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理想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社会理想是社会的设计与个体的追求的统一,亦即社会的理想与个人的社会理想的统一。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只有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满足个人的利益的具体愿望、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相统一,个人理想才能获得坚固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引入案例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从小就树立了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的宏愿,后来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主力红军长征转移后,他留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敌人围困,非常危险。这时,他写了一首诗:“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就是说,为了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即使牺牲了,也要召集死去的英灵进行斗争。在这种革命理想的支撑下,陈毅领导游击队顽强斗争,脱离了危险。

青年学生大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有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正确确立成才目标需要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确定自己的崇高理想。

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一)社会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

社会理想的概念十分广泛。它涉及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人们对社会理想的理解歧义颇多,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对社会理想的正确认识和宏观把握应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核心,即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和社会成员对此设计的奋斗目标的共同追求。社会理想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理想所属的对象(主体)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的理想和个人的社会理想。

社会的理想对个人来说,是前进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社会来说,则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们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离开了未来社会的理想,个体的理想追求就会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离开了个体的理想追求,社会的理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社会理想是社会的设计与个体的追求的统一,亦即社会的理想与个人的社会理想的统一。从这个意义来看,个人的社会理想仍然属于个人理想的范畴,它与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是并列的关系。那种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割裂开来甚至绝对地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一种机械的观点。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整体来把握这一共同理想的内涵,我们就会发现,它涉及社会理想的各个方面:政治上民主、经济上富裕、科学文化发达、社会文明等,并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线,贯穿在各个组成部分之中。对青少年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这一共同理想的教育,把社会的理想内化为个体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实践,使自身的精神需要和追求目标调整到社会理想的轨道上来,使青少年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个人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

个人理想是指在社会中的个人为了自身发展而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谋划,是终极的人生目标,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个人理想具有独特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个性得到极大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种多元性反映在个人理想上就造成了个人理想的独特性,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理想。其次,个人理想具有具体性。由于个人理想关乎的是每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个人理想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最后,个人理想具有依附性。个人理想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社会理想的实现之上。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冲突,那么这样的个人理想就无法实现。

个人理想也具有巨大的作用。首先,个人理想是促进个体进步的催化剂。只有树立了远大的个人理想,人们才能具有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其次,个人理想的实现也有助于社会理想的实现。因为社会理想的实现最终表现为每个具体的个人理想的实现,所以只有个人理想实现了,社会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最后,个人理想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个人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每个人为了自己个人理想的实现,往往会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违背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很难实现。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与社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成现实。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之中每个个体的努力奋斗。

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只有结合多数个人理想的社会理想才会远大,也只有结合了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才会崇高。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社会理想占主导地位,因为社会理想代表个人理想的基本方向。只有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理想。只有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满足个人的利益的具体愿望、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相统一,个人理想才能获得坚固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二、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描绘的未来世界的图画。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又不能不面对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又相互区别。所谓相互联系,是指理想源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离开了现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变成空想。所谓区别,就是说理想不等于现实。如果理想等于现实,人们将失去奋斗的目标,社会将不会发展。所谓转化,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理想会变成现实,现实又会产生新的理想。理想的实现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去努力奋斗。然而,一旦理想实现了,新的、更高层次的理想又会产生,人们将为更高的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崇高的人生理想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是为了祖国、人民利益乃至人类解放的理想。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当前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为指导来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生,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准确的判断。

第二,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三,要客观分析自身的条件,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理想。

第四,理想的确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它一经确立,就不应随意改变,坚定性是理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自身实际:既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又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趋势;既要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又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既要看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差距,又要看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特长与优势,自觉地把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确定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

小阅读

全力以赴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莫扎特虽然很小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作品的日益成熟,等待着他的却是贫困和压迫。他那些严肃的、带有进步思想的作品越来越不为追求浮华的贵族们接受。22岁以前,莫扎特两次旅行求职都没有成功,不得不返回萨尔斯堡当宫廷乐师。

新任的萨尔斯堡大公十分专横,音乐家在他的眼里连厨师的地位都不如。他给莫扎特规定了两条:一、不准到任何地方去演出;二、没有主教允许不得离开萨尔斯堡。每天清晨,他让莫扎特和其他仆人一起坐在走廊里等待分派当天的工作,并把莫扎特当作杂役使用。

