学技术劳动的价值就越被凸显。当新机器未被推广时,它的价值是它本身的研制过程,价值很高。当新机器被推广后,由于科学技术使劳动产品的数量大大增加,它的研制过程形成的价值被众多的机器所分摊,所以每一部机器分摊的量减少。由于在机器实现的价值补偿机器研制过程的价值时,补偿的量减少,同样的机器制造同样的产品,实现同样的价值,利润无疑会大大增加,因而好像是机器创造出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机器中所含的前人的劳动积累价值,除自然基质的自然价值外,都是由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构成的,那个被称作不变资本的价值,除了自然价值和开采使用自然价值的劳动价值之外,都是剩余劳动的积累。马克思说:“即使机器的所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所值相等,对象化在机器本身中的劳动,总是比它所代替的活劳动少得多。”[7]马克思举例说假定一台机器的所值等于它排挤的150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比方说3 000镑。但这3 000镑只是工人的有酬劳动的部分,还有工人的无酬劳动的价值部分也物化在机器里。

资本家采用机器生产,把工人的无酬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为了获取机器价值与机器所代替的活劳动的价值差额,资本家会把机器拿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较高的地区或国家使用。所以,在生产力落后的地区或国家推广机器生产,不是资本家慈善,而是因为在那个地区或国家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但这不能说明剥削有功,普遍采用机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剥削所造成的贫富分化是与人类采用社会协作劳动方式以实现人类的共同幸福富裕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虽然机器生产体现了人的特性,但资本家却利用机器生产压迫人。马克思说:“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最大限度否定必要劳动,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是资本的必然趋势。劳动资料转变为机器体系,就是这一趋势的实现。”[8]由于机器生产的连续性,也迫使劳动力劳动强度加大。机器没有人的意识,它不体贴人。只要机器转动起来,人就别想离开,这也说明机器是离不开人的。资本利用机器进行垄断性生产,既占有了活劳动的相对剩余价值,也占有了人类的公共劳动积累价值,成为资本家剥削劳动者(过去主要是掌握科学技术不多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现在主要是以智力为主的脑力劳动者)的手段和占有公共财富的手段。既然机器是仅仅支付了自然资源开采劳动价值、支付了不超过专利保护的科学技术劳动价值的等价,不支付或少量支付自然资源价值、不支付过去劳动积累价值的产物,那么,资本不断提高其有机构成,采用先进机器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支出活劳动价值的等价,充分利用和占有公共自然资源价值,充分利用和占有公共的积累价值,充分利用和占有作为一般生产力存在的科学技术的价值。这样,看似资本利用机器能够生产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实际是自然资源价值和过去劳动积累价值的再现。如果资本为了追逐利润而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同时使价值生产过程成为减轻劳动力劳动强度的过程,那么,资本就是在逐步改变自己的本性,在逐步扬弃自己。如果资本能把再现的公共积累价值、公共自然资源价值还给社会,同时逐步减轻劳动力的劳动强度,那么,资本无疑就完全否定了自己,资本主义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认识自然、模仿自然、利用自然,是人的天性,而利用权力摧残人的天性的做法,是可恶的。在采用机器生产的社会中,资本的天性正在为人的天性的实现准备条件。

利用机器进行生产,不断相对增加不变资本,相对减少可变资本,利用机器代替更多的活劳动,提高生产率,生产更多的价值,不是资本的专利,而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资本不过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发展趋势,利用所有权,蛮横地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