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案例
有个农村孩子,16岁中学毕业后,就到深圳去打工。在建筑工地上,他整个白天待在太阳底下筛沙子,有时晚上还加班加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吃饭时面前总要摆一本书,平时就把书装在兜里,只要有空就拿出来看,勤学不辍。节假日,其他的打工仔要么三五个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要么出去玩,他则设法利用这些时间来接受自学教育。当那些打工仔打哈欠、伸懒腰时,他却不失时机地学习。他坚信,珍惜时间会使他获益匪浅,而虚掷光阴只会使他碌碌无为。读书、学习之余,他试着写诗,向报纸杂志社投稿,稿件一次次地被退回来,但是他并不气馁。他知道,是自己学得不够。他依旧见缝插针地学习。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一首小诗终于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从此,他走上了文学之路,一部部作品被相继采用。回到家乡后,他被当地文联聘为特约编辑。
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一)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一个意义比较复杂的范畴。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研究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作为某个具体事物的发展。例如一家企业的发展,它表现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增强、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优化、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的拓展。再如一个国家的经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政策导向,促进高新技术的采用,推动落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等。这种发展实质上是不断地更新:淘汰旧的产品,推出新的产品;淘汰旧的技术,采用新的技术;淘汰旧的观念,吸纳新的观念,等等。其次是作为某类事物的发展。例如某个生物品种,通过几百万年、上千万年甚至数亿年的进化,改变了形态,改变了机能,改变了生存方式,等等。这种发展表现为新个体的产生和旧个体的衰亡。最后是作为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的发展。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运动方向分为三种:
(1)单一水平的转化,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变化;
(2)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复杂向简单、从有序向无序的变化;
(3)上升的运动,即与下降相反的变化。
现实世界是无数具体事物生成、进化、衰退、死亡交错的过程,在这些具体过程的交替中表现出总的不断上升、不断有序化的方向性。无论从哪一个层次来考察发展,我们都可以发现,它里面都包含着新东西的出现和旧东西的消失。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东西。发展的实质正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陈代谢是宇宙中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把握这一规律,对于理解社会生活、认识社会发展、增强人们为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旧事物在一段时间里则比较强大,又很合乎“常规”。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须经历艰难曲折的斗争,在社会领域,更需要人的自觉的努力。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把历史必然进步的信念融入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中,既不因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前进的信心,也不因历史必然进步而放弃主观努力以求坐享其成。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不可分割。联系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从现有联系出发,从现状出发。没有事物的联系,也就没有事物的发展;离开事物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事物的发展。发展是事物的最复杂、最深刻的联系。在人类面前,有无限的事物和过程,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人们认识了许多简单的事物,也认识了许多复杂的事物。复杂的事物是如何产生的?又会走向哪里?今天的宇宙以前是怎样的?今天的生命当初是如何在地球上产生的?今天的人类起先是如何从动物进化来的?无生命物质如何造就了有生命的事物?这些问题曾经是、并且至今依然是人类面临的最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简单的联系如何变成了复杂的联系,也就是发展的问题。发展包含着运动、变化、转化的过程。但发展又不同于一般的运动、变化、转化,因为它有着一般的运动、变化、转化 无法包容的规定。运动、变化、转化、发展是同一序列而又不同层次的范畴。发展处于这个序列的最高层次,具有最为丰富多样的内容。发展与联系的关系告诉我们,了解事物的联系还不够,还必须把握事物的发展。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辩证法就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二)发展的进程——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
研究事物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基本状态;一切事物发展的进程都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的相互转化。
质是指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的事物存在本身。某物所以存在,所以是它自己,并与他物相区别,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由于各种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因而世界上的事物呈现出五彩缤纷、千差万别的生动景象。正因为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所以,如果事物的质变了,那么该事物也就不复存在。事物通常具有多方面质的规定性。例如,一根木棍,拿它做家具它就是原料;拿它烧火它就是燃料;拿它与坏人做斗争它就是武器;拿它行凶打劫它就是凶器;拿它到法庭上作证它就是证据,等等。属性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事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可以区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不同的属性,对于确定事物的质具有不同的作用。人们确定事物的质,要考虑到各方面的联系和作用,把握事物各方面联系的总和。但是,要在事物的诸多属性中确定哪些是对事物的质具有决定意义的本质属性,还必须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实际的确定者。离开实践去确定事物的质,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有质无量之物或有量无质之物,质和量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质和量的结合就是度。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水的温度是0℃~100℃,在这个限度内,水保持其液态性质不变,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即临界点(0℃或100℃),水就失去了自己液态的质,而变成冰或水蒸气了。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规定,使质量双方在特定的度的范围内处于统一状态,形成某物所以为某物的质和量的统一体;一旦超出一定的度,这个统一体就瓦解,某物就会转化为他物而进入新的质和量的统一状态。