1780年,无法在家乡忍受屈辱生活的莫扎特来到了维也纳,开始了他一生中音乐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他虽然获得了自由,但接踵而来的便是贫困。为此,他工作十分勤奋,每天很早起床作曲,白天当家庭教师,晚上是繁重的演出活动,回来后再接着创作乐曲,直写到手累得拿不起笔为止。

26岁的莫扎特成家之后,生活依然非常贫困。有了子女之后,更是难以糊口,全家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为了改变这种处境,莫扎特经常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躯举行长时间、超负荷的音乐演奏会,只要挣了一点钱,他总是迫不及待地买些食物,急匆匆地赶回家去让全家人吃上一顿饱饭。看着自己幼小的孩子和孱弱的妻子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莫扎特多少次难禁热泪,他叩问上天:为什么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很多时候,贵族们也会“慷慨”地施舍一些财物给莫扎特,但是他们的施舍是有目的的,他们希望听到莫扎特为他们演奏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可是莫扎特没有妥协,他深信真正的音乐应代表人民的心声,即使饿死,他也决不背叛自己的梦想!

虚荣心得不到满足的贵族们于是恼羞成怒,他们讥笑说:“你这个穷小子也有梦想?哼,梦想救不了你,总有一天,你会饿着肚皮来乞求我们的施舍。”

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莫扎特仍不丧失高尚的情操。他鄙视那些仰人鼻息的乐匠,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思想。正是在他生活最困苦的时期,他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著名的歌剧。

每一个要在社会得到地位的人,一定要经历巨大的困难和努力的时期。成功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拥有坚强的信念,才能书写辉煌的人生。对准一个目标,毫不动摇,全力以赴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增强自己成功的可能性,甚至成就一番意想不到的事业。

三、崇高理想对人生的作用

(一)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人能在一定理想的支配下,按一定目标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从一定意义来看,没有理想的人,就不是一个完全的人。莎士比亚说:“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饱睡足,他还算个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生!”此话虽然尖刻,但是道出一个道理:人活着总有对生活的想法,也就是理想。理想人皆有之,只是有的人自觉,有的人不那么自觉罢了。理想应该是高尚的、远大的;反之,卑下的、低微的思想,就会把人降低到与动物差不多的地位。

(二)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对人生起着重要作用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的力量源泉、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三)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尤为重要

青年学生应树立进步、科学的崇高理想。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人民的前途结合起来,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才能有人生前进的精神动力。青年如果缺乏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入歧途。

小阅读

追求目标越来越高的高尔基

1873年,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了。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那时,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好吧,宝贝,你不是一枚勋章,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间去吧……”

从此,10岁的高尔基走向了人间,自谋生计,历尽艰辛。1884年,16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了喀山。但是现实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学——这不过是一个梦想罢了,对他敞开着的只有贫民窟和码头的大门。于是,他又奔波于伏尔加河两岸,备受沙皇统治下人间地狱的煎熬。他彷徨,苦闷。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杀了结这苦难的一生。然而,一股顽强生存的信念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那时起,高尔基觉得,要生活下去,总要有个奋斗目标。他怀着“想了解俄国”的愿望,开始了较长时期的艰苦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了穷苦人民是怎样的生活以及他们身上蕴藏着的反抗力量。耳闻目睹的丰富见闻和获得的广博知识,不断地充实了他的心灵,使他愈来愈坚强起来。高尔基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这比什么都可怕。高尔基对这一段经历曾这样说过:“对生活的庸俗和残酷的恐惧,我是深深体验过的;我曾经弄到想自杀的地步。后来,在许多年当中,只要一回忆起这种愚蠢行为,我就感到一种奇耻并藐视自己。”

若干年后的一天,高尔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讲起自己的流离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吗?”卡留日乃建议他说。“我没有把握。”高尔基的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

告别卡留日乃后,高尔基就下定决心写诗了。他读了一些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诗,当他动笔时,就抄了其中的一些诗句。他瞒着别人暗暗地写了一本,诚惶诚恐地将它送给作家柯洛连科过目。柯洛连科读了,皱起眉头对他说:“你的诗太难懂了。用你自己的话写点你自己看到的东西再给我看看吧。”高尔基接受了他的意见,忍痛把诗稿投进了火炉里,开始创作小说。

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报纸《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成功,但高尔基从此树立起了信心。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写,晚上自己写作和学习。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高尔基说:“我不断地、拼命地学习、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开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学工作了……我已经开始考虑,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干了。”从此,高尔基追求着越来越高的目标,逐渐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可以预期的成就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