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迅 胡 倩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孜孜探索人类文明走向,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考人类前途和命运,囿于历史原因,他们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虽未明确提出“生态”命题,经典文本中亦鲜有对生态问题的系统论述,但他们就“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论”“生态危机产生根源论”“人类文明的最终价值取向论”等都发表了睿思哲言,为后世学者留下了生态哲学的宝贵思想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宏阔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期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人类文明 生态哲学 习近平 生态文明理论
【作 者】周光迅,浙江理工大学生态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生态哲学;胡倩,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人类的所有追求,究其实质都是企盼达到更加文明的程度。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文明发展按学界流行的划分,已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但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贪婪开发掠夺、毫无节制的过度消费,商业资本不计后果的逐利本性,都已使我们所处的蓝色星球千疮百孔。正如美国学者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所言,很久以来,他都以为自然界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事,却在人类发展的浪潮中走向消亡。[2]
关心生态,保护环境——今天似乎已没有人再敢责难这种呼声,然而仅仅依靠朴素的感情,无法克服生态危机造成的严重影响。人类必须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审视生态,这才能标本兼治。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态哲学在全球范围内已渐成显学,汉斯·萨克塞的《生态哲学》、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我国余谋昌的《生态哲学》等著作不断为人所知。作为我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宝贵的生态哲学思想也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先后出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徐民华等著),《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杜秀娟著)等一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不愧为生态哲学的思想先驱,其生态哲学理论独具创见而自成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它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都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审视把握生态文明。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生态哲学思想先驱,习近平则无愧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设计师。本文试就此做一个比较简略的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