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人们日常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和面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就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和面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变化一般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是“渐进的中断”,具有突发性,但它并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以量变为基础,由量变准备好了的。同时,质变总是由量变来规定其性质和方向。在量变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增加的量和减少的量)的较量,它们都在为质变做准备。事物质变不仅取决于量的绝对值的增减,而且取决于是什么量的增减、朝着什么方向的增减。第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进入到另一种质态,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飞跃过程。质变打破了限制量变的旧框架,这就巩固了量变的成果,使量变的成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质变使量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在新的结构内,开始了更高层次的新的量变,使量变有了新的形式、新的广度和深度。质变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性环节,它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这个关节点,如同事物发展链条中的纽结一样,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端;既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结起来;它是质量互变的契机或枢纽。因此,把握这个关节点,是把握质量互变的关键。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掌握事物的度也很重要。度的道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注意“适度”。所谓适度,是指我们的认识和行为必须与客观事物的度相适合。俗话说“注意分寸”、“掌握火候”、“过犹不及”,意思都是说要适度。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使事物量的变化破坏质的规定性并超出度的界限,而要看实践的需要,看如何对人有利。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启发意义。其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工作要一件一件地做,知识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没有一件一件、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准备,就不可能有重大的建树。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日常工作,指望一朝成名、一举惊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其二,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只承认连续性而不承认间断性、只承认渐进而不承认飞跃,或者相反,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当事物经过量变的渐进过程的准备而面临质的飞跃时,要敢于并善于抓住时机,推动事物走向新的阶段、跃上新的台阶。
总之,要善于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在它们的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发展的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由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入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的因素都可以分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当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时,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居于主导的地位;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和肯定方面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否定方面上升为主导的方面,事物发生质变,事物就由肯定方面起主导作用的阶段进入否定方面起主导作用的阶段。
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辩证的否定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不要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例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复古主义,也不能全盘否定,搞虚无主义;对待外国文化,既不能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盲目崇洋,也不能认为“外国有的我们早就有了”,夜郎自大。其他如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待别人的长短、对待自己工作的得失等,也都应该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构成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周期性运动。经过连续两次否定,即连续两次对立面转化,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发展周期。这个周期犹如一个回到出发点的上升的螺旋。每一个后来的螺旋,又包含着以前的螺旋,仿佛是由若干小“圆圈”构成的大“圆圈”。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不断的过程。每一个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形成了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道路。事物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四)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任何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仅要了解它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
在看问题的时候,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追溯过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由于每个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在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例如,我们认识到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例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小阅读
绝处逢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艘船被炮弹击中沉没,全船只有一个人活着漂到孤岛,独自一人在岛上艰苦地生活。
他天天站在岸边摇白旗,希望有人来救他,可是一直都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千辛万苦搭盖的茅屋突然起火燃烧,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把他所有的家当都烧光了。
他伤心之余,埋怨上帝:“我唯一的栖身之处,仅有的一点生活用品,都化为灰烬。上帝啊,你为何使我走上绝路?”
