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公领域党建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来看,非公党建是围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和总要求来展开的,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重非公领域党建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改进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保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在非公领域执政活动科学、规范、高效,提高非公领域党建的“层次”和“境界”;二是立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视野,引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进入非公企业的治理体系,在推进非公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找准定位,特别是要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监督”上下功夫,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出对策,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上谋思路;三是从自身建设的角度,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主线,把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强化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作为重点,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工作机制体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属性更加鲜明,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充分,进一步夯实非公领域党建的基础。
围绕“怎样建设党”的顶层设计,非公领域党建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统揽当前党的建设总体运行状态和存在状态,科学把握非公领域党的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二是带着问题意识,紧扣长期以来非公领域党建的核心问题,如两个覆盖、两个作用、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等,研究和部署非公领域党建;三是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鼓励地方、基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一)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非公党建“四个需要”的总依据
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这“六个需要”,是基于党的历史方位“两个转变”,得出的在非公领域开展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科学论断,奠定了非公党建的理论基础。
(二)明确了在非公领域开展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两个作用”的总任务
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体现政治属性、履行政治责任的要求。中办《意见》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这“两个作用”是在总结多年来非公企业党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新认识,是党的“政治属性、履行政治责任”的体现,也是非公党建总任务的最新概括。“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基础组织共同的任务,这是共性的范畴。“两个作用”则兼顾了非公领域党建的特殊性,“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调了党的政治属性中的政治领导,“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强调了党的政治属性中治理的领导,体现了“党要管党”的重大方向。
(三)明确了在非公领域开展党的建设必须紧扣“六项职责”的总要求
紧扣“六项职责”的总要求,即通过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自身建设这六项职责的落实,保证“两个作用”的发挥。六项职责是非公党建的工作定位,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党建主线展开,分三个层次:“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是落实“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要求;“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贯彻“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根本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是非公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前两个层次的要求涉及在党非公领域执政能力建设及如何执政的问题,最后一个层次涉及的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
(四)结合非公企业实际系统设计了在非公领域“怎样建设党”的基本原则
党组织设置的原则。按照“企业需要,党员、职工赞成”的原则,注意取得非公企业出资人的理解和支持,把党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实现目标同向、互促共进;从企业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因企制宜,合理设置”的原则;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相结合的原则等。
党建工作遵循“既要理直气壮、又要耐心细致”的原则,活动方式上遵循“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基层党组织书记和行政人员遵循“双向进入、交叉兼职”的工作原则。
党组织分类管理原则。对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中的各类开发区,设立企业党委和综合党委,实行属地管理、直接管理;对规模以下企业,实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对专业性、行业性较强的企业,实行归口管理;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方便工作”的原则,联合建立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采取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建立党建工作站、党员联络服务站或依托工会组织等形式开展党的工作。
党员发展遵循“一方为主、两地考察、互相衔接”的原则,党员管理要遵循“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动态管理原则等。
(五)探索形成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细化分类指导。一是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要注重规范管理,强化作用发挥。全面开展“党建强、发展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的“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引导和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二是规模以下非公企业要注重灵活施策,扩大党的影响。针对规模以下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党建工作仍显薄弱的实际,注重“因企施策、灵活设置、注重实效”,探索“两个覆盖”有效途径,扩大党的影响。三是外商投资企业要注重有效融合,增强工作渗透。
强化服务功能。按照“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为群众服务”工作思路,推动了非公党建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提高,实现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整合社会的战略目标转移。
注重文化引领。引领创业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引领诚信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提升公信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引领和谐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文化力提升凝聚力;注重公益文化建设,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到更好地反哺社会、造福群众,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赞同。
坚持“党要管党”。明确了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岗双责”的工作责任,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要求;把党管干部与党管人才结合起来,围绕“人才资源开发好”发挥作用。各级党组织把非公有制企业中具有较高代表性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创业者和党群工作者”确定为重点联系和服务的对象。通过建立人才库,夯实工作基础;通过组织各类人才到中央党校、市委党校等各级党校学习深造和出国考察,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业主教育和培训,坚定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创新活动载体。把“双培双带”“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班组”“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党员科技标兵”“一个党员一面旗”“献计献策创新增效”“党员阳光服务”“党员诚信销售”“过政治生日”“困难党员救助”等作为具体活动载体,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搭建平台、创新载体。
整合资源力量。将非公党建纳入“强基工程”总体布局、整体推进,注重抓好与农村、社区、开发园区和行业协会等领域党建衔接,形成不同领域党建互为依托、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大党建新格局。围绕“群团力量整合好”发挥作用,形成党群工作一体化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