不久,忽然有轮船来救他,他问他们怎么知道岛上有人。救他的人说道:“我们起先也不知道,但是看见岛上有火光,所以船长派我们来看看。”他起初的埋怨变为大大的感激,因为上帝借这把火救了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世间的成败得失,并无一定标准的界限,而且它们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失去实际上就是一种得到。失去越多,得到也就越多。因此,当你失去什么的时候,一定不要太忧伤,因为没准有一天你就会相应地甚至更多地得到什么。
二、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顺境”即所谓在成就事业的路途上行进时,有优越的条件保证,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可以一帆风顺地到达成功的彼岸。顺境与逆境相比的优势是占有资本,可以使个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可以使英雄不再感叹无用武之地。
顺境和逆境是互相联系并互相转化的。
顺境可以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第一,从人的生理发展来看:一方面,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另一方面,顺境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人心智的成长包括认识能力的提高、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塑造。在顺境中,鼓励性的教育有利于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友情的珍贵,从而拥有宽容、开放、自信、健康的心态。这些对人品格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积极正面的教育、良好的性情陶冶可以塑造健康人格。第二,从人社会化的过程来看:一方面,顺境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心理需要。当我们还是儿童的时候,顺境中的家庭能提供足够的关爱,这使我们树立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青少年时期,顺境中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我们培养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开阔眼界。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顺境使我们乐观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形成。人的成长总是以其独立地担当自身的社会角色为标志。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日常生活,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良性的空间。
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坚毅执着、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强者的人格修养和素质。只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才能承受压力和磨难,不被挫折和逆境压垮,最终走向成功。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价值目标的指引下,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不断磨炼的。经历逆境的考验和磨炼可以使人养成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在逆境中可以暴露出许多在顺境下不易发现的问题和弱点,给人以深刻的经验教训,促使人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
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经验。走向成功的经验,只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才是完整而深刻的。就像科学试验,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排除许多不确定因素,最后走向成功。
逆境还可以催人奋进。在逆境下,人们不会甘于现状,会想尽办法改变处境,“穷则思变”就是这个道理。强者愈挫愈勇,只有弱者才会一蹶不振。
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的统一。在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如果我们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为逆境;而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下生活中的悲喜宠辱,得意不张狂,失意不自贱,做到宠辱不惊。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时要不懈奋斗,不做命运的奴隶。
小阅读
1850次被拒绝
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但他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当电影明星。
好莱坞当时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仔细划定的路线和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作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拜访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无情的拒绝,他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不久,他就又从第一家开始了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第二轮拜访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
但这位年轻人没有放弃,不久后又咬牙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第350家电影公司时,这里的老板竟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
几天后,他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他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不久这部电影问世了,名叫《洛奇》。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种种逆境,让我们用我们的执着为自己导航,坚定地树起乘风破浪的风帆,坚信终有一天成功的海岸线会在我们眼里出现。
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是一种挑战和考验,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挫折。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些快乐、少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和折磨人,总是给人以失落、痛苦和挫折。
小阅读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壳而出。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它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痛苦地死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小阅读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和在保费方面所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辩护失败,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安慰一些遭受到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它使人们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当然,遭受挫折总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过重的精神压力,长期的紧张状态,肯定有害于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增强自己对付挫折的能力。
以下五种方法,不妨一试:
(1)放轻松一些。一个人无法永远控制形势,但是,可以选择面对困境的态度。不管你做得有多么的糟糕,都要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放轻松一些,你的感觉就会慢慢地好起来。
(2)及时总结经验。知道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然后把这个教训牢牢地记在心中,做到永远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只要你耐心地去总结,不断地找出改进的方法,就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小阅读
一年的经验
“我在这儿已经工作了30年,”一位工人抱怨他没有升级,“我比你提拔的许多人多了20年的经验。”
“不对,”老板说,“你只有一年的经验,你从自己的错误中,没有学到任何教训,你仍然在犯你第一年犯过的错误。”
长长的一生,谁都会遇到挫折,有过错误和失败。一般的人只是在埋怨中应付着一个又一个相似的挫折,犯下相同的错误,而成功人士会将挫折化为锻炼的课堂,将过去的错误转化为一笔丰厚的财富,视失败为成功之母。
(3)勇敢地去承担后果。没有什么比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更能伤害一个人的健康和意志了,而一个人如果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也就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对于某些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我们要有勇气去承担,这样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学会休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人情绪长期紧张。因此要学会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变换休闲方式,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地恢复体力,调整心态,确保身心健康。
(5)全力以赴地去做下一件事。行动是摆脱沮丧的最好的办法。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行动,都是治疗心理创伤的办法。即使你只是收拾了一下房间,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出去散散步,在大自然中运动了一会儿,都会使你的状况和心情有所改观。这份小小的成就感可以重新帮助你找到自信。
悲观者总是回首过去,乐观者却能着眼于现在和未来;悲观者遇事时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乐观者即使处境不妙也能够激励自我,走出困境;悲观者可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乐观者则会用新奇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悲观与乐观,虽然只是心态的不同,却足以影响命运。
小阅读
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二儿子卖太阳帽。晴天,她担心大儿子的雨伞不好卖,雨天,她担心二儿子的太阳帽不好卖,所以她整天都愁眉苦脸。后来经人指点,她变了,每天都是笑容满面。为什么呢?因为她雨天想大儿子的伞好卖,晴天想二儿子的太阳帽好卖。从这则故事不难看出,只要你懂得了换位思考,保持乐观的心态,快乐自然会找到你。做事情失败了,悲观的人会很气馁,从此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乐观的人会想:“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再如在绝境中,手中还有半块面包,悲观的人会说:“只有半块面包了。”而乐观的人会说:“总算还有半块面包。”处境相同,但心境不同、想法不同,注定一个愁苦、一个快乐。
有位心理学家说:“给自己画一幅失败的自画像,就足以使你失败;给自己画一幅获胜的自画像,就足以使你成功。把握情绪的关键在于你心目中的自画像是什么样子。”陷于悲观情绪之中的人,不妨好好体会一下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接着,从现在起你每天花一些时间,哪怕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尽量使自己的心情放松,想象最好的自我形象和最美好的结果。想象得生动一些、细腻一些。实际上你完全可以拥有那样的美好。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下自画像,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就在心里把自己设想成这样的人。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也跟着改变了,甚至创造了奇迹。这样你就会感到自信、乐观,那些悲观情绪就跑到九霄云外了。那么,怎样能够使自己由悲观变得乐观呢?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学会运用幽默。幽默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特殊的情绪表现,可以从容应对许多令人不快、烦恼,甚至是痛苦、悲哀的事情。
(2)学会自我调控情绪。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能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因此,生活中应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发展,遇到不好的事,要变换方式思考,你将大有收获。
(3)寻找悲观的根源。很多根深蒂固的悲观情绪,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你的孩童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你的思想正在形成,而你的所见所闻会影响你做出的推定。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大部分是失望、背叛和失败,那么现在的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对世界有这样的看法,是一点都不值得奇怪的。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受到父母悲观情绪的影响。不管哪种原因,你的悲观情绪的根源在于你周围的环境,而悲观情绪也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能力,即人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持正确的认识,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种问题。
(5)要明白过去并不等于未来。即使你之前经历了痛苦和失望,但并不能说明这些就是你今后的全部。在你的过去,有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控制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生活中不幸的环境和经历。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一点一点去控制、去改变的。一天或者一周的开始比较糟糕,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与痛苦的过去告别,怀着希望坚定地走下去,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小阅读
把困难踩在脚下
有一天,农夫的驴子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农夫为此大伤脑筋。他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也救不出驴子。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仍然在枯井里痛苦地哀号着。无奈之下,农夫只好决定放弃。他想:“反正这头驴子年纪也大了,花费太大的力气去救它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了,不过这口井早晚还是得填起来,还不如现在就把井填了。”于是,农夫请来邻舍们准备帮助他将驴子埋了,一方面帮它解除痛苦,另一方面把这口井填平。邻居们开始铲土往枯井中填。这时候,聪明的驴子很快就领悟到了主人的用意,开始凄惨地哭了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驴子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顿时赞叹自家驴子的智慧。当人们将土扔到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却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再将土踩在脚下。人们不断地填土,驴子就不断地踩。就这样,驴子将人们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没过多长时间,驴子就上升到井口,在场围观的人无不用惊讶的眼神看着这头自救成功的驴子。
生活中,人们遭遇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就像是压在人们身上的“泥沙”。人们只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它抖落掉,然后站上去,“泥沙”就变为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可以练就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才干,磨炼人的耐性和承受能力。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困难自会低头,成为磨炼你坚强性格的磨刀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